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故乡—米脂

彩色墨迹

<h3>  米脂是我可爱和难忘的故乡,那里镌刻了我童年的记忆。离别故乡已经四十九年了,但是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难以忘怀,爸爸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了一生,他的生活轨迹和工作足印驱使我每次回家都不由自主地去追寻;老妈妈仍然十分眷恋这片热土,乃不愿长时间呆在省会城市,引得我放心不下,一年内要几次回家探望她老人家。因此,返回故乡为我观览家乡每一个景色提供了更多机会。影集作品不能独享,得和好友及亲人们共同分享。</h3> <h3>貂蝉故里/米脂。</h3> <h3>摄影及作者/彩色墨迹</h3> <h3>米脂李自成行宫。雪融后的李自成行宫更显得端庄、秀丽。</h3> <h3>  米脂县杨家沟村。毛泽东主席曾在这个村庄居住了四个多月,写下了四十八篇光辉著作,仅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的著作就有十一篇之多。</h3> <h3>  在毛泽东主席到达该村庄之前,这里就有七十二户地主,占据了方圆的大部分土地。毛泽东主席在离开延安后,带领那么庞大的革命队伍,仅吃饭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只有在这样一个富裕的地方才能生存下来、发展下去。</h3> <h3>  毛泽东居住的地方。该院落有九孔窑洞,其中三孔窑洞是仿欧式建筑,三孔窑洞是仿日式建筑,另三孔窑洞是传统的陕北窑洞,毫无疑问,这是中西合璧建筑的典范。当时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及江青各居住三孔窑洞。</h3> <h3>十二月会议室遗址。2021年9月13日习主席在此会议室仔细查看了会议室原貌及摆设的革命文物。</h3> <h3>杨家沟村冬景。照片中的窑洞是中央供销社所在地。</h3> <h3>沟壑之中串串红<br>正月十五闹花灯<br>红色旧居迎客人<br>传统代代有人承</h3> <h3>著名的十二月会议遗址,毛主席在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讲演,后收录于毛主席著作。。</h3> <h3>  照片中看到的画面就是我的母校—西军电所在的位置,她为毛主席的正确决策及宣传党的土改政策提供了“千里眼和顺风耳。”</h3> <h3>  改革开放后,这里的人民走向富裕,产生了很多煤老板及油老板,他们也眷恋家乡,并将现代与古代建筑风格融合,修建了独具一格的新型窑洞。</h3> <h3>米脂县印斗乡民居一角。</h3> <h3>  要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们会引领或带动大部分人致富。</h3> <h3>  正月里来挂红灯,杨家沟村正月十五的传统色彩。</h3> <h3>  毛主席曾经赞誉说:“杨家沟是个好地方。”你瞧,她真是一个美丽的村庄啊!</h3> <h3>  这是位于杨家沟村山顶的中央红军居住地,记得七、八岁时的“六一”儿童节,从我所在的小学徒步行走十多华里路程,在这个地方戴上了红领巾,成了少先队的一员,虽然脚上打起了血泡,但是高兴及光荣的内心却难以表述,以致于六十多岁的我至今记忆犹新。</h3> <h3>  米脂县也是李自成的故乡,照片是李自成行宫一角,据说李自成夺取江山后曾返乡探望故土,就居住在这里。照片是正月十五在米脂举办“国际摄影节”展览的主会场。</h3> <h3>祥云天际挂,闯王跨俊马。所向披靡杀,行宫记载他。</h3> <h3>  这是米脂位于县城的北门,当时是通往米脂中学及米脂教育局教研室的唯一道路。任中学老师时我曾经为全县乡村教师培训理、化课程,每次讲授完都穿过这个门,那种自豪的感觉和印象现乃沥沥在目。诚然,每次回家看望妹妹,到这里就快要见到妹妹了,腔腹中也会涌起一股热血。</h3> <h3>  米脂县柳家坬。这里夏季非常凉爽,前年高中同学聚会,聚了几十位同学,大家就居住在这里,夜间同学们欢聚在一起,诉说离别后的思恋、欢乐地歌唱。当然也必然起舞,扭起了传统的陕北秧歌。</h3> <h3>  米脂是文化县,最近几年每逢新春都要举办“国际摄影节”,东街满街道都会挂满来自全世界摄影爱好者的优秀作品。当然,我也会浏览贴在千家万户大门前的春联,因为我也曾是书法爱好者之一,记得儿时,每逢过年就为全村各户书写春联。</h3> <h3>  家乡的老少都喜爱唱歌和扭秧歌,位于九龙桥下方的这一组雕像,就反映出米脂扭秧歌的欢乐场面,这一组雕像从另一层面反映出米脂无愧于“文化县”的美称。</h3> <h3>  米脂中学就位于李自成行宫的左侧,文化大革命之前,行宫和米脂中学是没有分界线的,米脂中学共有十五层,米脂中学的学生不称其为层,而是称其为斋,如第十五层是称十五斋。这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当然很高,前年杨振宁博士专门为学校题词勉励。这里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人才。</h3> <h3>  这是米脂九龙桥。它横跨无定河,将无定河两岸纽接在一起。回家探母乘坐火车回家的话,到了该桥就感觉是到家了一样。</h3> <h3>米脂县高渠乡陈家沟村貌。</h3> <h3>  米脂县貂蝉公园一景。米脂貂蝉公园修建于改革开放期间,当初这里曾是川道,长满了翠绿的庄稼,因为有无定河的灌溉滋养,旱涝保收。而今变为沿河公园,是人们饭后散步、休闲的打卡地,每天早晨跳舞爱好者在这里起舞,夜间上百人集聚在这里扭起了陕北秧歌。</h3> <h3>貂蝉公园一角。</h3> <h3>  貂蝉塑像。这俱雕像仿佛向人们诉说着米脂是美女的“出产地”之一。</h3> <h3>米脂县柳家坬水库。</h3> <p class="ql-block">故乡的冬景/米脂县杨家沟乡高家兴庄山貌。</p> <p class="ql-block">故乡的夏色。每次返乡都要给祖坟烧纸,站在祖坟地举目远眺,看全了我儿时所登攀和劳作的山峁。</p> <h3>我的故乡。</h3> <h3>我家住在黄土高坡。</h3> <h3>  原东北局第三书记马明方同志的故乡—米脂县杨家沟乡岳家岔村。该村有我很多名学生,1972年高中毕业后就被县教育局指派与距此村只有几百米远的何家岔中学任教,任过上百名学子的语文、政治、化学老师。</h3> <h3>  老师与学生毕业合影留念。那时的我高中毕业才十七岁,我所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居然有比我年龄还要大的同学。在何家岔教学的一年时间里,与学生的关系甚好。中学老师可是万能老师,要带他们语文、政治、音乐及体育等课程,他们在我的影响下,钢笔字和作文水平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基础知识也大有提升,同学中有的后来考取了西北大学,有的获得了博士学位。</h3> <h3>  米脂县文屛山。小时候没有钟表,居住于米脂县城东街小学旁边,上学及玩耍就侧耳细听此建筑內大钟敲击的次数,据敲击次数来确定是什么时分。</h3> <h3>  米脂县娘娘庙,若不生育者或盼得贵子者,可一定得到此求子噢(迷信,可是有不少人还是信奉呐)。</h3> <h3>  米脂是个文化县,这是陕西省政府授予的牌匾,背面由米脂人郭洪涛(曾任中组部长)为米脂题词“文化县”。</h3> <h3>  原国家政协副主席刘澜涛(米脂籍)为米脂中学题词。</h3> <h3>  米脂县高西沟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是我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据说在确定农业学大寨前,是学高西沟村的治山制水经验,还是学习大寨经验,中央决策者是发生过争议的。二零二一年九月十三日,习主席亲临高西沟,视察了这里的秀美山河。</h3> <h3>  满山遍野的梯田及翠绿色的农作物,折射出高西沟人战天斗地的成就,无论你是站立在山峁上观望,还是矗立在沟壑中仰望高西沟,都会对高西沟人在六十年代时用双手描绘的美丽画卷儿感叹!</h3> <h3>  米脂县高西沟村。梯田层层满山梁,庄稼翠绿兆丰年。习主席于2021年亲临高西沟,对这里治山、治水及绿化造林的治理方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h3> <h3>杜斌承(米脂籍)图书馆</h3> <h3>千年古县城/米脂。</h3> <h3>千年古县城/米脂东街。</h3> <h3>  这是我刚懂事的时候熟悉的地方,那时这里是米脂县委所在地,是爸爸上班的地方。它距三完小很近。每次放学后首先要去爸爸那里打扰他的工作、去“捣乱”。</h3> <h3>米脂县委—是爸爸工作过的地方。米脂县委是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修建而成的,爸爸的工作地点也相应搬移过,记得爸爸的工作地点在新地域院内搬移过三次以上。</h3> <h3>  爸爸小时候上小学都得跋山涉水,徒步几十里地去求学,这是距我老家最近的学校—绥德吉镇,发展近百年后,这里已经演变为中学。在我现在所在的大学老师中,就有来自所中学的同事。</h3> <h3>  这是文革后,爸爸被下放至高渠公社任党委副书记。他在这里为改变乡村面貌工作过两年多时间。</h3> <h3>  米脂县姜氏庄园—中国窑洞建设的典范,这部地方是由杨家沟扛长工的一劳动者发家致富后修建起来的,它不仅具有居住、防守、储藏等功能,而且上水、排水、服务等功能也样样俱全。</h3> <h3>米脂县高西沟村党支部及村委会所在地。</h3> <h3>  高西沟精神是米脂人民与自然奋斗的结晶,眼前的牌匾是高西沟的骄傲,也是米脂县文化及米脂人民认知自然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预示和承载着米脂人民改造生存环境的不屈建设。</h3> <h3>  米脂县艾好湾—貂蝉故里。传说,貂蝉就从此地附近的“貂蝉洞”中走出的。</h3> <h3>  雪染米脂无定河畔。看到此景,不由得想吟诵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h3> <h3>  好一派北国风光。无定河在冬季冰雪会封河,这是临过年时分无定河两岸的景色。</h3> <p class="ql-block">雪后米脂遇晴天,色彩斑斓更耀眼。</p> <p class="ql-block">厚雪覆盖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斜阳挂西边 </p><p class="ql-block">小树欲遮掩 </p><p class="ql-block">遍地都是雪</p><p class="ql-block">小路在蜿蜒</p> <p class="ql-block">太阳就就要落西山,夕阳斜照更美观。</p> <h3>  雪花飘飘年来到。这是站立在城渠向宋家川看过去的雪景。</h3> <p class="ql-block">流经米脂的无定河水。无定河位于陕西省北部,发源于陕北三边高原西南部的白于山脉,全长49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它起于定边县、穿内蒙古而过,走靖边、经横山,拥抱米脂县,手拉绥德,再在清涧县河口注入黄河,几乎润泽了榆林地区四分之三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流过米脂的无定河水。无定河位于陕西省北部,发源于陕北三边高原西南部的白于山脉,全长49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它起于定边县、穿内蒙古而过,走靖边、经横山,拥抱米脂县,手拉绥德,再在清涧县河口注入黄河,几乎润泽了榆林地区四分之三的土地。</p> <h3>  无定河。儿时常到河边玩耍,那时上游没有水库,河中之水相当大,流水湍急。</h3> <h3>在米脂县城周边的无定河。</h3> <h3>2022年,无定河边除去了杂草,统一播种了格桑花,到了秋季格桑花🌸绽放,更显无定河美艳。</h3> <h3>无定河两岸的格桑花开了!</h3> <p class="ql-block">我曾经就读的桃镇中学校貌。</p> <h3>涛涛河水向东流<br>少春时代父牵手<br>观流凝浮跟父走<br>生怕流水卷我游</h3> <h3>  这是我的家乡之冬景。按照家乡风俗,年前得给先人们上坟。站立在先祖安葬之地再来回首往昔,真有沧桑之感啊!</h3> <h3>  这是家乡的冰川,儿时一放学,家也不归,先在冰川上穿上自制的冰鞋或坐上冰车酣畅的玩个够。</h3> <h3>冰封无定河。</h3> <h3>公路弯弯似彩带,家乡杏花满山开。厚土养育千万代,童趣件件难忘怀。</h3> <h3>举目凝望故乡貌<br>热血沸腾故情绕<br>梦千思万忘不了<br>摄张照片映入脑</h3> <h3>故人返乡百花迎<br>芳香扑鼻勾逝情<br>杏熟时候亲人请<br>提框上树任己品<br></h3> <h3>  著名的沙家店战役遗址。1947年8月彭老总亲自指挥的战役,将胡宗南整编第36师全歼于沙家店,扭转了整个陕北战局。</h3> <h3>李自成行宫石牌。</h3> <h3>雪染李自成行宫。爱好摄影的我,在一场场大雪之后都会赶往李自成行宫摄取美景,这个角度摄取的照片多么雄伟壮观啊!</h3> <h3>米脂东山梁风光。</h3> <h3>就要见到故乡了。</h3> <h3>米脂卧虎弯风景照。</h3> <p class="ql-block">年关根底要上坟,告慰祖先在天灵。</p><p class="ql-block">******故乡雪景*******</p> <h3>雪后米脂滨河公园。</h3> <h3>我可爱的故乡。儿时上学及放学都要往返于此路境,重蹈此路心中感概万千。</h3> <h3>  这是我的同家族人—民政部副部长为我村争取修建的村养老院。</h3> <h3>  ***米脂县高西沟村*** <br>年后雪未融 <br>驱车去寻踪 <br>父辈曾献身 <br>吾辈当继承</h3> <h3>  千年古城米脂东街一角。再往后走一点就是我曾经居住过的房宅,儿时,曾向所有居住在这条街道上的儿童一样,拿着扫帚将整条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那个时代还没有环卫工人)。</h3> <h3>  我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米脂三完小。我的幼儿学习就从这里开始。</h3> <h3>  六十年代米脂县委/爸爸工作地之一。</h3> <h3>  米脂文化需多视角审视,米脂剪纸也闻名于世,这是正月观赏米脂婆姨剪纸展随手所摄的作品。</h3> <h3>  大年三十晚上,家家都要在自家院落里生起“火塔塔”,据说可以驱邪。</h3> <h3>  米脂无定河两岸今年将杂草丛生的河滩全种植了格桑花,秋季到来时,这里变成了花的海洋,十分养眼。</h3> <h3>米脂貂蝉公园一景。</h3> <h3>米脂,闯王故里。</h3> <h3>洋芋花开。2022年农历8月15按乡俗是上坟烧纸的日子,在祖坟下方看到了一片洋芋苗正在绽放花朵,一片白色的花海激起了儿时记忆的浪花。在右侧高粱红衬映下更显美观。</h3> <h3>  米脂因小米闻名于世,故由银州更名为米脂。米脂的小米最好的生长在东沟一带,优以桃花峁、杨家沟区域最闻名。</h3> <h3>又是一个丰收年,谷子封面穗又壮。</h3> <h3>葵花向阳预丰年!</h3> <h3>夜幕降临时的无定河风光。已经到了晚间,应两位高中同学邀约漫步于县城,一片美景映入眼帘,停下脚步,举起手机记录了这美好一瞬。</h3> <h3>米脂新体育场一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