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心中永远的贺兰山</p><p class="ql-block"> 张存洪</p><p class="ql-block">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五十年过去了,我眼前总是浮现出战友们在贺兰山国防建设中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国北部边境局势紧张,我们骑兵第二师改编为陆军第二十师,奉命进驻宁夏贺兰山,驻扎贺兰山北部某区域。这里的地势开阔平坦,是敌军穿越贺兰山的唯一道通,军事上被命名为“四十一号地区”。贺兰山山脉南北长200公里,东西宽30公里,群峰耸立是一道天然屏障。如果突破“四十一号地区”,敌军的坦克及装甲部队便可长驱直入,直指中国腹地,我军将会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p><p class="ql-block"> “四十一号地区”西邻腾格里沙漠, 荒无人烟,自然条件非常艰苦。一年只刮“一次”风,从大年初一到三十,刮大风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辨不清方向。我们吃饭时,碗里总是蒙上一层沙子,一不小心还会被砂粒咯着牙。一开始部队住帐篷,睡觉醒来时就会发现被子几乎让沙子埋上。上级要求部队进驻后,先修筑工事,后盖营房。人员全部搬进简陋的半地下房——地窝子。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缺水、缺菜是常事,很长一段时间,包谷碴子饭加盐煮黄豆成了我们的美味佳肴。 </p><p class="ql-block"> 挖坑道打隧洞的国防施工任务异常艰巨,一来时间紧迫,必须赶在“敌人”发动侵略战争之前完成防御工事;二来施工条件相当简陋,主要是靠钢杆和大锤开山凿洞,水、电和通风设备也都保障不了,在这种条件下施工,其困难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为了抢时间完成施工任务,在坑道里爆破以后,烟雾弥漫,战士们就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向洞外扇,灰尘未定,又继续施工。按首长指示,师医院的人员也组成了医疗队,深入施工第一线执行医疗服务。我亲眼目睹了指战员们的艰苦,风钻时产生的石尘极多,施工人员虽戴着口罩,可一出洞口个个都成了“雪人”,石尘布满全身,只能看见“白色长睫毛”的眼睛在眨动。作为一个医务人员看到此景很是心痛,深知这样施工给人带来的后果,长时间吸入的石尘会造成“矽肺”将无药可治,呼吸困难也将伴随一生。记得一次看门诊时,有位战士对我说:“医生,我当兵三年了,一直打坑道, 眼看年底要复员了,可我什么地方也没有去过,说实话我没有什么大病,你能不能给我开个介绍信,转院去陆军第五医院,让我也看看银川市究竟是一个啥模样,回到家时也能给哥们吹吹牛”。 面对这位淳朴憨厚而又直率的战士,我二话没说立刻开了介绍信,并叮嘱他要好好检查一下身体,有病就住院治疗。</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通讯技术还不发达,没有手机、电视、甚至收音机信号也不好的年代,指战员们除了每天翘首期盼亲人的“鸿雁”传书,翻阅迟到半个月的报纸,几乎是与世隔绝!节假日,连队每个班也只能派出一、二人步行十多里到临近小镇,给自己和战友买点牙膏、肥皂等生活必需品。大部分战士服役两三年期间,只能待在深山里,几乎没有外出过。</p><p class="ql-block"> 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这位身经百战、充满神奇色彩的将军,得知这一情况,发出“战士可爱、可敬、可怜”的感慨!毅然下令为每个连队装备一辆毛驴车,用来买菜和接送战友们外出,广大官兵亲切的誉它为“驴吉普”,留下了空前绝后的佳话。</p><p class="ql-block"> 贺兰山恶劣的自然条件,复杂的地质结构,原始的施工工具,简陋的营盘和施工环境,使全师一万三千名官兵在建山守山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几百名官兵积劳成疾、受伤致残,近百名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至今,有32人安息在贺兰山的烈士陵园,忠诚地陪伴着贺兰山。</p><p class="ql-block"> 数年后 ,国防施工任务已告一个段落,部队也住进正规营房。作为师后勤部卫生科助理员,我有幸跟随师首长一起检查战备施工情况。“四十一号地区”方圆几十公里的开阔地上,布满了三角形巨石以阻挡敌坦克通行。大小不同的钢筋水泥碉堡星罗棋布,每座碉堡可容纳几个或十几个人,无任何向外的通道,一旦开战必将跟敌血战到底,与碉堡同归于尽。在“四十一号地区”的周边,有些山体几乎被挖空,坑道里面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有的隧洞像是桂林山里的“大溶洞”宽敞明亮,整齐码放着弹药及各类军需物资。洞内还有病房、抢救室和手术室。各级指挥所都已建成,山体外有无数轻重武器火力点。130榴弹炮、85加农炮和反坦克炮等从掩体内随时可以推出来,炮口直指山口地带。战时即使丢掉表面阵地,坚固的坑道和防御工事也会使敌人寸步难行。我们终于可以在贺兰山傲视敌军,严阵以待了。</p><p class="ql-block"> 建军60周年前夕,“贺兰山精神”被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重大影响的43种革命精神之一,永远载入军队史册。</p><p class="ql-block"> 有时 人们只知道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流血牺牲,崇拜那些战场上的勇士和英雄,而不留意在和平环境下军人们的默默奉献。国家正因为有了像贺兰山这样的军人,有了一代又一代为国防建设奋斗不息的军人,才有了坚不可摧的国防设施,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他们为祖国赢得宝贵的时间,使我们的国防力量日益强大,国家也变得更加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前不久,我又一次回到了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贺兰山。随着时代的变迁,那里原来火热的场景早已成了过往,陆军二十师也已经撤编。贺兰山又显得那么地寂寞和苍凉!“四十一号地区”也像从前一样渺无人烟。我曾住了十七年的营区变成废墟, 依稀可见的那些坚固的国防工事,也被永远封存在重峦叠嶂的贺兰山脉中!然而,它们就像埋在地下的伟大的“万里长城”,向后人诉说一代军人的丰功伟业,叙述着勇士们的艰辛付出,记录着那一代军人的激情、芳华······</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亲爱的战友们!再见了——我心中永远的贺兰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