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安化三中(陶澍故居)内的“御书楼”</h5> 晚清名将左宗棠是陶澍的亲家,在陈蒲清先生的《陶澍传》内有一段这样的记载:<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左宗棠有三个方面得力于陶澍。第一个方面是,左宗棠的学识,受到陶澍影响,而且得力于在陶府读书。陶澍关心史志、舆地之学, 左宗棠也是一样。左宗棠认识陶澍之后,一直非常崇拜和 尊敬陶澍,以陶澍为经世致用的榜样。<div> 他进入陶府后,认真阅读陶澍的藏书,研究地理、兵法, 并关心洋务。他在家书中说“吾在此最快意者, 以第中藏书至富,因得饱读国朝宪章掌故有用之书。”<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左宗棠没有白读陶澍的藏书,后来他在打仗时,就是因为曾读过一本关于骆驼在沙漠中找水的书,才救了他自己和大批士兵的性命。当时,左宗棠率领大部队收复新疆,但在一次的行军途中,误入沙漠腹地,又用尽了随身携带的水, 这使得士兵们慌乱了起来,他们马上问大帅怎么办,据说这时左宗棠想起了帮陶府晒书时翻看过的一本书。他让士兵把运输的骆驼放开,让骆驼随意地在沙漠上行走,士兵在后面跟着骆驼,只要发现骆驼的前蹄在某处不断地刨地,那就在这位置往下挖寻水。士兵按照这个方法去做,果真在沙漠中找到水源,众人大赞左宗棠神明,左公谦虚地说,他只是看了一本书而已。</div> 由此可知,陶澍的藏书量之巨大,但具体的藏书量却少有记录。 李绪延编著的《左宗棠家训:一位传统政治家的传世教子经》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左宗棠答应两江总督陶澍,在他死后帮他养育儿子陶桄,所以陶澍去世后,左宗棠于次年从湘阴老家赴安化小淹陶澍的宫保府第,竭尽全力地教授未来女婿陶桄八年的书。在这八年里,陶澍丰富的藏书,使左宗棠有鱼入海洋之感。<div> 陶澍学识渊博,一生酷爱读书,他不仅爱好写诗,而且书法造诣颇高,并且在哲学、历史学、地理学诸方面卓有成就。陶澍的藏书十分丰富,小淹陶家湾的藏书楼里藏书达数十万之多。</div> 陶澍的藏书楼有两个堂号,除了“印心”书室,还有“御书楼”也叫“赐书楼”,这两个堂号都跟道光皇帝有关。“印心石屋”的故事,皇帝为什么写了一幅小的,还会再写一幅大的?在我的美篇《陶澍与”印心石屋”的由来》中,已详细地介绍过了。<div> 魏源曾经写过—篇文章,讲到陶澍在两江总督任上大搞改革,受到保守势力的反扑, 可是陶澍越挫越勇,皇帝为了表示对他的支持,于是就写了这样两幅堂号,魏源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每一哗,则公持之愈力,上任之愈专。凡所奏请,朝上夕可。及人觐面陈得失,昼日三 接,都愈密勿无间。且举数十载未尝有之旷典, 亲御宸翰,一再宠赍,以示一德之威,以嘿言者之气,且以厉介确不拔之操。”<div> </div></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国黑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关于陶澍的具体藏书情况,在郑伟章和姜亚沙所著的《湖湘近现代文献家通考》一书中,有如下说法:自其父陶必铨即喜聚书。陶澍自安化赴京应试时,其父即谆谆诱之曰,若不得第,“宜益奋于学。又虑客居无书,引新城王尚书每月三日购书琉璃厂事,戒以勿惜旅资荒学业。”自其父起至陶澍及子陶桄,三世聚至十万余卷。所藏间有宋、元、明刻本,大多系御赐清内府刻本、武英殿刻本、清初名家刻诗文集及自著稿本等。</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湖湘近现代文献家通考》</h5> <h5>《大清会典》,一百六十二卷,清伊桑阿等纂,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内府刻本。(康熙朝)亦称《康熙会典》,是清入关后正式颁行的第一部会典。全书以职官为纲,分别记其职司、设置、品级、规章、掌故等,是了解清代行政组织、政治法规、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因为“御书楼”内所藏之书没有留下藏书目录,所以他具体藏了哪些书难以得知。 然而陶澍的文集中收有他的一些奏折,这些奏折里面有些内容就是答谢皇帝给他的赐书,如:《恭谢颁赐钦定大清会典全部折子》、《恭谢颁薰囂秋左传折子》、《恭谢钦颁大清通礼折子》、《恭谢钦颁受俘礼成 曲折子》、《仁宗圣训全部谢恩折子》、《安徽省志告成'奉旨议叙’谢恩折子》、《恭谢颁赏康熙字典折子》、《恭谢御赐文集折子》。</p> <h5>《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相传是由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所著的编年体史书,约作于公元前403-前386年间,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在多方面的重要事件及人物。其是儒家经典之一,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h5> <h5>清嘉道光刻本《大清通礼》十二册五十四卷全;原装白纸 开本阔大,刻印较精!此书在乾隆元年敕修的《大清通礼》基础上辑成,又称《续纂大清通礼》,于道光四年敕修,对朝庙大典、颁诏、祭祀的吉礼、冠婚的嘉礼、宾客的宾礼、军旅的军礼、丧葬的凶礼等等礼仪,作了详细的具体说明。</h5> <h3 style="text-align: left;"> 陶澍在《恭谢颁赏康熙字典折子》折中写到:洪惟圣祖仁皇帝字典一书,参声气于译鞮,考渊源于篆籀。萃唐、宋、 元、明之音韵,极析毫芒;撷经、史、子、集之训词,务穷根柢。比《字汇》,而补遗更博;较《说文》,而分部弥精。洵官府之准绳,为士林之圭臬。 兹际治隆绳武,教洽同文,爰诏臣工,敬加制劂。既无“鱼鲁” “乌焉" 之误,亦免“纠红”“许绿”之疑。</h3> <p class="ql-block"> 由此可以看出,在版本学领域,陶澍绝对是内行。他为撰写《靖节先生集注》与《靖节先生年谱考异》这两部书,几乎费尽了一生的精力,集全身心捜集了所有关于该书流传的版本。陈蒲清教授的《陶澍传》中有如下的记载:陶澍目睹的十二种元明清版本的序录与陶澍没有看到的三种版本的序录。陶澍目睹的十二种版本是:元朝李公焕本、明朝何孟春本、汲古阁本、焦竑本、张溥汉魏百三名家本、张尔公本、毛晋绿君亭本、清朝的何焯校正本、汤东碉本、黄文焕《陶诗析义》本、吴瞻泰《陶诗汇注》本、蒋薰本。陶澍没有看到的三种版本是:载有宋朝僧思悦书后的无名 氏所编的陶集、南宋张季长的《年谱辨证》、元朝吴澄与詹若麟的《渊明集补注》。</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陶澍传》</h5><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靖节先生集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靖节先生年谱考异》</h5> 关于陶澍藏书的散失情况,《湖湘近现代文献家通考》一书中有如下记载:光绪初元,其书始散出,民国间所存已无几。1919年,遭张敬尧军队之劫掠,其后人仅存其部分手稿、信札及字画,残存之书由陶成龙等分藏。湖南省图书馆于近30余年中多方访求,得其明刻本《袁中郎全集》三十六卷、《集千家注杜诗》二十卷文集二巻、《昌黎先生集》四十卷,遗文一卷,传一卷,外集十卷、《昭明文选》、清仿宋刻本《周易本义》、康熙间刻本《黄勉斋集》八卷及陶氏手稿等30余种。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中郎全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集千家注杜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昌黎先生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昭明文选》</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易本义》</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陶氏手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刻张太岳先生文集》陶澍序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蛾术编》陶澍序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陶澍收藏《五代史记》</h5> 左宗棠在同治四年,在“与陶少云 ”(陶澍之子陶桄,左宗棠之女婿) 的记录中,是这样告诫和教诲他的:<br> “古之读书修身,卓然有所表现者,无不从艰难困苦中练出。"动心忍性”四字,最可玩。“动”字之义,即乾之惕、震之恐也。"忍”字之义,即艰贞正固之意也。人情耽于逸乐。当无事之时,觉眼前无复可虑,耳日口体之欲日盛,而天理日见其消亡,冥然顽然,仅存人形而已。本然之善,具之生初,所谓性也。然四端初发,非忍则不能坚,非坚则不能达。善念之起,若存若亡,旋生旋灭。所谓务决去而求必得者无有也。浮游其耳目,隐溺其心思,而善念日销,恶念日积矣。”<br> “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须随时随事留心着力为要。事无大小,均有一当然之理。即事穷理,何处非学?背人云:“此心如水,不流即腐。”张乖崖亦云:“人当随事用智。”此为无所用心一辈人说法。果能日日留心,则一日有一日之长进;事事留心,则一事有一事之长进。由此积累,何患学业、才识不能及人耶?<br> 作官能称职,大不容易。作一件好事,亦须几番盘根错节,而后有成。昔人事业到手,即能处措裕如,均由平常留心体验,能明其理、习于其事所致。未有当前遇事放过,而日后有成者也。”<div> 陶桄继承先辈传统,一生喜好藏书学习。据传,安化赐书楼内的藏书,在抓革命、促生产时期,将其作了造纸厂纸浆原料,极小部分在运输的途中被拾。</div> 如今“安化三中”的芊芊学子,在陶澍故居内,沐浴着先贤德泽,仰承着陶公训诲,争取像陶澍一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而奋发图强,努力学习,自信自强。 <h5><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本文录自</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中华陶氏资江九续族谱》</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艺文篇《文毅公旅游景点》</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主编、作者:陶双</span></div></h5> “中华陶氏资江九续族谱”六十卷,撰编工作已全部完成。印刷厂在紧锣密鼓地赶印之中。颁谱大典将在今年的国庆举行。现将艺文篇中的《陶文毅公旅游景点》卷,陆续地分享给大家。感谢各位亲们一路的支持与鼓励!<div style="text-align: righ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