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南叶》杂志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专题撰写的文章《革命一生师马列——怀念外公》发表了

钟志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收到新出版的《南叶》杂志~2021第2-3期【总第314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8年前南叶杂志是由韶关市文联负责出版发行的,我有幸在杂志社供职过一段时间,该刊曾由纯文学转化为幽默文学后又转回纯文学,不管风格品味如何变化,都深受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喜爱,发行量之大据说仅发行收入就盖起了一栋文联大楼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是有过这段缘分,6月初当南叶杂志执行主编李小红找我约稿时我立刻应承了,为配合7月刊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专题“百年潮.韶关美”》,我赶出了这篇<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万多字的</span>《革命一生师马列——深切怀念我的外公、党外布尔什维克张光第烈士》<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章</span>,以缅怀为建党伟业付出生命和鲜血的革命志士们!全文如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革 命 一 生 师 马 列</b></p><p class="ql-block"><b> ——深切怀念我的外公、党外布尔什维克张光第烈士</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18px;"> 作者 钟志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b>的外公张光第(弟)烈士,为了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在1945年10月14日,被国民党当局以“危害民国罪”秘密判处死刑,英勇就义在始兴县西郊刑场,时年52岁。</p><p class="ql-block">外公牺牲整整76年了。作为张光第烈士的后代,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对他充满了无限的敬仰和思念,清明节时,也会到始兴丹凤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扫墓,深切地缅怀外公和他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外公是始兴当地知名的学究,一贯爱国爱乡、教书育人,怎么就突然惹上了“危害民国罪”呢?他曾投笔从戎,任国民党上将张发奎的贴身秘书,为何国民党政府要对他痛下杀手呢?</p><p class="ql-block">这一切,还得从外公传奇的革命生涯说起。</p><p class="ql-block">原来,外公其实是位“白皮红心”的革命家。他牺牲前,有着双重身份——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广东省始兴县参议会议长、国民党广东省参议会参议和始兴中学校长;隐秘身份是中共始兴县地下党领导的抗日风度大队参谋部负责人。原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称他为“党外布尔什维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外公张光第( 18931127-19451014 )生前文韬武略,被誉为始兴“文豪”、“传奇式人物”。</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始兴中学校园内的“张光第烈士传略”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张文彬称外公为“党外布尔什维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革命先驱&nbsp;</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创办进步青年组织“新兴社”&nbsp;</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1893年11月27日,我的外公出生在始兴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其父张丽山是县衙门的车房先生(管理田、土地的官员)、县城水云楼街“张姓船老板”的后裔,很有文化。外公自幼聪而好学,读书时品学兼优,深得先生的赏识和同学们的喜欢。他热爱文学,擅长咏诗作词,中学时代一首咏菊的七绝结句“黄花满地殿西风”一直被老师赞不绝口。外公从始兴中学毕业后,就做了小学教师,积极开展新文化运动。</p><p class="ql-block">外公年轻时就喜欢追求进步思想,中学念书时受早期共产党人谭平山和"五四"运动精神的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立志投身民族解放的革命事业。经老师谭平山的推荐,1922年1月至3月,外公在广州秘密参加了被喻为“广东最早的党校”的“宣讲员养成所学习班”,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理论。3月14日,外公参加了在广州东园召开的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光荣加入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广东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之一,还当选为青年团宣讲员中央部会编辑。</p><p class="ql-block">时逢军阀混战,外公深恶痛绝,面对民不聊生,外公希望为民解忧。在广州"宣讲员养成所学习班"的这段时间,外公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深刻认识,他坚信,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中国未来的发展有了方向。他在日记中写道:“马克思主义实乃打破资本主义的武器,且含世界性之真革命。”</p><p class="ql-block">为适应农民运动发展和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需要,在彭湃等共产党员的倡议和推动下,1924年7月3日,以“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才”为宗旨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办。第二年消息传到始兴,外公和好朋友陈竹君前往参加。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班,他们进一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洗礼,思想和政治上更加成熟了。</p><p class="ql-block">信仰马克思主义以后,外公就像一位播种人,马不解鞍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他利用在修仁小学和德华小学任教的机会,将学校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时局动乱导致学校经常被迫停课,外公就将位于县城水云楼的家作为讲堂,给学生及供不起学费的平民子弟们,讲授科学文化知识,传播革命思想与民主理念,精心培育革命的种子。</p><p class="ql-block">为培养青年骨干力量,外公和陈竹君发起组织进步青年团体“新兴社”。1925年8月, “新兴社”在外公家秘密成立,倡导新民主义革命和教育制度改革,出版进步期刊《始兴青年》,宣传“科学与民主”理念和革命思想。外公在卷首语中写道:“对于旧的,尽力攻击,期其破坏、消灭;对于新的,尽力提倡,期其成立、发展。”外公身体力行,冲锋在前,以檄文做警钟,以笔为钟锤,不断敲醒民众的觉醒。该社的成立,推动了新民主义革命热潮在始兴蓬勃兴起,激发了一批批青年的觉悟,成员很快就发展到70多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广州珠江边的“东园”,1922年5月5日至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团一大)在此召开。</p> <p class="ql-block">外公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阵地—始兴德华小学外景</p><p class="ql-block">外公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时期的日记摘录</p> <p class="ql-block">外公创办的《始兴青年》杂志(此原件由韶关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始兴农民运动领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外公和陈竹君领导各乡成立农会组织,号召进行减租减息、反对包庇烟赌和对土豪进行斗争。很快,千家营村建立了始兴第一个农会组织。随后,马市乡涝洲水等各地农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会员人数高达数千人。</p><p class="ql-block">外公和陈竹君领导的始兴农民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县农民协会筹备处统一行动,给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最为著名的一次,是由外公和陈竹君领导的 “马市涝洲水农民运动”。当时,顿岗、涝洲水、杨公岭、大井头等地的2000多农民,高举红旗,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等革命口号,手持大刀长矛、土枪土炮向封建势力发起进攻。这次农民运动声势浩大,受到上级党组织的深切关注,成为始兴农民运动历史的重要篇章,为日后中国共产党在始兴开展农民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新形势下, 1926年春,外公和钟远微等“新兴社”骨干人员,成立了“中国国民党始兴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委员会推举年富力强的外公主持日常工作兼任宣传部长。</p><p class="ql-block">不料,1927年,大权在握的蒋介石突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背弃三大政策,公开实行“清党”和“分共”。特别是从1928年开始,把破坏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绑架和暗杀共产党人、民主人士或异己分子作为主要任务,在全国造成严重的白色恐怖局面。始兴的反动势力,也毫无顾忌地对从事革命运动中的工农实行血腥镇压。</p><p class="ql-block">南雄湖口农民运动被残酷镇压,受伤的农运领袖曾昭秀遭通缉,外公不惧白色恐怖将曾昭秀悄悄安顿到家中养伤加以掩护,待曾昭秀伤痊愈后,外公吩咐得意门生陈培兴,将曾昭秀秘密安全转移。紧接着,外公的革命战友陈竹君也遭遇不测,当街惨遭反动分子暗杀,身首各异,惨不忍睹。外公和“新兴社”骨干成员也遭当局通缉,迫不得已他们纷纷离开始兴,隐秘他乡。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被镇压下去。</p><p class="ql-block">外公决定到广州投奔自己的老师共产党人谭平山。途中得知整个广州已经被白色恐怖笼罩,于是进入粤军张发奎部,外公的才华得老乡张发奎的器重,很快就从录事、文书,提升至上尉军需、少校秘书。</p><p class="ql-block">戎马倥偬,外公也没有停止推动家乡革命事业的步伐。1931年,他利用探亲假,悄悄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迫不及待地联系进步青年陈培兴、吴新民、曾谊勋、张铭等人,秘密召集30 多位农会骨干开会,号召他们尽快恢复各地农会和成立“农协”小组,为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开展农运。在外公的领导下,顿岗、罗坝、杨公岭等地的农协活动很快重新启动。</p><p class="ql-block">回到部队后,外公始终心系家乡的农民运动发展进程。学生陈培兴经常写信给老师,汇报广大农民已经勇敢站起来与地主斗争的情况。到了1931年冬季,始兴农协组织进一步扩大,成立了“兄第会”、“耕牛会”、“陂水会”、“观音会”等公开性群众组织。</p><p class="ql-block">在外公的鼓励和引导下,始兴进步青年成立了进步组织“狂流社”并准备出版揭露军伐、地方反动派的罪恶的刊物。后来,还陆续成立了“嘤鸣书屋”、“三五书屋”,开展农运、学运、文化启蒙教育。对此,外公非常高兴,从部队寄50元大洋做出版费 。除不断给予指导、鼓励及资金上的扶持外,外公还将县城水云楼家,无偿提供做活动场所。外公为他们的勇敢赞赏,也为他们的安全担忧。他写信鼓励并提醒他们:“我愿意你们散布革命种子,尽心尽力改造乡邦,犹愿意你们爱惜你们的头颅,为革命保存元气。”表达了外公对青年革命者的爱护和期望。他在信中表示:“我得勒紧马缰,加鞭地飞到革命之路上和你们共同奋斗。”激发一批批进步青年坚定信仰,继续革命,是始兴革命青年的指路人。</p><p class="ql-block">1935年初,从欧洲考察回来的张发奎,用一纸调令将外公调入国民党第二路军总部秘书处任中校秘书,作为自己的贴身。</p><p class="ql-block">后来,张发奎对外公说:我们老乡知根知底,你满腹经纶在这里大材小用,不如回家办所学校,教书育人是你的强项。他拿出十万元大洋支票给外公说:这是蒋介石给我的“出洋补贴”,用这些钱回我们家乡办间有实力的学校。这几年,你为党国也颇有贡献,我安排你在县府当个有职有权的县参议长。</p><p class="ql-block">外公表示同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为外公在南京考察陶行知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时期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筹办风度学校&nbsp;</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成为培养革命人才的摇篮和抗日运动指挥中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南京晓庄有间由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该校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模式,是倡导进步、科学,培养改造中国乡村教育的有志之士的新型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为不负张长官的托付,外公转道南京,想考察学习陶行知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无奈该校早被国民党当局查封了。还好,经外公努力,还是收集到了部分教材和办学经验材料。</p><p class="ql-block">此时,抗日烽火已燃遍中国。外公在上海秘密弄来印有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和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的报纸,他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共产党“只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才能抵御日寇的进攻,驱逐日寇”的抗日立场。他强烈意识到:日寇侵华,很快就要蚕食南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从上海回到广东的路上,他已蕴酿成熟:把学校办成培养能文能武、具有改造社会能力的革命人才之地。</p><p class="ql-block">有张长官的手谕,这次回来,外公是光明正大地走在回家的青石板道上。当局不敢怠慢,申请办学事宜很快批复,师资很强大,有的是专程从广州请回来。校址位置很好,选在空旷平坦的山腰上,坐西朝东。很快,庄园式的校园拔地而起。校名选唐代名相张九龄的千古“风度”佳誉来命名——“风度小学”,校训是“公诚廉毅”,成立了校董事会,张发奎任董事长,外公任副董事长兼校长。</p><p class="ql-block">在外公主持下,教学质量办的有声有色,开创了教学科学化、生活军事化、行动革命化的新模式。学校把教书育人与民族兴亡联系起来,创办《风度周刊》,宣传抗日救国,外公每周对师生们分析抗日形势、号召抗日救亡、爱乡爱国,师生们经常把他的讲话记录整理下来,就是一篇具有远见卓识的抗日檄文,激励人心、鼓舞斗志。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外公率先吹响抗日运动集结号,呼吁做好以血肉之躯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准备。</p><p class="ql-block">风度学校培养了许多成绩优异、思想过硬、意志坚强的学生,他们后来都成为始兴人民抗日武装斗争和解放事业的生力军。在风起云涌的抗日战争时期,风度学校已发展成为培养革命人才的红色摇篮。</p><p class="ql-block">由于学校地处山区又受张发奎名声的庇护,外公就接纳了大批本地进步教师和根据党组织需要掩护的外地党员,在此任教或任职加以保护。外公和教职员工们,一边开展教学,一边领导全县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对始兴的武装斗争、建党工作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风度学校也成为了保存革命骨干力量堡垒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指挥中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风度学校成为始兴抗日指挥中心中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走在抗日救国运动的前列&nbsp;</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资助青年赴“抗大”学习</b>&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6年4月,始兴进步青年秘密成立革命武装团体“始兴青年歃血团”,他们请在部队多年的外公和因长征途中受伤滞留在始兴的红军刘梦兰,担当军事顾问,外公欣然加入,有空就去指导面对敌人时该如何防御、进攻等常识,希望他们掌握学到过硬的军事本领抗击敌人。</p><p class="ql-block">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危难的时刻,外公公开立刻组织进步人士,号召发起全民抗日救亡的爱国运动,始兴“抗敌后援会”成立后,外公被推举为会长。此后,他还参与成立“始兴青年抗敌同志会”,使该会取得公开、合法的身份。抗敌组织带动全县掀起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潮,外公身先士卒,走在抗日救国运动前列。</p><p class="ql-block">原始兴博物馆馆长廖晋雄评价外公是始兴的文豪,的确如此。在黑暗势力统治时期,他更喜欢用笔做武器——写文章激励民众起来革命、抨击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激励青年奋发进取向往新生活。1936年夏,外公主持创办了“乌鸦艺文社”。他忙里偷闲,为进步刊物《乌鸦》杂志,撰写檄文,宣传革命思想和抗日主张;针砭时弊,揭露国民党当局黑暗腐败。</p><p class="ql-block">外公与鲁迅先生有笔墨之交。鲁迅先生不幸病故,他扼腕叹息。1937年初,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一百天,外公专程前往上海购置了一帧刻有鲁迅头像的底版,以此作封面,编辑出版了一期纪念鲁迅的专刊《乌鸦第二声》。他在该刊发表文章,赞扬鲁迅先生:</p><p class="ql-block">是大众喉舌,</p><p class="ql-block">是革命导师,</p><p class="ql-block">一生奋斗,</p><p class="ql-block">呐喊彷徨皆淑世;</p><p class="ql-block">为思想先驱,</p><p class="ql-block">为文坛宿将,</p><p class="ql-block">此日同悲,</p><p class="ql-block">南腔北调尽哀音。</p><p class="ql-block">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1938年2月,外公鼓励包括自己长子张柏坚在内的5位进步青年去延安“抗大”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并捐了一大笔钱给抗大。一年后这些青年从“抗大”毕业,学有所成,除我大舅张柏坚被党组织派到北方从事革命工作外,其他4位回到始兴,外公非常爱惜他们,逐一安排在县立一小、德华小学和风度学校教书,为开展广泛的抗日运动和革命活动保存力量。</p><p class="ql-block">日寇于1938年10月21日侵占了广州。在部队锻炼过多年的外公深知武装革命的重要性。有一天,趁张发奎回矮岭村省亲,心情不错时,就以“抗日保乡”、成立护校队“办校警”为由,请张长官拨一批枪枝弹药给学校,得到了张发奎支持。后来,张发奎就调拨了轻重步枪336枝(挺),左轮手枪4枝,子弹70000多发及军衣等其他军需物资给风度小学。</p><p class="ql-block">利用这批武器,风度学校组织师生和周围农村民众开展武装训练,培养武装斗争骨干,为建立风度抗日自卫队创造了有利条件。最为重要的是,1939年底风度学校建立了地下党组织,这批枪枝弹药,武装了中共始兴地下党领导的“始兴人民风度抗日自卫大队”,加强了始兴武装革命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掩护省委机关&nbsp;</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为建党工作做出卓越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b></p><p class="ql-block">1939年日寇大举进攻粤北,国民党消极抗日,“皖南事变”后又掀起反共高潮。中共广东省委为保存实力,转入地下工作并分散转移。此时,外公因工作需要辞去风度学校校长职务,任始兴中学教导主任、代理校长。</p><p class="ql-block">始兴的政治形势处于白色恐怖笼罩之下。国民党始兴县党部书记长吴英禄反共势力乘机兴风作浪,指使始兴中学校长赖卓洲煽动一些反动教师(实为特务),围攻、殴打教师容民铎(实为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关键时刻,外公挺身而出,严厉斥责吴英禄之流的卑鄙行为,在德高望重的外公面前,吴英禄和反共教师哑口无言只得灰溜溜的跑了。</p><p class="ql-block">1940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派党员温盛湘等到始兴开展建党工作,省委宣传部和八路军驻粤北办事处的电台也秘密迁到始兴,省委机关和大批同志都急需掩护和安排,于是地下党组织紧急联系到外公,希望提供秘密帮助。</p><p class="ql-block">外公利用主持始兴中学工作,及任国民党广东省参议、始兴参议长的公开身份的有利条件,很快将省委需要安排的同志,全部安插到始兴中学和风度学校任教,或其他部门任职。</p><p class="ql-block">在外公机智勇敢的掩护下,始兴建党工作顺利开展,中共始兴县委员会于2月成立,县委设于始兴中学内,温盛湘首任县委书记,到6月份由张华接任,外公又将张华安排到县立一小工作,以事务员的公开身份作掩护。县委成立后,始兴党组织力量迅猛壮大,对始兴的革命工作起到领导作用。</p><p class="ql-block">1940年冬,外公得知中共始兴县委成立后,向中共始兴县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时任县委书记张华,立刻请示上级,省委书记张文彬指示:光第同志已够入党条件,但鉴于他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仍以党外人士更利于党的秘密工作的开展,做一个党外布尔什维克,在特定的时候再办入党手续,希望他继续在党外为党工作,请县委向他转达。尽管入党是外公的强烈愿望,但他坚决听从党组织的意见。</p><p class="ql-block">此后,外公以党外布尔什维克的身份,与县委书记张华保持联系,接受党的指示开展工作。协助邓文畴与陈培兴顺利完成澄江金鉴、铁寨小学的地下组织工作,将同情和接受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的开明乡绅,都争取到共产党的阵营中来。</p><p class="ql-block">为了党的革命事业,外公将县城水云楼的家,作为公开统战活动的地点。来往的有国民党军政官僚、伪区长、乡绅、商贾等,只要拥护共产党政治主张的、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他都广泛团结和争取到抗日统一战线上来。母亲张春卿回忆说:“一般的客人他在前厅接待;倾向进步的、可以掌握的客人他在中厅接待;中共党员和地下组织活动及部署统战工作,就在楼上书房的密室进行。外婆则负责冲茶、倒水、望风。”外公家已成为中共始兴县的一个重要秘密联络站,而外公以服从党的工作为大局,不顾自家的安危、不惧白色恐怖,坚持一如既往的做好抗日民族统战工作,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英勇战士。</p><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26日,中共南方工委组织部部长郭潜被捕叛变,导致在乐昌的粤北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国民党特务先后逮捕了省委书记李大林、组织部部长饶卫华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等人,6月又将时任“南委”副书记的张文彬抓捕。外公受中共广东省委指示,积极参与营救被捕的廖承志等同志,与廖母何香凝一起研究营救办法,做了很多沟通工作。</p><p class="ql-block">何香凝先生为表感谢,曾画“梅花图”赠与外公。该“梅花图”由何香凝绘画,柳亚子先生题字。据姨妈张冬卿回忆“该画解放后尚在,文革期间抄家遗失”。外公不但旧体诗写得很好,与鲁迅、柳亚子、郭沫若、林默涵等文化界知名人士都有笔墨之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坚信革命必胜&nbsp;</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身陷囹圄坚贞不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共始兴县临时工委指示,外公把中共地下党员郑屏安插担任始兴县国民兵团独立分队长,为中共日后顺利控制军权、开展武装革命起到关键作用。</p><p class="ql-block">伪县长江锦兴一直怀疑郑屏是共产党,他以提升郑屏任国民兵团副团长为名,欲罢夺郑屏掌握的兵权。外公立刻将情报通知中共始兴县委,县委得悉后立刻指示“急告郑屏率队起义,并通知张光第同行”。外公主动要求留下来:“我不走,留下来做维系各方和上层关系的工作,稳定抗日统一战线的局面。”</p><p class="ql-block">1945年5月5日,郑屏率国民兵团起义,移师外营村与共产党领导的“始兴抗日自卫队风度卫校独立分队”会合。</p><p class="ql-block">外公成功将共产党员郑屏安插县国民兵团任分队长不久,就有人秘密向江锦兴举报:郑屏是共产党,张光第也是“白皮红心”的共产党。但苦于没有证据,于是狡猾的江锦兴找到外公说:“你写一个保证吧,将来证明郑屏是共产党就拿你是问!”外公明知江锦兴在给他挖陷阱,但为了党的事业,外公毫不犹豫地写下了担保书,用自己的生命做担保。</p><p class="ql-block">伪县长江锦兴极为恼火,现在郑屏把国民兵团带到共产党那里,明摆着就是共产党,他马上派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吴英基等率地方武装袭击外营村。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保安大队在清化地区进行对游击队大搜捕未果,反被风度、郑屏联合的抗日武装击溃。于是,气急败坏的江锦兴以“煸动郑屏叛变”为由,派反动军警在5月7日将外公扣押。同时被捕的还有在该地区坚持地下工作的抗盟成员。</p><p class="ql-block">5月13日,前线工委于北山新屋场宣告成立“始兴县人民风度抗日自卫大队”,宣告成立大会上决定:吸收长期支持地下党工作、力主抗日的外公为预备党员;声讨当局拒不抗日罪行;营救被关押的革命人士。</p><p class="ql-block">国民党当局对“始兴人民风度抗日自卫大队”的成立惊恐万分,连续致电李汉魂、余汉谋、张发奎:“已抓获匪首张光第,请示处理意见”。</p><p class="ql-block">中共始兴县委获悉这个消息后,决定组织精兵强将营救。6月29日,风度大队和各地抗日队伍600多精兵,迅雷不及掩耳地摧毁了反动的县政府和县党部,解放了始兴城,营救出饱受酷刑但坚贞不屈的外公及其他被捕的同志。外公出狱后,抱病参加风度抗日自卫大队的领导工作,任参谋部负责人,战斗在第一线。他随风度大队转入山区,住在偏曲村。</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日,国民党187师强夺县城,集中兵力扫荡抗日武装,形势转恶。</p><p class="ql-block">住在山村的外公身体每况愈下。风度大队给外公请了一名当地的医生看病。没想到,这位医生回去后,在与国民党187师师长张光琼聊天时,多嘴问了一句“师长是不是与张光第为同宗啊”,不慎泄漏了外公的行踪。</p><p class="ql-block">张光琼惊喜万分,因为国民党早把外公列入“共匪重要人物” 名单中。得知“共匪重要人物” 张光第也在他的包围之中后,张光琼如获至宝:“抓到张光第,这可是立大功的机会啊”。</p><p class="ql-block">张光琼怎么会认识外公的呢?</p><p class="ql-block">原来,早在外公任张发奎贴身秘书时,他们照过面。张光琼原是余汉谋的部下,每逢张发奎召见余汉谋时,陪同的张光琼都会与外公相遇、寒暄。没想到时过境迁,张光第竟然成了始兴“共匪重要人物”。</p><p class="ql-block">于是,张光琼以“见面叙旧”的理由先将外公骗回家,然后再利用“旧交”关系,劝外公“招安”风度抗日自卫大队,这样不是可以“立大功”了吗。于是张光琼亲笔写了封信,托人转交外公:“欣闻老兄在此,定要见面叙旧。”还信誓旦旦地写到:“老兄抗日无罪。风度大队的事是共产党搞的与你无关,念我们的旧交,保你无恙。”</p><p class="ql-block">外公因长期为革命奔波劳累成疾,加上之前在狱中饱受酷刑,身体十分虚弱。他想,何不将计就计顺应“回家养病”——一方面不拖累部队行动,一方面还可以做争取张光琼的工作。</p><p class="ql-block">当外公被人用担架辗转从山区送回到县城家中不久,闻讯而来的张光琼就命令手下将外公软禁起来。刚见面张光琼还假惺惺嘘寒问暖,外公则直入主题劝张光琼站到人民这边,谈不拢后不欢而散。张光琼坚持他的反共立场,又多次跑到家中劝降:只要你肯出面招抚风度大队为“政府效劳”使“彼辈归正”,党国还会给你封官加爵的。外公听了嗤之以鼻,义正言辞的说:抗日无罪,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张光琼无计可施就气急败坏大喊 “快抓走,把他投入监狱!”在狱中,张光琼仍不死心劝说外公:“你只要答应了,就可以早点自由了”,还是遭到了外公的横眉冷对。黔驴技穷的张光琼,挥舞着鞭子大叫:你的骨头怎么这么硬啊?面对凶残咆哮的敌人,面对各种酷刑的折磨,外公始终坚贞不屈。</p><p class="ql-block">此时,国内局势发生变化,日本已宣布投降,国民党又发起内战调转枪口打共产党。敌人加快了杀害共产党和革命者的步伐。一无所获的反动当局,遂以“通共”“危害民国”罪,秘密判外公死刑,以免后患。</p><p class="ql-block">身陷囹圄的外公,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就义前,他从容赋诗:“自古人生皆有死,战死沙场最善终”,直抒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民主复兴,头可断血可流的大无畏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14日,始兴的天阴沉沉的,冷风中夹带着丝丝阴雨。敌人动手了,他们将外公五花大绑地带出监狱,押往西郊。看着沿途熟悉的街道、河流、田野,生他养他地方,外公是多么的留念啊,他多么想看到革命成功的那一天啊,但是,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外公依然选择了舍生取义。百姓、学生闻讯纷纷驻足悲痛相送、哽咽难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外公儒雅的面庞带着坦然,带着坚毅。尽管他的身体极度虚弱,但依然沿途高呼: “抗日无罪!”、“革命必胜!”尽管他的声音嘶哑,却震撼人心!面对敌人黑洞洞的枪口,外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临刑前他嘱咐:“我死后,不要把我埋葬,我要看反动派被消灭!我要等胜利归来的战友们来送行!”彰显了一个革命者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p><p class="ql-block">刽子手向外公开了三枪,他鲜红的热血,一下子染红了他无比热爱的土地上……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外公用自己的宝贵生命,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最后贡献。</p><p class="ql-block">外公英勇就义后,老乡们偷偷地把外公的遗体抬回家中。由于外公长期在外从事革命活动,收入都基本用在革命事业中,外婆囊中羞涩,连口好的棺材都买不起。棺铺的老板含着泪说:张先生人这么好,就抬口拿去用吧。外婆邱冠朝忍着巨大的悲痛,带着未成年的幺儿幺女,把外公浑身的血迹一点一点地擦干净,然后挑了件最好的衣服来包裹外公的遗体,再用麻布加纱纸层层包裹,在老乡的帮助下将遗体轻轻的放入棺中钉上棺盖。一家老小扶着灵柩嚎啕大哭,帮忙入殓的街坊也是痛彻心扉、泪流满面。按照外公的遗嘱,灵柩安置在家中的后院,四周用土砖砌围起来。对这段往事,母亲曾回忆说:我母亲每天看着外公的灵柩,就悲痛万分,不停地哭着念着:你爸爸他一心革命,一心向着共产党,革命胜利之日,才是他的安息之时啊……</p><p class="ql-block">经过始兴人民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等来了外公“革命必胜”的预言。1949年9月,始兴终于解放了,同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为缅怀用鲜血和生命建设新中国的革命先驱,纪念英勇无畏的抗日先锋,爱国民主人士,1951年,始兴县人民政府追认外公张光第为“革命烈士”,同年2月20日,隆重举行了有近万人参加的“张光第烈士公祭仪式和追悼大会”,将外公的忠骨迁入始兴县革命烈士墓。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停放在家中后院整整5年多的外公灵柩,终于得以入土为安。</p> <p class="ql-block">1951年2月20日,始兴县政府隆重举行“张光第烈士公祭仪式和追悼大会”,将外公的忠骨迁入始兴县革命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外公第一次被捕入狱关押的所在地司前桃村坝(图中右下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1年 1月10日,始兴第一届烈军属代表会召开,一直默默支持外公革命的外婆邱冠曹应邀出席,成为出席大会的90位烈军属代表之一。后来,应广州博物馆收集南粤英烈的遗物的要求,外婆亲自将外公血衣、用品及“自古人生皆有死,战死沙场最善终”手迹诗稿等一批遗物护送到广州博物馆收藏。</p><p class="ql-block">1994年4月5日上午九时,在始兴丹凤山隆重举行“始兴县革命烈士纪念碑”重建落成仪式。新建的纪念碑高19.3米,陵园面积3.6万平方米。从此,外公和285位革命烈士,长眠于此,浩气与天地共存。</p><p class="ql-block">当日,近万人参加了革命烈士纪念碑重建落成仪式。原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黄业和县委书记杨木忠揭幕。那天,我和小舅张璧坚应邀参加,小舅代表烈士家属作了缅怀发言,他说:我的父亲张光第和革命烈士们,为了国家的解放事业,在民族危难之际奋勇而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英烈为国虽去,但精神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作为张光第烈士的外孙女,我在新闻报道中写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外公,您短暂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您用自己的鲜血浇灌了革命的胜利之花,还在开放。如今山河无恙,您的夙愿已偿,您就安心吧!你们用热血和生命扛起革命大旗,我们会继续扛!你们舍身取义的英雄壮举,永远激励着后人。</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始兴县委第一任书记温盛湘得知外公张光弟壮烈牺牲后,十分震惊,他撰文对给予高度评价:“张光弟同志对始兴的革命工作起过极大的作用,是有功劳的。我们之所以能够进入始兴工作,播下革命种子打下基础,打开局面,县中及风度小学为我们开展革命活动打开方便之门,他起到关键的作用;他想方设法说服张发奎,搞来大批枪枝弹药,为后来进行武装斗争准备了物质力量。这些都不会为人民忘记。张光弟是一个传奇式人物,值得始兴人民尊敬。张光弟同志四〇年冬曾经申请参党。当时,张华同志认为条件已具备。但为了有利于他开展革命活动,把他作为党外布尔什维克,在特定时候再办理入党手续。张光弟同志后来都参加了我游击队,这是我党工作的成绩,张光第烈士不幸为张发奎处决英勇牺牲,将永远为后人悼念。”</p><p class="ql-block">1995年在广州,我有幸见到了离休后的温盛湘书记,温老紧紧握着我的手,老泪纵横地说:你的外公张光弟烈士真的是好样的,他不愧是党的好儿子。</p><p class="ql-block">中共始兴县委第二任书记张华,1981年6月在始兴参加座谈会时表示:张光第虽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一生心系革命,积极支持地下党工作,为始兴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不愧为“党外布尔什维克”。</p><p class="ql-block">外公的学生、政协韶关市七届副主席李子德曾写诗悼念老师张光弟:诗曰</p><p class="ql-block">《乌鸦》一声号自由,</p><p class="ql-block">独夫民贼是君仇。</p><p class="ql-block">风度育才多出力,</p><p class="ql-block">始中驱霸亦等筹。</p><p class="ql-block">反江被困囹圄里,</p><p class="ql-block">抗日奔驰粤岭头。</p><p class="ql-block">革命一生师马列,</p><p class="ql-block">名刊青史照千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后部分始兴老革命到始兴革命烈士墓扫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右一)和姨妈张冬卿(左一)母亲张春卿、小舅舅张碧坚(右二)舅妈及老表到外公曾经任教的始兴中学凭吊外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参观外公创办的风度小学时是和父亲一起去的,父亲对他的岳父深表敬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外公的后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希望有一天,他们都能回到故乡,在县城水运楼外公的故居前相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度小学已成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修缮后的风度学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度学校革命纪念馆展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革命后代重走前辈们曾经战斗过的革命老区之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排左四为我的大舅舅张柏坚</p> <p class="ql-block">曾在风度学校留下战斗足迹的何铭思先生的诗作《把青春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摘自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讲</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完</p><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