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7.28始的扬州之夏,抗疫44天记

随风绪梅

<h3>2021年7月28夜到29日凌晨,是通宵的一夜,疫情突然把整个城市扔进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所有的人打起背包,上了战场,全部集聚到办公室,吹响了集结号,办公室指挥部,就是我们的宿营地。为了防止疫情传播,连夜布置了全社会的核酸采样,是第1次准备这个事情,开完会以后所有的同志连夜准备,看工作群里的时间节点,一夜未眠。</h3> <h3>通宵的战斗,时间的印记</h3> <h3>这是一场谁也没有经历过的战斗,但我们依然义无反顾的冲上前。</h3> <h3>经过连续不断的完善,我们搭起了大棚,找来了硬隔断,在封城之时,物资特别紧缺,找到铁马水马各种隔断,那真是各显神通。还要找来小凳子,每隔一米放下来,动员群众排队的时候能坐下来,也是为了拉开距离,包括为老年的同志能够坐下来休息。</h3> <h3>在核酸初期老百姓不知道疫情传播的严重性,仿佛不要钱一样的,早上6:30才开始,他4点多就能来排队,而且拥挤在一起。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危险,还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我们所有的志愿者工作人员要动员他们拉开距离,要扎口,动员他们先回家,等我们通知,在疫情之初我们设计了按楼栋来下来做核酸,没有人听你的乱成一锅粥,拥挤成一团,我们的志愿者在骄阳似火的现场,喊破了嗓子嗓,熬红了眼睛,不断的劝导他们,我最记得一再要告诉他们防火防盗,防身边人,拉开距离。</h3> <h3>在骄阳酷暑的大暑,我们的工作人员,我们的志愿者,我们的医务人员经常通宵达旦地没有休息,后来我们给各个点都配了这种躺椅,能够让他们得到中途轮岗休息。</h3> <h3>所有的人都不能明白我们为什么通宵达旦,每天晚上从国务院联防联控小组到省里都和市里来研判疫情防控的方案,要开视频调度会,市里开完了就要给我们区里开,区里开完了我们还要给我们的村社区开,然后大家在一起准备工作,在这个期间白天忙核酸检测,晚上随时发现阳性病例要去封闭楼栋,要去转接阳性病例的密接次密到集中隔离点隔离。所以一定是白天黑夜连轴转的。</h3> <h3>深夜,点调会后,有一系列工作会落实,我们常常会在11:00 12:00甚至1点突然通知各个村社区书记来开会来去安排工作,所以他们在继续通宵去落实,那常常是白加黑了</h3> <h3>7月31日,这是我们第1次自己在做流调,当时市里区里的流调系统还没有那么快,所以我们就自己排查。这个从棋牌室出来的确诊的病例,他还跑到我们一个企业去吃饭,吃完饭又跑到自己侄子家里开了好几桌的棋牌室去打牌,我们要通过摄像头比对,找出和他一起打牌的那些老年人,把他们送去隔离</h3> <h3>8月1用,这时候区开会决定,要连夜上门敲门,每家每户上门大起底,看有哪些还在棋牌室打过牌的人,必须要进行流调和隔离。</h3> <h3>这是一个不眠之夜,我们的社区工作者和派出所一家一户的去敲门</h3> <h3>这时间点,是指的凌晨的时间,而不是下午的时间。</h3> <h3>为了保障核酸采样点的秩序,要求采样点要进行硬隔离,我们的社区和挂包干部又忙了一个通宵。</h3> <h3>我们累瘫了的核酸采样医务人员。</h3> <h3>中暑加累瘫了的我们的志愿者。</h3> <h3>8月1号干了一个通宵,8月2号中午想休息片刻,我数了一下,一个小时有13个电话,有那么多紧急的事项去处理,无法休息。</h3> <h3>这是最初的防疫志愿者通行证</h3> <h3>每个核酸检测点都是我工作的战场。</h3> <h3>我的属地征用了两个酒店作为密接次密接的隔离点,我到这两个隔离点认真的去了解检查,防止院感。只是戴一个口罩,不知道害怕。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有斗士去选择无畏吧</h3> <h3>8月4号,在8月中上旬都是防疫防控和病毒赛跑的最紧张的时期,我这个时候的睡觉都是闭着眼睛,张着耳朵,手机铃声大开,随时接听的状态,随时处理有阳性病例要去封闭楼栋,去转移隔离人员。这样的电话频率注定是不眠之夜。</h3> <h3>在还没有外援医生的情况下,我们的核酸采样点医生特别紧张,通知是6:30开始核酸检测,老百姓排队排了很长,到9:00才只有一个医生,急坏了我们的仲书记。</h3> <h3>这是我们的仲书记,他熬红了眼睛,晒黑了皮肤,喊哑了嗓子,他身上的T恤因为出汗湿了干,干了湿,结满了盐渍。我趁他不注意,给他拍了一张纪念的照片。</h3> <h3>这一段时间的核酸检测是每天检测,8月6日这一天的检测,我们一个村的检测点一直延续到凌晨3:00,把我们医生累得哭的崩溃,我不做了我不做了。这一天的激战22个小时,为了早上6:30开始,我们5:00就要准备,一直做到第2天凌晨的3点。</h3> <h3>凌晨3点突然通知的工作,我们所有人都像战士一样随时待命。</h3> <h3>一开始的检测点非常急促,匆忙搭建,只有大棚,在三伏天医生常常容易中暑,后来我们不断的有硬隔离,完善不断的,有半封闭的帐篷,又装上空调,才慢慢的改善,而这一系列的物资在当时是相当紧缺的,因为整个城市是封闭的,这些物资被我们全市的各个核酸采样点采购一空,而外面的货又运不进来。</h3> <h3>8月10号以后,在我们十几个核酸点已经运转比较正常的情况下,按照要求要进小区设核核酸检测点,我们又要不断的布点,一下增加到20个,30个,大大的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以及医生转接驳的时间。那段时间几乎每个晚上都会去增加核酸检测点,都要去连夜的布点。</h3> <h3>第1例阳性的转运集中隔离,从夜里9点一直奋战到凌晨3点,有众多的人抗拒不愿意,要一家一户的做工作。</h3> 亲爱的小孩,你会不会哭?看到你们拖家带口的,你们为这个城市也在努力<br><h3><br></h3> <h3>我参加了几次转运,那种任务艰巨,那种心酸,我只能默默注视着你们,注视着大客车的离去,也注视着远方的城市,期待着他会有黎明,会有曙光,会好起来。</h3> <h3>第1例阳性楼栋,我们要把整单元的送去隔离,其中一个队员因为穿防护服而中暑,连夜把他送去医院。在当时送医院是很难的,几个医院都不收,接120都不接。一直找到卫健委主任,才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h3> <h3>有一个阳性的病例跑到我们企业来开过会,我们把员工密接的要送去隔离,企业也要封闭</h3> <h3>不断完善的核酸采样点,在排队的路上给大家支撑起遮阳网。</h3> <h3>手机照片显示的是8月13日凌晨1:32,这是一个社区的核酸采样点。采样点已经有了半封闭的大棚,有了空调,我们的工作人员一直这样奋战着。这是村里的吕书记,在不经意间我要为他留下这值得纪念的时刻和照片。</h3> <h3>结束了封箱报数,时间上一看又是一个通宵</h3> <h3>很多事情没有答案,只有你自己去决定,后来我们就是就地封闭,考虑到村民的接受程度,每天要负责在这里值班,24小时值守,给他们送各种生活物资,还有定期上门做核酸,好在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平安无事。</h3> <h3>我们辖区内的酒店全用于做隔离酒店了,我们全体工作人员全部是3合1,在办公地点,办公,吃饭,居住合为一体的,这是我们的一个工作伙伴,她的先生上办公室给她送营养品,同时又给连续作战,没有时间洗衣服的脏衣服带回家洗。我给他们拍了一个纪念的合影。</h3> <h3>我们的城管队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利用夜间的时间抽空上门去慰问他们。</h3> <h3>经过一次次的转运,一些老弱病残的人员没有及时去转运,但是按照指挥部的要求是要应隔尽隔,不断的筛选了,太难了,有高龄的,有瘫痪的,有癌症的,有怀孕的,有刚刚生产的产妇和婴儿,有尿毒症做血透的,有精神病,有植物人。如果不是这份工作,你不知道在我们的社会底层,还有这样一些特殊的群体,从100多个密接次密接的有特殊情况里,经过不断的筛选,剩下17个人。</h3> <h3>有九十几岁高龄的,有用单架抬的,有做轮椅的。</h3> <h3>1500多人的密接次密接,还有老弱病残,这种转运量,这种工作的难度,几乎每天晚上都在转运。</h3> <h3>这是发现阳性病例的小区,有5个是晚上,那么这5个晚上肯定是不眠之夜,立刻就要赶到现场去封闭。</h3> <h3>8月18日这又是一个不眠之夜,这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做核酸。我问过我周边的很多年龄相仿的同事,我问他们你们这一辈子这么辛苦过吗?他们说没有,充其量连续奋战一小段时间,几天时间,像这样持续的,近一个月,后来事实上证明远远不止,是四十几天,大家这样连续苦,连续作战几乎是没有的,有的时候你累的几乎要哭,我记得那段时间因为严重缺少睡眠,我嘴里长满了溃疡。</h3> <h3>非常经典的一句话,我想很多人都是这样战斗的,昨天还没结束,今天已经到来,我们永远是昨天连着今天再干,我们似乎从来没有在昨天睡过,永远是在今天凌晨,我们的作息时间是3:00睡觉算正常的,经常通宵,有时候四五点,能睡三四个小时是特别幸福的一件事情,2:00睡觉那就是早的。</h3> <h3>老弱病残的你要上门去做核酸,后来隔离点出来了,要居家隔离的也要上门去做核酸,我们的村里工作人员就用这个小三轮把我们的医务工作人员接驳去。</h3> <h3>8.17左右,疫情防控收紧,要求小区封闭管理,居民足不出楼栋,这是巨大的考验,辖区多为拆迁安置房,农民虽然上了楼,但是血脉里一是喜欢扎堆集聚聊天,二是小区外还开垦了菜地,想出小区忙菜地。</h3><h3>封闭小区,要保证老百姓的生活物资保供,我们每天要对接社区,市区,帮老百姓买菜买肉</h3> <h3>每天最重要的任务是统计群众的需求</h3> <h3>辖区有8万人,要保证每天统计需求,第二天把菜肉分到各村社区,村社区拖回去后,由志愿者分发到楼栋下</h3> <h3>小区封闭后,一度出现了保供物资爆单的情况,特别是拆迁安置小区,老百姓仍然习惯线下购物,其间只要有点不满,就造成围观集聚,自媒体如此发达,每个人都被闷坏了,都喜欢当发布者,造成舆情,选择性的发布集聚场面,不明真相的网友以为发生了天大的事,监督检查问责接踵而至,所以每天是保供,还要高度紧张,随时处置小区集聚性事件</h3> <h3>就是这个气球娃娃癖好着,抗拒足不出楼栋,挑动老百姓的怨气,形成围观,虽然很快劝导回家,但是各级已认为是舆情事件</h3> <h3>这种安置小区老百姓眼红有人有通行证能出门,能买点菜回来,这种基本的需求都会愤愤不平的集聚,在这种期间,我们要不断的观察,担心,每天小区群里面有人挑头,有人闹事,有人带头去集聚,还有好事者喜欢拍视频发抖音,还有的人因为个人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故意挑头,故意拍视频发。也不为个事情,然后看热闹的人很多,就形成这种视频的效应,弄得上上下下心惊肉跳。</h3> <h3>这是大家第一次经历的战争,基层是落实层,人少事多,核酸检测,阳性楼栋24小时值班保供,小区保供,小区值守,隔离点,密接次密接驳转运~很多有不能完全到位情况,这边干着,那边督查着,压力山大</h3> <h3>到8月18号我们之前接转的密接次没接,基本上能做到日产日清了。</h3> <h3>8月18号的凌晨,这是大家的工作状态,再看8月19号依然是连轴转的工作状态,什么叫没日没夜,什么叫昨天没过去,今天就已经到来</h3> <h3>这是8月19号凌晨12:30还要通知,这是历史的见证,开完会已经接近2:00,大家还要继续工作,这就是通宵的状态。</h3> <h3>为了保供,我们必须自己联系蔬菜批发的渠道,那一车一车的都是整袋子的同一品种的蔬菜,我们和企业共同组织了志愿者队伍,把一整袋一整袋的蔬菜要流水线一样分到每一个塑料袋里,使得每一个塑料袋里具备每个品种的蔬菜。而且这些不同品种的蔬菜供应车辆来的时间不一样,常常我们的分管领导等菜都等了通宵,没有办法,为了让他们能睡一小时,我说你们睡下,我去分发菜。汗水,蚊虫不可怕,因为我在做一件无比重大的事情。我发的是菜,但是是在和疫情搏斗,在坚定着胜利的信念,什么困难我们都可以咬着牙。</h3> <h3>通过疫情。我们也进步延伸我们的触角,深化我们的社会治理,设立了每个楼栋的楼栋长,在足不出楼栋期间,我们要把蔬菜按照订单分到每个楼栋下面,由楼栋长按照订单再分发到每一户。</h3> <h3>一边要保供,一边还要阻止一些小店铺开门,防止人员集聚,还要接受各种督查。</h3> <h3>这是我自创的企业承诺书,让企业履行好防疫防控的主体责任,写得具体而详细,是在8月中旬疫情依然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冒着巨大的风险来尝试着重点企业的复工。按部就班不算本事,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努力创造新的去突破,这是我们的使命。疫情期间服务好社区的居民是我们的义务,作为园区服务好企业,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除了专门设定了企业防控组,为企业留守的员工做好每一轮核酸以外,我们还积极创造条件为我们企业的复工复产,减少损失,稳定客户,稳定市场,再做积极的努力。</h3> <h3>我们最早一批复工的企业是在8月15号,那时候疫情是相当相当严重的,每天都爆出几十例病例,但是我们坚持从严把关,把风险控制在最大的范围内,主要是严格控制进厂人员的身份,要求企业的员工不能来自高风险地区,要由企业负责人专门在门口核验每个员工的绿码和核酸,同时我们双审核,企业防控组的也连夜到企业,一个一个的验明正身,把人守好了,门就安全了。</h3> <h3>企业拿了我们的复工审批,还有很多员工从小区里出不来,我们为了服务企业,特地冒险给企业制定了我们自己制作的土的通行证,事实证明这种创新还是很有效的,很多员工凭着这个证,80%以上的都能通过层层关卡来到岗位,但是说明的是,你来到岗位以后就必须住厂,再也不能回小区了。</h3> <h3>到了8月27号疫情进一步平稳的时候,我们又创新一个举动,在我们辖区范围内,我们进一步制定了土的通行证,在辖区范围内的所有的村和社区都允许企业的员工点对点两点一线的上班,这样极大的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一个企业曾经在这样一个通行证的方便下,一天之内到岗员工700个以上,就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我们已经当天重点企业里的2000多名员工能够到岗,极大的推进了重点企业的复工复产。</h3> <h3>这是我们企业的体谅,理解和感谢,其实我一直也在积极的冒险的去一跳,去主动推动企业的复工复产。</h3> <h3>为了让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我们用了两天的时间没日没夜的扫楼,让所有的老弱病残都能够得到检测,老弱病残的,我们上门检测,一岁以上,三岁以下的儿童能尽检,最后只有特殊情况的才不予检测,有效的保证了社会面的应检尽检。</h3> 由足不出楼栋到每户每三天,可有一个人出门三小时去买菜,这已经是多大的转变,在这个历史阶段,出门证真是历史性的<br><h3><br></h3> <h3>这可是面广量大的工作,要考虑到每家什么时间段出门,要上门去发放出门证,而且在此期间出门证调整了三次,由上下午改为固定时间段,由时间段可以选择到,不可以选择,为了考虑老百姓的接受程度,为了研究这个出门证是按照楼栋固定时间段印发,还是让老百姓选择自我调剂,还是抓阄选择时间段,我们整整商量了接近三个小时,商量到深夜2点。</h3><h3><br></h3><h3></h3> <h3>要消弥大多数都愿意早上去买菜的上午时间,要解决,仅仅开的几家超市和菜场,在这个时间段排队拥堵的困难。来调剂时间段一家一户的上门去发放,还要由志愿者在门口每天登记每个人的出门证时间,回来以后要登记什么时候回来,还要收回出门证,每天都要统计出门证用了多少,多少人出门,多少人回来。老百姓看似拿了一张出门证,这背后凝聚了多少人没日没夜的工作</h3> <h3>在这个期间每天晚上都是视频点调会,要汇报当天的工作,存在的问题,有的时候11点开,有的时候12点开,上面开完了我们还要接着开。</h3> <h3>九月二日,封控小区,就是除了我们阳性病例小区以外,解封我们的老百姓再也不用通过出门证每三天一次出门了。</h3> <h3>解封以后很多连家店的人都跑到沿街的小店开启了商铺,这个时候市里又突然要求沿街的商铺开必须要经过备案,必须要达到这些标准,我们又要一家一家的劝导,一家一家的扫街扫店铺去做工作。</h3> <h3>每个店面都要下载一个独立生成的葵花码,要通过扫码让每一个进店的人都留下痕迹,而且能显示绿码,这样既达到防疫防控的要求,也便于将来的流调。</h3> <h3>不许烧烤店开业,这是类似于堂食,也不允许一些娱乐场所开张,我们没日没夜的要进行监管,进行劝导。</h3> <h3>8月28日在瘦西湖福苑还有一名22日还是阴性的,25日变成了阳性,28日我们发现一名密接来到了我们的厂区,我们迅速反应进行转运</h3> <h3>与此同时又开始了前期集中转运隔离人员的到期,大量的从室内室外要转运回来,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首先是对楼梯间要进行消杀,然后要为他们准备转运的客车对接,还有到家以后的消毒的礼包,生活的大礼包,以及装门磁,进一步居家7天,在居家期间期间还要安排147 ,3次上门做核酸检测,还要有5个人来包一户,了解他们的体温居家监测的情况。这里面涉及了500多户的家庭,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h3> <h3>想起深夜送你们走,如今迎接你们平安归来,你们走时在黑夜中无比沉重,甚至还有不理解的谩骂,不配合。如今平安回家,夏风和畅,无比的感动</h3> <h3>消杀大礼包,生活大礼包。送给隔离回来人员,也感谢他们为疫情牺牲自己的自由,为城市作出了贡献。</h3> <h3>医务人员上门为老弱病残,以及隔离点回来,居家监测的人员做核酸。</h3> <h3>一边是接回密接次密接,一边随着城市解封日期的临近,滞留在扬州的外地人员已经滞留一个多月了,其中有来探亲的,有来旅游的,还有一些货运司机,特别是货运司机,一直居住在大卡车上,靠吃方便面,靠我们村和社区给他们送饭送菜,还有暑期放假的学生,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要踏上征程,12 345政府热线已经爆仓。</h3> <h3>两千多人的滞留扬州人员,纷繁复杂的证明材料或者,要证明他是怎么来扬州的,要证明他回去确实是回到他工作生活的地方,一大堆证明材料,层层的申报审批,审批下来还要流调,还要再批次排车的班次,自驾的,省内接驳的和统一从南京南站购买高铁票的,特别是购买高铁票的,一个批次下来,只有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要通知到,每个人买票,还要把买票的信息反馈回来,再核对汇总报上去,在此期间每个批次的人每天都要循环的做核酸,保证他们48小时内都有合格的核酸报告。</h3> <h3>在集中隔离点的老弱病残的人也终于到期了。</h3> <h3>9月9号扬州全域低风险解封,9月10日,我和我的队友们告别了44天在单位办公室吃饭,居住。办公的3合1场所,收拾行李回归到我们的家庭。单位100多个人都住在会议室办公室,每天最大的问题是除了没日没夜的熬夜工作以外,还是排队洗澡,单位只有两个莲蓬头,所有的人都拿着盆早早晚晚的排队,最迟的都要排到两三点钟,我所知道的很多单位他们都有宾馆居住,而我们把宾馆做了隔离点,把宾馆给了医务人员,只有我们单位,我们只有住在办公室。这个条件还不如大学生宿舍每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浴间。</h3> <h3>这一段共同战斗的经历铭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整个城市有志愿红,志愿者的红马甲,有白衣战士的防护白,还有我们这些基层工作人员被太阳晒黑了的抗疫黑。感谢所有人的付出,感谢大家的配合,让我们这座城市战胜了疫情。更感谢自己的付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我更加坚强,至此再也没有任何困难能打败我自己。回家的当天,还加了一个班,深夜12点提着行李,到家时,望着小区的满夜星空,我内心也充满了星光灿烂,也愿意这座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满天星斗,一轮明月。回家的感觉真好,家真温暖,和在家里禁足,在家里的封控,在家里的日子相比,我更愿意选择在家,因为内心只要强大而丰厚,在家无论如何都不会寂寞。今夜最温馨的灯,就是我回家路上的月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