在很多人那里,哭或悲伤,是不被允许的。<br> 因为他们小时候,被家长教育“不要哭鼻子”、“男子汉不能流眼泪”等等。 长大后,他们也认为哭泣或悲伤,是不好的行为,甚至是错误的行为。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要允许自己悲伤,<br>因为那是和痛苦告别的过程,更是爱自己的表现。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悲伤的作用。<br> <font color="#ed2308"><b>一是允许自己悲伤,是在承认苦难。</b></font><div> <b></b><b></b>人在什么时候会悲伤?答案是在经历苦难时,比如,失去了自己特别在意的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亦或遭遇了其他让自己痛苦的事情,等等。如果一个人不允许自己悲伤,那么他是走不出痛苦的。因为压抑悲伤,就是在否认痛苦,而我们只有面对痛苦,承认痛苦,才能走出痛苦。</div><div><br><br><br></div> 就像一个孩子在外面被人欺负了,回家和父母哭诉,如果父母第一反应是“你就知道哭,哭能解决问题吗?”那么,这个孩子以后就很可能不再哭了,而他也就把痛苦埋藏在了心里。所以,知名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老师说:“能让孩子哭出来,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礼物。”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展现出自己不幸的人,也是一个有力量的人,因为他们有敢于直面苦难的勇气。<br><br> <font color="#ed2308"><b>二是允许自己悲伤,是和痛苦告别的过程。</b></font><br>前面说了,允许自己哭,允许自己悲伤,是在承认苦难,同时,这也是和痛苦告别的过程。<br>就像日本电影《情书》中的博子,因前未婚夫突然离世一直无法走出来,直到她在现任男友的帮助下,来到前未婚夫遇难的雪山,在那里,博子把压抑已久的悲伤痛快地释放出来后,她才终于走出失去的痛苦。而她之所以能够和痛苦告别,除了现任男友的支持和理解外,和她允许自己认真悲伤也有很大的关系。她跑向雪山,对着雪山一遍遍大喊:“我很好,你好吗?”泪流满面。 那一刻,有悲伤,但也有“告别”,更有开始。当博子承认失去,去悲伤、去哀悼、去失声痛哭时,她才慢慢走出痛苦,进而愿意相信新的未来。可见,当一个人允许自己认真地悲伤时,其实就是和过去的痛苦告别。<br> 悲伤意味着接受,而接受是新的开始 <font color="#ed2308"><b>三是允许自己悲伤,是爱自己的表现。</b></font><br> 当一个人的悲伤情绪不能对外发泄时,就会转向自己,这也是很多人抑郁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允许自己好好难过,而这就是爱自己的表现。<br>说到爱自己,很多人把其理解为,让自己穿的好一点,用的好一点,住的好一点,这些都没有错,但情绪上的自我关爱也很重要,即难过时,允许自己悲伤,让自己和自己的感受真正呆在一起,哪怕哭不解决问题。<br><br> 其实,真正地爱自己,应该是这样的:高兴时,允许享受快乐;悲伤时,允许自己好好难过。只是很多人不敢活出真实的自己,尤其是后者,他们不愿让别人看到自己哭泣的样子,担心悲伤会让别人嫌弃,但我们要知道,“人生苦难重重”,悲伤是不可避免的。既然痛苦在所难免,不如直面,让自己认真悲伤一次,更何况,这样爱自己的方式,是最低成本的。<br><br> <b><font color="#ed2308">写在最后:</font></b><br>对于悲伤,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它不单单代表自己很脆弱,它还可以传递出“我需要你”的信号,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悲伤时,懂得了珍惜;在悲伤时,学会了心疼自己,爱自己。允许自己悲伤后,我们的生命才有活力,我们和他人的链接才更加深刻。因为我们体验到了别人悲伤时的感受,进而增强感同身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