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转眼,从教已经三十年了。</p><p class="ql-block">教师节大会上,为从教三十年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一时间,感觉老了。</p><p class="ql-block">学生,已经比自己的孩子小了;</p><p class="ql-block">同事,已经有很多陌生面孔了。</p><p class="ql-block">三十年,怎么过的呢?弹指一挥间,飞鸿踏雪泥。</p> <p class="ql-block">1988年,考入淄博师范学习,初心就是毕业回到家乡当老师。</p><p class="ql-block">1991年,没想到毕业留校了,跟随牛老师从事书法教学,更没想到一教就是三十年。</p><p class="ql-block">教学伊始,注定就是一条辛苦与奔波的旅途。因为诸多的先天不足,需要一点点弥补。</p><p class="ql-block">首先是学历不达标,必须在第一个五年规划之内拿出本科文凭。于是,1992年考了专科学习汉语言文学。因为入学考试需要考数学和史地,所以,宿舍墙壁上贴满了数学公式,朝夕谛观。考试时投奔同学,住在了他学校的教室里,枕着书,也忘了怎么睡的。考上专科学习了一年之后,听说政策放宽,可以直接考本科了,就又连夜复习,考了北师大的中文专业。因为不想放弃专科课程,就两边都学,分头考试,幸亏时间不冲突,两边跑,寒暑易节,不是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1995年,专科毕业;</p><p class="ql-block">1996年,本科毕业。</p><p class="ql-block">完成第一个五年规划,眼睛近视上升了二百度。这是眼睛先天不足,与读书关系不大,人家读书多的不一定近视。</p><p class="ql-block">教学工作不知疲倦,辅导昼夜不停,在书法学社与学生朝夕相处,累并快乐着,因为那时还年轻。</p><p class="ql-block">1996年,成家立室,娶城里妻,一直觉得挺牛。</p><p class="ql-block">2000年,妻经过两次手术,辗转省城医院,终得爱女一枚,苦尽甘来。体会人生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随着师范事业的发展,学校升格在即,本科文凭已觉不足,于是又考了研究生课程班。因为当时淄博市承认研究生学历,所以学了两年,2002年毕业。</p><p class="ql-block">同在2002年,幸运入展中国书法兰亭奖与楹联展,得以加入中国书协,其实水平并不高。</p><p class="ql-block">学校也在2004年如愿以偿升格为专科学校,水涨船高,我们也随同成为高校教师。</p><p class="ql-block">刚刚毕业的研究生课程班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了,与妻下决心攻克大学英语,考在职研究生。于是,书堆一床,历时一年,白发一片,我俩终于考入山东师范大学。我在文学院攻读文艺学专业,跟随李宗玮教授学习书法美学;妻在教育学院攻读教育学原理。</p><p class="ql-block">历时三年,于2007年毕业,拿到沉甸甸的硕士学位证书。此时,眼睛近视上升到三百度,比学问长得快。</p><p class="ql-block">2006年晋升高级讲师,还没来得及高兴,一年后,因不符合高校系列,所以于2007年改系列,与妻重新申报评审副教授,虽然成功过关,也属假冒伪劣。启功先生曾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先生尚且如此,让我们怎么混!</p><p class="ql-block">因上班不便,同事多已买车,幸好学习任务暂缓,尽快与妻同时学车,考证,买车,也算有车一族。</p> <p class="ql-block">几年折腾,学业繁忙,忽然发现,笔墨功夫尚欠火候,书法同道已是突飞猛进,我却没有突破,心有不安。俗语说“人过四十不学艺”,我却在2012年四十岁时决定进京拜师访学,深入学习,从头再来。在清华美院跟随张旭光老师重读经典,学习二王。先后九次进京,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现在眼睛近视上升到四百度,应该是手机惹的祸,与书法无关。</p> <p class="ql-block">想忽忽三十年所成何事?不过是废纸无数,秃笔一堆而已。唯有学生多有奋发有为者,成为我的精神慰藉,时时引以为傲,常常挂在嘴边。</p><p class="ql-block">三十年过去,年已五十,遂有“时光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之慨。圣人云:五十而知天命。那是圣人,我辈不及。只是想“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还是珍惜当下,继续补课,舞文不行,就多弄弄墨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