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于景写我所思

梁法武

<p class="ql-block">  寄情于景写我所思 梁法武</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为画画,多次登太行、下江南,走了不少地方,看了些不同的风景。现代交通的便捷使人们不在局限于一个地方,地域性特征不再是营响作者表达的主要因素。但各地"景物″又是有″性格"和内美的,各有不同的类形。走马观花式看上几眼是不能发现和表达其精神的,草草行事更是不会有所收获。定下一个"根据地"深入其中,去体会她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一丘一壑,一草一木,使自己成为风景一部分,才能人和物合二为一。这几年来吕梁多了,画的都是层层土嶺,孔孔古窑。这里的悠久的历史,淳朴的乡人都是那样的让人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齐白石老先生在1905的题画诗中写道: 逢人耻听说荊关,宗派夸能却汗颜。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他不愿为前人束缚,力求新貌。这些主张合理表达了老先生变法图新的主张。但现代社会是多元并存的,文化的传承是多样的丰富的,一个人的能力和时间又是有限的,能否在继承而又有新意上有所作为,实在是要看他所处环境条件和个人造化。我是主张学中国传统,出时代新意的。</p><p class="ql-block"> 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后作画,自然丘壑内营。黄宾老因观故宫万卷古画而有深刻领悟,始有″五笔七墨"之言。访名山大川,入蜀遇雨而悟"雨淋墙头"之说。就是要先有书本知识,然后再入生活中加以实践和体验,才能成为"真知"。山水写生不是对景刻板的照抄,要有主观参与营造,从而形成意境的表达。既要有此景的物象逻辑也要能摆脱焦点透视营响,再做新的结构构建。面对自然是一种修行和发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重要的不是再现物象,而是造境。对于形象的表现不是越具体越好,笔墨要丰富而形象要精练。黄宾虹夫子晚年定居西湖之滨,所画多往日游历所及,反复写之,如牛之"反刍″,精彩之笔多多。李可染称之为"釆一练十"。写生之作再生动,但其也多有不备之处,故对之再加工提练,是艺术升华更重要的一步。</p><p class="ql-block"> 笔不厌精,墨不厌熟,是故勤于练习,常于思考是我的艺术主张。</p> <p class="ql-block">梁法武简历 </p><p class="ql-block">生于1968年,河南沁阳人。199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2016年研修于北京画院。河南省美协会员,任职焦作师专。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作品多次入展省级以上各类展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