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梅亚东 梅学书 摘星楼,位于黄梅境内的蔡山之巅,是《黄梅县志》《黄梅县地名志》中有记载的黄梅境内唯一古楼。 摘星楼,原名“登峰楼”,是东晋支遁(公元314-366)所建。支遁,河南陈留(今开封)人,姓关,名道林,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东晋咸康年间(公元335-342),支遁高僧由浙江小岭立寺行道,游历江南,乘船来到五阜湖时,见江心一小岛(现蔡山),觉得是修行的好道场。于是住锡下来,筹建一寺,名江心寺。同时植梅一株,名二度梅。尔后在蔡山之巅,又建一高楼,名为“登峰楼”。 <p class="ql-block"> 到了唐朝,大诗人李白游历天下。李诗仙从四川出发,顺江而下,到达黄梅地域时,正值傍晚,见江心有一小岛,岛上有一古寺一高楼,于是泊船上岸,准备夜宿古寺。趁着太阳尚未完全落山,李白游遍小岛,欣赏山水风光,最后登上山巅高楼。此时太阳已经落山,李诗仙仰望苍穹,天幕蔚蓝,星河烁璨,禁不住诗兴大发,当即题诗一首,即《夜宿山寺》。诗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大名,让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纷纷登楼赋诗题词,“登峰楼”逐渐演变成“摘星楼”。“摘星楼”名扬天下。</p> 历史上的江心古寺和摘星楼,多灾多难,历经兵燹。江心古寺多次毁后复建,而摘星楼工程浩大,工艺复杂,毁后未予复原。隨着时代的变迁,这座名楼只在李白的诗篇和有关古籍中留有痕迹。 蔡山是黄梅下乡村民们的图腾,摘星楼是黄梅下乡村民们的骄傲。改革开放,正逢盛世,重修摘星楼是蔡山周边历代村民的夙愿。二十五年前,有位叫洪美香的老人,怀揣在新疆奋斗数十年的积蓄,来到蔡山摘星楼旧址旁,搭起一间小木屋,立誓重建摘星楼,这一住就是七年。七年中,他餐风露宿,节衣缩食,在村民梅任炎,费旺弟和周边众村民的帮助下,自费在蔡山上建造了“观音堂”。若干年后,利用庙堂香火钱的积累,开始动议在旧址重建摘星楼。在其感召下,蔡山周边乡贤,积极参与工程的筹划和重建。摘星楼基打好后,由于需求的资金量大,所攒资金不够,工程被迫停工。又过了若干年,黄梅下乡人重启旧梦,立誓楼不封顶不罢休。乡贤们自绘设计图纸,赊购水泥沙石料,募捐、借贷资金,当地的土木工匠积极参与,再次启动建设工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这样多次停工又复建,复建又停工,修修停停,停停修修,历经无数挫折和困难,耗时二十余年,终于在2016年,一座雄伟的高楼耸立在蔡山之巅。 <p class="ql-block"> 重建的摘星楼,六面七层;高峻挺拔,直接云天;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楼内历史文化厚重,彰显古今文风墨韵。一楼二楼迎门而立的是孔子和李白的塑像。古今文人墨客诗、词、联、赋,每层楼内均有拓刻,现代黄梅艺术家的书法、绘画精品,均悬挂其中。登斯楼,能观黄梅下乡一马平川的良田阡陌,能赏黄梅的古今文化,无论普通游客,还是文人雅士,均心旷神怡,物我两忘。</p> 李白诗篇传千秋,摘星楼阁存万代。《夜宿山寺》已列入当今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本。蔡山之巅的摘星楼,笑迎八方来客,成为黄梅下乡特殊的地理标志,鄂东一颗璀璨的明珠。重修摘星楼的洪美香、梅任炎、费旺弟等众下乡村民,功德无量,其建楼事迹,也与摘星楼一道,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