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浅析信息、意识与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张端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信息、意识与文化,三个不同范畴的时尚概念似乎互不相干,但对其深钻细研就会发现三者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一、信息是意识与文化之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信息源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事物的运动在于事物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由此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离开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就无法理解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是联系引起发展,发展又改变了联系。信息就是当事物按照一定规律运动时引起客观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之间的联系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差异性,是事物内在作用的客观表征。人们认识规律正是通过实践由于信息的作用而认识的。信息与规律有直接联系,信息是规律的本质表现形式,而规律是信息的客观内容。信息源于物质运动的各种形态,物质有什么运动形态的存在,就有什么相应信息的产生。由于特殊物质一一人脑的特殊运动使得信息具有派生性,表现出信息的“二重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由此将信息分为原本信息和派生信息两大类,为区分信息与意识奠定了坚实基础。原本信息包括自然信息、机器信息,源于物质的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部分社会运动;派生信息是经过人脑思维活动加工出的信息,是信息的信息,源于人与自然或人与人的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即社会实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信息的作用是通过人脑思维的能动作用,即实践一一认识一一再实践一一再认识的反作用过程产生的。是派生信息借人类的社会实践沟通了人与自然或人与人之间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的联系,对资源配置发挥其作用;而原本信息没有这一功能,它只对人脑产生第一感应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就是对物质运动信息的反映;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痕迹和经验的总结,也是人们对自己生产生活方式信息的总结。所以没有信息就没有人的意识和文化,信息是意识与文化之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二、意识是对信息的融化组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实质是对信息的融化组合。意识与信息有密切的联系,意识中有信息元素,信息是意识的原材料即重要组成。派生信息与意识都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正因为这一点联系使得两者具有一定的同一性,易被人模糊或利用。唯心主义者正是利用这一点将意识在信息是规律的本质表现形式的包装下,而扬言意识先于物质,把意识与规律完全等同,说什么自然规律就是意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信息与意识有本质的区别,信息是事物内在作用的客观表征,具有“二重性”。信息的客观性是指不依赖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有物质运动就有信息的产生,只不过有的信息没有被人认识或发现而已;信息的主观性是指派生信息有一定人为因素,但信息对意识而言是客观的,这是信息的本质所在。而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纯属人的主观,没有“二重性”,要说意识也有客观性,只能说它的主观性是客观的。对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界定,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唯心主义者所谓第一性是意识,其实质是物质运动的信息,这也正是信息与意识区别的关键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三、文化是信息与意识的统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化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痕迹,当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人脑的思维作用对所获信息再认识,对物质世界的作用过程;这一过程本身蕴含意识对物质世界能动的反应过程,这两个过程的统一就是文化的形成与产生过程。没有人类的活动就没有文化的产生,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这一发展过程就是意识与信息即主、客观的统一过程,也是文化反作用人类社会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以茶文化为例,是人类从发现茶到种植茶,再到不同茶叶制做工艺技术的改进,以及饮茶的不同风俗习惯和饮茶健体养身的有趣传说与故事,从而形成了不断发展的茶文化。无不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关,无不与人的意识和信息的统一有关。所以在人类活动以外的所有物质运动,只能有原本信息的产生,没有与人的意识相统一,就不能称之为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故按文化反作用的对象是否物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类;而狭义文化特指非物质文化。文化还有不同的分类,如远古文化、近代文化等就是按时间即时代分类;像山西文化、原平文化等就是按空间即地域分类。还有什么仰韶文化、企业文化、饮食文化、龙文化、圪字文化……。文化的分类繁多,名叫也丰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化具有物化、异化和同化三大功能。文化的物化就是人类在征服、改造和保护自然的历史过程中从事富有智慧的劳动,人们按自己所思所想而发明出新的生产工具、仪器或建造出新的建筑物、园林……,用来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所以世界上所有凝结人类劳动的物品和场所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是物质文化产品,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将其留给后人就是物质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化的异化和同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过程。在人类社会没有文化就没有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不同领域的产生和发展,是由文化的异化功能才使得不同领域派生发展出不同领域的文化。文化是人类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它无不渗透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之中,从歌舞曲艺到影视戏剧,再到琴棋书画无处不有。不同利益的人群或群体也有不同的文化,是由不同的经济利益、政治观点所异化派生的结果,也使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和文化形式的多样化,这些都是文化的异化派生发展现象,文化的异化功能使得文化五彩缤纷。在人类社会不同民族的发展是由各民族长期生产、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字等载体的不断传承文化而同化的结果。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文字不光记载了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传承了民族文化,凸显出不同的文化精品和亮点;还有效影响教育一个民族向什么方向与目标发展和如何发展,文化又是方向与方法“二方"的有机统一。文化的同化是与文化的先进性相统一,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先进文化是造就优秀人才的根本,是团结人民大众的思想武器,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永不竭动力。文化是民族之本,人类之魂。在今天社会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要弘扬先进的民族文化,勇当先进文化的代表,使文化的物化功能最大化,有效发展经济,为造福人民创造最丰富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不懈努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后附:文化构成浅析图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运筹学、统筹图与芯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张端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运等学、统筹图与芯片好象是无人谈论过的一个话题,也许三者间有着内在的联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人类思维是文明的重要特征,而运筹学、统筹图与芯片是人类思维不断升化的充分体现。运筹学是用数学方法分析研究有组织有目的活动的一种科学。而统筹图是运筹学一分支统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逻辑思维与数学计祘的有机统一,其实质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其核心就是最优化原则的选择。生命是作用过程的存在与组合,而人类的产生发展和进化过程正是人类与大自然长达亿万年,在物质运动中优化组合的完美体现。人体是一本大百科全书,其构成蕴含着最完美的“运筹学"。由此可说运筹学是仿生学的派生学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芯片本是一种电子原件,是集成电路的智能化。是电子产品的大脑或心脏,更是当今现代化的高端科技。在当今世界谁占领了芯片的制高点,谁就掌控了这个世界。它是人类思维与数学方法、电子运动的高度统一,可以说芯片是把运筹学中统筹法用在电子运动过程中将条件反射、随机处置开发研制成的智能化产品。我们所说程序是条件的组合,也是智能化产品的基础。在任何一种程序中当出现条件反射和随机处置时,其程序就进入智能化。统筹图是直观的,有条件制约和掌控等功能,但都是根据人为设置的。其本身沒有条件反射和随机处置功能。只可提醒人们在操作过程中做出相应处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综上所述,运筹学、统筹图与芯片三者间确有内在联系。当我们感到芯片在现代科技中那重要地位的同时就要进一步认识到统筹法的可亲。她象慈母般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她可帮我们合理安排和处置所有事务、并事半功倍,她可为我们生活的愉快而幸福,她是我们 人生中最可尊敬的良师益友。要强化对运筹学统筹法的认识与应用,开发科学思维为强我中华打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管理与自然法则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张端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管理是人类有目的实施约束、支配和掌控的社会行为。自然法则是存在自然界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两者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管理正是人类探索或遵循客观规律而寻求最佳效益与效果的社会实践。常见的自然法则有:内在平衡,阴阳互动,能量守恒,新陈代谢,优胜劣汰,条件反射,质量互变,不进则退,对立统一,相克相生,物极必反及最大最小制化等。这是宇宙间所有物质都顺道而生、应道而变,维护着道的尊严、掌控着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老子曰:“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天法自然。”在动物界中好象存在一种互为约束、掌控、协调的能动行为。如虎狼群中的交配和猎食互动以及植物界的争光好湿,维系着生态发展的平衡。是的,这是一种管理信息基因,源于物质五大运动的生物运动。信息与规律即法则有直接联系。信息是规律的本质表现形式,而规律是信息的客观内容。信息为管理提供了决策条件与可借鉴的依据。决策是信息作用的最高形式。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管理是微分决策的积分。没有信息就无法决策、无法管理或是盲目的管理。管理的实质是人类通过信息的作用对自然法则的运用,以最佳手段对人、物、息在时间和空间与数量上的优化组合、有机配置。由此可见,不能以信息基因而误断管理源于虎狼等动物。管理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由人、物、息三要素构成,人是管理的主体。管理是人类特有的社会行为,是随人类社会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管理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定的阶级性,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管理。在一定意义上说,管理是为阶级服务的。而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管理是人类生存发展之本,是潜在的生产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综上所述,管理是自然法则社会化的人类行为,两者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管理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效调动内外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息尽其效,让方向与方法“二方”有机统一。向管理要效益,要效果。普惠民生,强我中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浅析现代管理中人、物、息三统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张端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管理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是社会科学一个永恒的共同主题。在社会科学很多门类都在不停地探讨管理新问题,总结管理新经验,提出科学管理的新概念。管理是随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学科,是人、物、息三者作用的发展过程,是个不断发展的概念。由于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物、息三者作用的统一,所以从有人类开始就存在管理,就存在人、物、息三者作用的过程,只不过原始的管理范围小、过程简单,也许原始管理是从母子间或家族内部开始,由于在不同时间、空间或手段上存在差别,致使三者作用的统一程度不同,但人、物、息是管理过程中三个永恒的要素。而最佳统一又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无穷无尽和永恒的现代指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在管理中人是管理的关键,因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所以没有人的存在也就没有管理而言。是劳动创造了人,同时开创了管理史,管理源于劳动、融于劳动过程。管理过程实质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们以分工协作而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也是以一定行为作用他人或在一定约束下规范自我行为的过程。 人在管理过程的作用表现为管理的社会性,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对社会生产的反作用,是由原始萌芽式管理经初级到高级的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分工协作到指挥决策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物特指整个客观物质世界,物是管理的基础,纯属管理的客体,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管理的最终目标。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物质的存在,还有什么人类和管理可言。假若管理过程没有资源的优化组合、有机配置,管理便是空想或是毫无意义的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息即信息,是管理的条件,信息是事物内在作用的客观表征。信息是规律的本质表现形式,而规律是信息的客观内容。信息源于物质运动,由特殊物质——人脑的特殊运动使得信息具有派生性和“二重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由此将信息分为原本信息和派生信息两大类。事物内在作用是客观规律所致或条件反射,原本信息只对人的思维产生感性作用,没有能动性;派生信息源于人与自然或人与人能动的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即社会实践。是通过人脑的能动思维反复作用,即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反作用过程产生的。派生信息是借人类的社会实践对资源配置发挥其作用,沟通人与物之间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联系,从而构成人、物、息三者作用的统一。是派生信息伴随人类社会实践开创了信息作用的历史和管理史。信息在管理过程中是指挥决策的主要依据,决策是信息作用的最高形式,管理的关键是决策,管理就是微分决策的积分,没有信息就无法决策、无法管理或是盲目的管理。信息从其存在形式上分析具有瞬间性、可传性、可储性、多样性、超前性等特征。就可传性在管理过程中,息尽其效达到极限,应为零时间传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现代管理是人、物、息三者作用的最佳统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息尽其效。即人、物、息在时间、空间、数量上的优化组合、有机配置,以及对方法、手段选择的综合统一。是以体制高效化、人才专业化、方法定量化、手段自动化、决策规范化,即大数据、智能化,实现特定系统的最大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在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有无数学者想方设法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获或最佳效果,不正是管理本质的写真和对人、物、息三者作用最佳统一的无言寻求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后附: 管理构成浅析图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企业管理要则的圆角方数学表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张端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管理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是社会科学中一个永恒的共同主题,在社会科学很多门类都在不停地探讨管理新问题、总结管理新经验、提出管理科学的新概念。管理是随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概念,是人、物、息三者作用的发展过程。一门科学只有当它充分用数学方法表示的时候,才能被最后称为科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易经》是我国哲学及至东方哲学的一部最古老的经典。是古人在长期无法以文字和语言表达心中所想要表达的意念或意思的情况下,建立卦爻之象,以象征的方式来表达其深意而得以发展成高度抽象的“宇宙代数学”。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的产物和抽象思维的总结。其太极图就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数学表述形式。</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企业管理涉及要素繁多,环节错综复杂,但有其关键环节或核心要则。由于人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二重性”,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所以从组织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使各尽其才到适度控制,都是以人为本。从而形成三个关键环节,即机制驱动、职责到位、制度保障。(如图所示) 使三者在管理过程中互为条件、互为作用,试用数学含义表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在几何学中圆、角、方是三个基本图形。圆是特殊的无数多边形,也是周边相等面积最大的图形,有满足最大限度的数学含义,若在动态下是离心力与向心力作用统一所形成圆周运动的最佳状态;三角形是最少的多边形,也是在圆内相接所剩空间最大的正多边形,具有稳定性质和少而精及核心的数学含义;正方形在圆外相切除正三角形外所剩空间是最大的正多边形,同时有范围区域、方向谋略及方方正正、规规距距等广泛含义。三个几何图数学含义可表述为:在最大范围内满足投入最小达到最佳状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在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有无数学者想方设法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获或最佳效果而寻求最佳的管理模式。现将上述企业管理过程中三个关键环节同最大最小原理相统一试想:用什么力量或方式将管理之球撑得最圆?是全员职责到位、各尽其才;又用什么方略最大限度满足条件、适应环境、保障管理之球不致破裂?是科学的适度控制,即制度保障。这种职责到位与制度保障的饱和状态,正是最大最小作用统一原则的运用;再如何使企业管理象“发电机”似的转起来?正是在一种科学制度保障下,使人尽其才、职责到位,各内在因素全息变频、最大最小作用统一下,一种最佳驱动机制的选择;或是在选定一种最佳机制驱动下,达到职责到位,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息尽其效与适度控制的最大最小作用的统一状态,即最佳管理状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企业管理要则如图表述的实际意义,在于把握重点、有效控制管理过程。一旦管理运转不正常,就要从这三个主要环节、逐一查找原因。首先从机制驱动环节找原因,查运行机制是否满足人尽其才的需求,是否有效调动全员积极性,促使各自职责到位;再查制度保障,查制度制订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保障机制运行的需求和各自职责到位;最后联查职责到位,因职责到位是渗透机制驱动和制度保障之中二者的核心,起决定作用,而两者又可反作用职责到位。所以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对职责、制度、机制适时改进,实施全息变频、自我控制,真正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息尽其效,使人、物、息三者作用最佳统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试述《易经》全息思维与现代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张端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易经》中蕴含全息思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易经》是我国哲学乃至东方哲学的一部最古的经典。是古人在长期无法以文字、语言表达心中所想要表达的意念、意思的情况下,建立卦爻之象以象征的方式来表达其深意而得以发展成高度抽象的“宇宙代数学”。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的产物和抽象思维的总结。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易经》是根据宇宙万象中任何事物非真即伪、非善即恶、非是即非、非此即彼、反面的反面为正面,正面的反面为反面,有正必有反,阴阳交感,万物化生原理,将万物分为正反两大类。合二为一元的太极,以阴阳代表正反对峙必变的两仪生四象,按天、地、人三才的位置所构成八种形态画为八卦,其互为作用逐一交感,即相乘化为六十四卦。三变成一爻(音:yao 意: 组成八卦长短横道),十八变为六爻组成一卦,计三百八十四爻,表示三百八十四种阴阳变化。假若对某一事物的发生从三百八十四个不同侧面来观察分析、推理判断,是能从中获得较为合适的答案。故三才六位可穷宇宙万事万物的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一门科学只有当它用数学表示的时候,才能被最后称为科学。《易经》就是将无穷变化的数字又运用互相牵引衍生的奥妙功能来推演衍化,发挥到极致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借这些道理及奥妙以占卜预知未来的一些事物。由此可见,《易经》是最早运用数学进行量变分析事物变化的一种凭息定性的科学方法,也是人类利用信息实施全息思维对最大最小原则的运用,以达到最佳选择的一种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易有日月的含义,主变。《易经》是变化、辩证之经,是决策之说。其不朽之处,在于它告诉后人:一是宇宙中万事万物无不在发展变化中,以阴阳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正如《周易集解》中所说:“阴阳交合物之始,阴阳分离物之终,合则生,离则死。”万事万物就是这样由阴阳交感或矛盾的作用,时时处处不停地分解组合,再分解再组合,生死不止、离合无穷。二是在变中把握不变,实施全息思维,凭息定性,充分运用最大最小的自然制化原则以达最佳选择。从八卦的自身构成到运用,从阴阳交感对象到爻变范围本身就是最大最小制化原则运用的体现。对立统一规律说到底是矛盾双方最大最小的对立统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二、唯物主义信息观是全息思维的基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全息思维是用事物发展的观点对事物普遍联系的各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进行辩证思维。全息思维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信息观基础之上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信息源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因世界是物 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事物的运动在于事物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由此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离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就无法理解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是联系引起发展,发展又改变了联系。信息就是当物质按照一定规律运动时引起客观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之间的联系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差异性,是事物内在作用的客观表征。人们认识规律正是通过实践,由于信息的作用而认识的。信息与规律有直接联系,信息是规律的本质表现形式,而规律是信息的客观内容。信息从其存在形式上分析具有瞬间性、可传性、可储性、多样性、超前性等特征;从其功能上分析主要具有派生、服务、物化三大功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信息源于物质运动的各种形态,物质有什么运动形态的存在就有什么相应信息的产生。由于特殊物质———人脑的特殊运动使得信息具有派生性,表现出信息的“二重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由此将信息分为原本信息和派生信息两大类。原本信息包括自然信息、机器信息,源于物质的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部分社会运动;派生信息是经过人脑思维活动加工出的信息,是信息的信息,源于人与自然或人与人的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即社会实践。信息的作用是通过人脑思维的能动作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发挥的。信息与意识有联系,但有其本质的区别。全息思维就是通过人脑思维的能动作用,对事物普遍联系的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充分捕捉所有信息,用发展的观点进行辩证思维。从明确是什么,再问为什么,层层探研,反复思索穷追疑窦。按《易经》三才六位阴阳交感,从三百八十四个侧面步步深入,有效把握方向和重点,以选准最本质的必然联系和真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三、全息思维是现代管理之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管理是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物、息三者作用的最佳统一过程。管理是人类特有的社会行为,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是社会科学的共同主题,在社会科学的很多门类实质上都是在探讨管理问题,总结管理经验,提出管理科学的新概念。管理是个发展的概念,管理科学是一门发展永无止境的充分发挥信息作用的科学,是将自然科学社会化,在社会科学领域运用和发挥自然规律的科学,是选择最佳存在的科学,也是探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佳统一的科学。管理具有“二重性”即自然性和社会性,管理的自然性表现为管理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是人们以分工协作而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管理的社会性表现为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对社会性生产的反作用。这就决定了管理既是一种派生信息的源泉又是信息作用的对象和发挥作用的手段。管理的实质是对信息的有效开发和运用,是信息作用的主战场。信息在管理过程中是决策的主要依据,决策是信息作用的最高形式。管理的关键是决策,管理就是微分决策的积分。没有信息就无法决策、无法管理或是盲目的管理。管理的本质是人类通过信息的作用对最大最小原则的运用,以达到最佳选择的手段,也是对人、物、息在时间、空间、数量上的优化组合,有机配置,以及对方法选择的最佳统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从“圆”给人的启示分析,为什么在自然界像星球、气球、树杆等都是圆的?是因为最大最小自然制化原则告诉我们:球体的容积最大而体积最小,圆的面积最大而周长最小。无论星球、气球、树杆都是由自身作用与外界作用最佳统一而形成,也是矛盾双方最大最小相对立的统一。在生物运动中,生物的进化过程就是优胜劣汰,以适应为条件,选择最佳的过程。在人类社会中,人们想方设法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效或最佳效果。这正是管理的本质写真和无言的寻求。社会的发展像是人类在寻求无穷个怎么办而获得像珠宝似的无穷个答案的组合。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自然到社会、从量化管理到非量化管理,管理无不是以选佳为目的。由于最佳选择的手段不同或选佳角度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管理学派,即古典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三者从不同角度讨论了管理的对象、过程和目的,但各持一说,没有统一的理论。现代科学管理就是对三者的优化组合,即最大限度吸取各自优点实施组合,融运筹学,以决策为中心,大量应用数学模型,广泛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强化法制观念,以体制高效化、人才专业化、方法定量化、手段自动化,最大限度地对各种信息进行辩证思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现代科学管理认为管理对象是由各种要素组合成复杂结构的动态系统;管理过程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们相互之间发生复杂作用的过程,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的主体、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是由人去实现的,人本管理是核心;管理目的就是要实现特定系统的最大功能。在先进国家中,就是有效调动各个社会系统发挥其最大功能,最大限度地为满足全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做出贡献,用最小的投入创造最大限度的社会价值,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现代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先进的标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没有全息思维就没有现代管理,全息思维是现代管理之母。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对动态系统实施全息思维,强化全息管理意识,实施科学决策。全息管理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融现代管理手段同辩证思维相统一,最大限度对信息实施开发运用,把握事物最本质的必然联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现代管理中有《易经》,需要全息思维。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让《易经》中辩证思维的思想随信息产业的兴起,在现代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山西原平市工商银行 张端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本文分别发表于1997年《全国经济师优秀论文选》和1999年《中国改革发展文库》并获优秀论文奖)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生物构成与中国医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张端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生物构成与中国医药是个紧密相连、根深蒂固的并联体。中国医药源于自然,源于中华民族广泛的社会实践,随社会发展而发展。与生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许是一个不常见的话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生物是有生命之物,与人类密切相关。生物学是以生命即细胞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而生命是作用过程的存在与组合,有广义与狹义之分。狹义生命特指生物,即蛋白质的存在形式,其最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生物源于物质作用,是物质在生物基础条件,即水、阳光、空气及地域的阴阳互动作用下生成发展的,是不断进化的历史过程。生物由原生界分别进化发展成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三类;微生物分为细菌、真菌和病毒三类,植物分为有种子和无种子两大类或分藻类、草本与木本三大类,动物分陆生、水生和两栖三类。分类均按域(总界)、界、门、纲、目、科、属、种逐级细化而分,在每个级里可插入一个亚级。种是生物分类中最小单位,域是分类中最高类别。生物相同科、目越多,其共同点也就越大。生物种类繁多,由生存环境与作用过程不同致物种变异存在交叉分类。所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可分为不同的类别,范围之广、种类之多。各类生物物种的产生发展是由道法自然,长期而复杂的互为作用过程所构成。形成具有各自物性与药性的特征;同时又互为作用,维系着自然的生态平衡和共融互生、相克互约的生存发展环境。当某一物种在自然作用的过程中未能适应生存发展条件时,它将必然产生病态或被自然所淘汰。人类的生老病死也正是由此所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在自然界既有作用所致,也必有作用能治。这正是中国医药产生发展的动因,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为对症下药、寻求最佳疗效,不惜千辛万苦地查病因、尝百草,不断寻找、探索治愈各类病的最佳处方与良药。由熟知某病与某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而总结出其药物相克相约、互生除病的物性与药性及内在联系。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所在,是与自然漫长历史同生共融和攸久文明的积淀。由此中华民族抵御了多少灾难与病魔,才有今日拥有14亿人的伟大民族。中国医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宝藏,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中药要发展走向世界就要实现智能化。要举全国国医之力,集古今众所望、闻、问、切之大成,聚民间验方、偏方之精华;经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即辨证施治和中西结合;将所有病症同全部相关物种的物性与药性相联动,形成系统化、标准化,通过大数据对诊下药、智能化处置,实现药物庫和病理处置库“两大智能庫”对接互动。改变单一不可复制的经验型诊治现状。我们愿中国医药与大自然共存,将永远为人类共享,常盛不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