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彭雪枫

夏天的白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彭姓将军为豫光,披坚执锐爱戎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雪山草地旌旗猎,赤水金沙士气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拂晓报章传播广,日顽战斗指挥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英年早逝忠魂在,枫叶流丹国运昌。</b></p> <p class="ql-block">  1944年9月11日,抗日名将彭雪枫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牺牲,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p> <p class="ql-block">  彭雪枫,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原名彭修道。1907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四渡赤水、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城、巧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开辟抗日敌后根据地,彭雪枫率领部队屡建战功,取得了一次次胜利。</p><p class="ql-block">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著名的《游击队歌》就是词曲作家贺绿汀在听完彭雪枫的报告后所创作的。</p> <p class="ql-block">  1944年8月,时任新四军四师师长的彭雪桐率部西进,涤荡各地顽军,基本上收复了豫苏区八个县的地区;9月10日,围歼夏邑县八里庄顽军李光明支队,战斗进行得十分顺利,至11日,全歼顽军一个支队,俘支队司令李光明等千余人。彭雪枫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流弹牺牲。</p> <p class="ql-block">  主要成就贡献</p><p class="ql-block"> 军事:1938年与活动于睢县、杞县、太康一带的张震、萧望东部配合,多次打退日军的“围剿”。随着抗日队伍的壮大,1939年,彭雪枫率部继续向东挺进,建立了以永城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政权。</p><p class="ql-block"> 1938年至1944年,彭雪枫率领新四军第6支队进行了大小战斗3760次,累计歼敌4万8千余人,在运皖东北地区,组建了骑兵团,并在洪泽湖地区取得了著名的淮北反“扫荡”作战(又称33天反“扫荡”斗争)的胜利,取得了敌我伤亡比例5:1的辉煌胜利。</p><p class="ql-block"> 教育:1938年11月26日,在河南杞县傅集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彭雪枫亲自兼任校长,该校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文学:1938年9月29日彭雪枫创立《拂晓报》,并在该报发表以革命为主题和战术指导的文章60余篇,为革命斗争提供了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  陈毅在《哭彭八首》中写道:“雄气压陇海,英风断淮河。荣哀何有尽,万众泪滂沱。”</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称他是“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p> <p class="ql-block">  2009年彭雪枫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遗腹子彭小枫大学毕业后从军,于2006年晋升为上将军衔,真的是虎父无犬子。</p> <p class="ql-block">(图文材料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