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很多人练习书法到一定阶段总是觉得自己很迷茫找不到方向时,往往就会选择放弃当下书体,再另寻其它书体字帖。这个方法好不好呢?</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不好。</p> <p class="ql-block">当在某个书体或某一练习阶段产生瓶颈时,不会因为变换书体而有突破,也不会因为放量临习而改善的。 </p><p class="ql-block"> “瓶颈”到底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当看到自己没有进步,甚至退步,或者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这些都属于瓶颈。本质上,他跟你练多练少没关系,想放量临帖的方式来改变肯定是不行的,量虽然很有用,那得建立在“思想正确”的基础上。得去细察,去感悟,去寻找理论上的辅助!</p> <p class="ql-block"> 精临,细临,不要重视量。日临一千字,不如精临一字。行草一日临一帖,不如精临一行。一些高手临帖都会把字帖中每一个字或字组拿出来用几天时间细琢磨和体会。这都是精临和细临的必要。同样一行内容,细察轻重矛盾对比粗细变化张驰聚散,转法多于折法,缓急节奏,布白虚实怎么样才能更精彩!这都必须细临!</p> <p class="ql-block"> 所以很多时候量不重要,关键要看学到多少,悟道多少,如果只是像原帖,那作用也不大。从原帖和个人思想中碰撞的东西一定学着去写出来,去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得到你要学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如果很迷茫,不临比临更有用,就好像天下大雾,你不知前后左右那里才是正确的方向一样,这时候原地不动比乱走更安全。拿出一点时间去学学理论,去弥补一下书法的原理和本质。有利于审视自己!除非有有老师直接塞给你。但自己思考的好处就是原理一通,任何阶段不需要老师了。“一法通百法”!</p> <p class="ql-block"> 鹦鹉学舌似的懂还不行,要沉淀下来,认真的通过实践,而真正的通透才行。所以说有时候少练比多练有用,不练比练有用。虽然,由量变到质变,努力会有用,但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方向上。反之,努力越大困惑越大!</p> <p class="ql-block"> 看完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走出书法面临的瓶颈。走进更高的艺术舞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