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图位于葡萄牙西北部的杜罗河北岸,距离里斯本大约有300公里,是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因盛产同名葡萄酒而闻名于世。<div>6月8日,我们由里斯本火车东站乘车前往波尔图,出发前,天上下起了很大的雨,站台顶棚到处漏水,搞得人要躲到地下通道避雨。公共设施差,是因为政府开支受到制约,但是葡萄牙火车还是挺准时的。</div> 里斯本到波尔图区间火车运行需两个半小时,不知是车速快还是路线弯道多的缘故,火车开起来摇摆的很厉害,半路列车员还要查票。 中午2点40分,准点到达波尔图的坎潘尼亚站,我们经站内地下通道转换到2站台,换乘开往波尔图市中心的圣本笃车站的轻轨列车。 城市轻轨大约15分钟发一趟车,车内设施简洁,装饰鲜亮,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城轨运行5分钟左右就到达了圣本笃车站。圣本笃火车站是葡萄牙最美的火车站之一,出站口绿色大门上方的半圆玻璃窗内嵌挂着绿色的大钟,绿色的房梁上镶嵌着1910黄色字样。 此处原本是建于公元16世纪的本笃会修道院,19世纪末修道院荒废,改建为火车站。1900年,国王卡洛斯一世为车站奠基,故名为圣本笃车站。受法国美术学院派的影响,整座建筑洋溢着法国文艺复兴的气息。站内大厅的墙上镶嵌着蓝色主调手绘瓷砖画,两万片瓷砖组成的画面,生动的展现了葡萄牙重大历史事件、人文与民族习俗。 这些壁画幅幅制作精美,令人看后流连忘返,站在这幅朴实无华乡村田野劳作的画面前,我仿佛又闻到了六月季节麦粒的清香。 走出车站大楼,迎面看见圣安东尼奥多斯公会教堂(Igreja de Santo António dos congregados)门前围满人群,似在进行文艺表演。这座教堂建于十八世纪,以葡萄牙蓝色绘画瓷砖装饰的外墙格外引人注目,巴洛克风格建筑的正面上方,突出的壁龛里是圣安东尼奥雕像。 闻声奔上前去,音乐响起处,只见十几对青年男女身穿鲜艳民族服装,手举彩色道具,踩着节拍,不停的变化队形。队伍虽然不整齐,但表演者都很投入,场地中央有人在纠正指导,他们可能是在做演出前的排练。 排练一会就结束了,演出者排着队伍,乐队押后,走进教会大楼内,原来是教会组织的活动。离开时,围观的群众自觉让出通道,并报以掌声,微小之处展示了礼貌与文明。 离开阿尔梅达加勒特广场沿 R.de 31 de Janeiro街东行,这里也是旧城的中心地带,街边多是售卖生活用品、旅游纪念品的小商铺。 我们预订的家庭旅馆就在这条街的上,距离创建于1730年的圣伊尔德丰索教堂(Igreja de Santo Ildefonso)不远,街上单辫子的有轨电车带来浓浓的城市文化气息。 放下行装,我们穿街走巷直奔利贝拉码头(Cais daRibeira) 利贝拉码头坐落在老波尔图城区中心地带,濒临杜罗河,历史上这里曾是波尔图城市和世界交易的纽带。 码头广场及靠山一侧布满了各色酒吧、咖啡馆和餐厅,店铺都将餐桌椅摆到外面的街边;靠河一面则是出售各类旅游纪念品的摊贩,白色的帐篷一座挨一座。游客则在中间狭窄马路上往来穿梭。 码头上停泊着传统的两头弯尖船,这种船体褐红,船舷、船顶涂成白色,两端船头里涂成鲜黄色。传统弯尖船是专门装运葡萄酒的,现在将甲板装上几排木椅,就是游览船了。码头上有不少游客都在排队乘坐这种游览船。 著名的唐路易斯一世大铁桥(PonteDomLuisi)就在我们眼前,这座连接加亚和波尔图老城区的双层铁桥是1876年建成竣工的,我想将整座桥拍下来,只有下到码头栈桥的斜坡上。 杜罗河Douro河水呈现墨绿色,走近河边发现河水很清,河面上低飞着海鸥。天气不好,一阵风起,卷来一片乌云,马上就下起雨来。 很快在街边找到一家餐厅,我们围着桌子坐下,服务员端上一篮面包、一盘烤土豆和四盒奶酪。大家肚子都有点饿了,土豆和面包很香,但奶酪很腥,我们退回了店家。这是餐前点,只要没有动过,都可以退回。<br> 我们的主餐上来了,一盘米饭,一盘填塞鱿(LulasRecheadas),一盆波尔图式内脏炖肉(Tripas a Moda do Porto)。鱿鱼和波尔图内脏炖肉都是波尔图传统菜,鱿鱼加上炸薯条、佐以黑啤,感觉十分爽;内脏炖肉里有牛百叶、猪脚等等,汤中带胶汁,味道十分鲜美。 餐后再来一份甜点,这些甜点都是当地餐厅自己制作的,口味相当棒。 吃完饭,雨也过去了。我们沿河走上唐路易斯一世大铁桥底层桥头,打算向上前往波尔图主教堂。 在桥下可以看到大教堂露出的圆顶,但是要爬坡,走很远的路,需另辟蹊径。 一队游客驾驶的自平衡式电动车由桥上驶过,疾速向东而去,这种轻松潇洒的旅游方式很令人羡慕。 上山还有两条路,一是在大桥基座下登楼梯,二是乘缆车。大桥有70多米高,我们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缆车。缆车站就在桥头马路对面。 虽然缆车票价有点贵,1.8欧元∕人。但是片刻就将我们带到山上。 缆车站出口马路对面,古城墙下的一尊青铜雕塑引起我们的注意。近前观看,方知是出生波尔图,葡萄牙著名的历史作家、诗人阿纳尔多·伽马(Arnaldo Gama)。 沿着诗人阿纳尔多·伽马雕塑所在的马路西行,来到特雷罗山丘波尔图主教堂的广场前。 从这里向南望去,可以看到蓝色瓷砖外墙的圣安东尼奥多斯公会教堂,由此判定大教堂距离火车站不远。 波尔图主教堂建成于十二世纪,是这座城市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外墙哥特式回廊上贴着美丽的葡萄牙蓝色瓷砖画。 教堂本身是罗马式建筑,但经历多次整修,已经面目皆非,呈现为哥特式与巴洛克式的混合,正面华丽的玫瑰窗才是唯一的原迹。建筑风格经历史沉淀,形成为混合体,这也彰显了教堂独特的魅力。 走进教堂内部,大厅装饰质朴,主祭坛显得金碧辉煌,航海家亨利王子就是在这里出生洗礼的。 教堂大门前的广场阳台上石柱,高大庄严,雕刻精美,只是不知它的用途。 站在教堂广场阳台上四望,老城区内红瓦屋顶错落,天空阴云密布,有的只是饱经风霜的沧桑,这种另类的美感令人感叹无比! 离开波尔图主教堂,沿R.de Dom Hugo街南下直行,即可到达唐路易斯一世大铁桥上层桥面。 登上唐路易斯一世大铁桥,放眼眺望,墨绿色的杜罗河在一片红瓦的城区内穿过,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不觉荡胸生层云,大有决眦入归鸟之情。 大铁桥东侧是座桥身细长的公路桥,该桥于2003年3月30日建成通车。为纪念葡萄牙王子维苏公爵多姆·恩里克,取名为方特殷皇子桥(Ponte do Infante)又译婴儿桥。 波尔图圣本笃往坎潘尼亚的城轨D线在唐路易斯一世大铁桥上层驶过,桥面两侧是行人通道。 在大桥的东侧,可看到山坡上刚才乘坐过的铁轨缆车全貌。 大桥东南角那片白色围墙建筑为比拉尔山 (Serra do Pilar)修道院,这座建于 16 世纪的修道院在1996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修道院内呈圆形状的教堂是葡萄牙独一无二的建筑范例。 尽管桥面上风很大,天气又阴沉,但是我们为两岸绚丽多彩的风光所吸引,走走停停,尽情享受这不断冲击视觉的美景。 来到杜罗河南岸时已经过了下午7点,对岸利贝拉码头的夜景灯光还没打开,眼看阴云四起,我们决定原路返回旅馆。 路过圣本笃车站大楼,行人稀少,阿尔梅达加勒特广场前冷冷清清的,白日景象全无。 路口西边坡上就是波尔图的地标式建筑——牧师塔。如果想把波尔图老城区所有景色尽收眼底,就要攀爬这个76米高的牧师塔了。<div>天上已经飘起细雨,我们不敢久留,急急跑回旅馆,刚进房间,外面雨就下大了。</div> 房间虽然临街,但很安静,一觉睡到自然醒。6月9日星期天,天气还是阴沉沉的。上午9点20分,退房离开旅馆,前往自由广场。 自由广场位于旧城中心,素有波尔图香榭丽舍之称。广场上耸立着佩德罗四世的骑马雕像,市政厅高高的塔楼坐落在广场北方,道路两旁都是十八世纪巴洛克式建筑,狭长宽阔的广场在拥挤的老城区中显得十分气派。 可能时间有点早,餐厅都才开门,我们在广场旁的北方咖啡馆(Do Norte Café by)坐下点餐。 借着上餐等候时间,我独自奔向广场,打算到市政厅大楼看看阿尔梅达·加勒特纪念碑(monumento a Almeida Garrett)。谁知刚刚到达青春之泉(Fonte da Juventude Menina Nua)处,雨就下开了。 自由广场是个缓上坡,顶着风雨向上跑,心里直怪广场太大。距离市政厅大楼还剩一个花园盘了,回身后望,广场南端的洲际波尔图酒店-卡多佐宫已淹没在一片烟雨之中了。 雨势越来越大,看着前方空无一人的市政厅大楼,唯有放弃初心,跑进路边的树下躲避。 借着树冠遮挡,往餐厅撤退。此时,一队自行车从广场北方冲了过来,队伍的前方有指挥车指引,后方紧随着后援车与救护车,明显这是在进行比赛。 自行车队疾速绕过<青春之泉>前的转盘,返身又向北方驶去,眨眼功夫,广场又恢复了平静。 因为买的火车联票,下午3点半离开波尔图,我们在餐厅吃完早餐,决定先去杜罗河南岸酒庄品酒。 沿着昨天的路线,乘坐铁轨缆车下到唐路易斯一世大铁桥底层桥头。 杜罗河上不时有单人、双人赛艇划过,运动者们刚劲、潇洒从容驾驭赛艇飞掠河面着实令人羡慕不已。 刚下大桥,一队轻骑摩托车在我们身后轰鸣着冲下山来。 这些摩托车手普通衣着,带着行囊,估计是发烧友集合出游。看来波尔图市民的生活很是丰富多彩。 路边几个身着红背心的人在忙碌的整理赛艇,原来这里是一个赛艇俱乐部,怪不得河里有那么多赛艇爱好者! 杜罗河南岸有好几家大酒庄,我们直接奔向KOPKE酒庄。KOPKE酒庄门面规模不大,但他们家是波尔图最老的酒庄,创建于1638年。 我们进入酒庄时,已不是第一批客人。酒保拿来目录,让我们挑选套餐,然后引进楼上的品酒间。 品酒间摆着几张圆桌,旁边橱柜中摆放着各种年份的葡萄酒。我们在靠窗的沙发内坐下,一会儿,酒保端来4杯水、一盘巧克力加5杯不同颜色的葡萄酒,依次进行介绍。 葡萄牙的葡萄酒属于酒精加强葡萄酒,学名为波特酒(PORTO)。由于葡萄汁没发酵完就终止了发酵,所以波特酒都是甜的。波特酒的酒精度含量在17%~22%左右,所以喝起来特别上口。产于葡萄牙北部杜罗河流域的波特酒被公认为最好的葡萄酒,故此到波尔图旅游一定要到酒庄来品尝不同的葡萄酒。<div>根据酿造方法,酿造时间的不同,波特酒的颜色、香气、味道各不相同,我本人就特别喜欢白波特与VINTAGE(年份)波特。我们最后买了8瓶酒,因为还要到其他酒店去买波尔图当地的特产绿酒(VinhoVerde),故将买下的酒寄存在酒庄,说好下午2点后取。</div> 杜罗河南岸路边也有许多特产与旅游纪念品摊贩,其中有很多旅游纪念品是传统手工艺生产。一位匠人做的手工艺品特别漂亮,摊位上放置着她工作时的相片,我们喜欢她做的工艺品,买了好几种打算回国送人。 临走时特意与这位心灵手巧的工匠合影留念。 沿马路向西一路走来,见沿河堤坝边草坪上围了许多人,草坪中央搭着帐篷、遮阳伞,用标识带分隔出几个区域,围栏里人们牵着狗在排队等待。有些狗还在笼子里,小主人看守在旁边。 狗的大小、颜色虽然各不相同,但看着都是纯正的大丹犬(Great Dane)。开始以为是巡回兽医院在给狗狗做体检,见到告示方才知道,这里在进行比赛。 大丹犬(Great Dane)原产于德国,历史上曾用做猎犬、护卫犬、斗犬、使役犬等。因其性格温顺、外貌优美,现今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家庭用犬 。场上工作人员带着狗狗做各种动作,引来旁观者们的阵阵掌声。 来到维京河游轮码头(Viking River Cruises Dock)附近,天色突然放亮了,西方露出蓝天,杜罗河景观为之一变,人的心情顿时也开朗起来。 河湾后的小山上有中世纪废弃的盖亚城堡(gaia castle),受时间限制,我们不能去了。 杜罗河微波荡漾,泛着蓝光,褐色的尖头小船轻轻摇摆,这些船都是下了锚的,也不知它们的主人何时上下船,怎样上下船。 对岸老城山坡上白墙红瓦,层台累榭,鳞次栉比,反衬着河水更加清亮, 灰色的唐路易斯一世大铁桥气势如虹,唯一遗憾的是东方的云层还没散开。 买完绿酒,我们就在路旁的河边餐厅(BEIRA RIO)吃午饭。他家的烤沙丁鱼、烤三文鱼、烤排骨蛮具特色,用他们伙计的话说,是真正的波尔图烧烤。 吃完饭已是中午2点过20分,赶到KOPKE酒庄准备取出寄存的酒,不想酒庄贴出字条,要到2点过45分才开门。因为临走时没有想到这种变故,连店员的手机都没留,只有耐心等待。回程火车是下午3点47分从坎潘尼亚发车的,如果酒店再延迟开门,我们就赶不上火车了。<div><br></div> 店员终于来了,原来中午客人走的晚,她们把作息时间自然后移,也记得我们还要赶火车,不过崇尚个人休息时间不得侵犯和客户第一并不冲突。 时间紧张,唯有打的士去火车站了,刚才还有几辆的士跑过,这时却一部都没有,等了好久,好不容易来了一辆车又被前面的人拦住。几乎绝望时,终于挡到一辆的士,悬着的心才得以放下。<br> 下午3点5分钟,到达坎潘尼亚火车站,我们的波尔图之行至此得以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