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20日是父亲逝世二十周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父亲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革命征程、枪林弹雨中,从普通一兵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员,离休前父亲是武警部队司令员。</span></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一生是忠诚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奋斗的一生。 他的命运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戎马一生亲身经历并参与见证了我党从发展、建设到壮大。</p> <p class="ql-block"> 父亲1922年10月10日生于陕西省三原县,2001年9月20日卒于北京,享年79岁。</p><p class="ql-block"> 父亲历任编辑、指导员、宣教股长、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总参军训部合同战术处处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首任司令员、公安部党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第一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b></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9团政治处干事,新四军第3师10旅(战旗报)编辑,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4支队涟水独立团排长,新四军3师10旅29团政治教导员。参加了淮上反顽和阜宁、清江、石塘、丁庄战斗。</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2纵5师14团营长、团参谋长,东北野战军39军116师347团参谋长,副团长。率部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第二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b></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22日,39军作为志愿军第一批参战部队开赴朝鲜,父亲就在这支队伍里,是先期入朝的志愿军39军主力团团长,先后参加了五次战役和临津江西岸阵地防役战。</p><p class="ql-block"> 一、云山战役</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31日39军打响了云山之战。云山之战中,担负主攻任务之一的116师347团,率先拿下了几个至关重要的制高点,将敌军死死围住。</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自独立战争后第一次没有胜利的战争,而最初使美国人体会到败绩的第一次战役—“云山”之战,是志愿军39军116师的两个团(其中有父亲所率的主力团之一的347团) 。 </p><p class="ql-block"> 云山战役的胜利,粉碎了美军在“感恩节”前战领全朝鲜的企图,取得了同精良装备的“联合国军”作战的经验,稳定了朝鲜战局。</p> <p class="ql-block"> 自珍珠港以来,云山之战是美国军事上最惨重的失败。这一战,得到了彭德怀司令员的高度评价。此战以其重大意义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父亲时年28岁。</p><p class="ql-block"> 二、“上草洞”之战,俘获整建制黑人连</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战役的上草洞战斗中,父亲率部以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相结合,迫使美军一个黑人连(美国步兵第二十五师黑人步兵第二十四团C连)整建制投降。上草洞战斗中俘敌115人,毙伤33人,俘获轻重机枪、自动步枪80余支。这让负责朝鲜战场的美国高层十分震惊,在此之后美军将黑人和白人混编来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p> <p class="ql-block"> 父亲晚年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三、卡住釜谷里</p><p class="ql-block"> “釜谷里战斗本应该,也可以在上半夜打响,因为115师没有赶到,116师347团下半夜才打响”(摘自吴信泉朝鲜战场1000天 269页)。父亲面对突变的战场形势,果断调整各营的作战部署。向各营强调:首先强占这座洋灰桥!这是一次严峻的战斗,公路上是能被我们切断的,现在时间就是生命。</p><p class="ql-block"> 父亲指挥前卫一营二连三连插进釜谷里,抢占了附近的几个制高点,消灭了敌人一个步兵连和部分辎重装车辆,抓住了几百名英军俘虏。一天一夜的坚持,卡住了公路,堵住了敌人,赢得了时间。使主力部队把英联邦29旅的“皇家来复枪团”和“皇家重坦克营”的各一部,消灭在通往汉城的公路上。釜谷里战斗中347团涌现出了郑启、李家福等英雄人物和英雄的集体。被选入志愿军战斗英雄国庆观礼团,受到毛主席和中央领导的接见。</p> <p class="ql-block"> 入朝作战期间,父亲先后任团长、师参谋长、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参加过突破三八线、临津江保卫战、收复平壤、解放汉城等著名战斗。</p> <p class="ql-block"> 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117师师长。</p> <p class="ql-block"> 父亲能文。几十年的枪林弹雨为他积淀了常人无法具有的丰富战斗素材。战斗空闲时,他把战斗的过程和对战争的思考以日记或小说形式再现出来,于是就有了“小说团长”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战争的残酷经历和自身的笔耕不缀,父亲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过《临津江边》、《卡住釜谷里》,在朝鲜完成了《不可战胜的力量》等作品。在志愿军英雄传中刊登了一篇《在紧急关头》作品参加了志愿军一日的撰稿工作。使他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的早期会员。</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及离休后又陆陆续续出版了《不可战胜的力量》、《朝迹夕觅》、《战火》和《抗击》等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著作,均由解放军文艺发表。</p> <p class="ql-block"> 杨成武(原总参谋长)给父亲《抗击》一书中题词</p> <p class="ql-block"> 吴信泉军长(抗美援朝时期任39军军长)在《朝鲜战场1000天》著作里对父亲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汪 洋(抗美援朝时期任39军116师师长)他在《勿忘盧人家诗集》里对父亲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王如庸(抗美援朝时期任39军116师347团参谋长)在2001年9月父亲去世时对父亲的回忆(摘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三章:留学苏联高等军事学院</b></p> <p class="ql-block"> 1955年至1959年11月父亲被选送到苏联伏罗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学习。留学奠定了他坚实的军事理论功底。</p><p class="ql-block"> 伏罗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是原苏联武装力量培养诸兵种合成作战的军队兵团以上指挥军官的高等军事学府,同时也是合同战术和集团军战役问题的理论研究中心。</p> <p class="ql-block"> 从50年代起,我军扩大与俄军的军事交流,逐年向该院选派留学生。军委从各大军区的优秀军事指挥员中精选综合素质全面的军级干部,那一年沈阳军区选派的是父亲,其他军区的有李光军、王挺、尚坦。而父亲是外派留学生中唯一的师职干部。</p> <p class="ql-block"> 毕业于该学院的著名将领很多,前苏联元帅朱可夫等享誉世界的著名军事家。我军著名军事家刘伯承元帅、左权将军、刘亚楼上将等都曾到该院留学深造。</p> <p class="ql-block"> 父亲和他的同学们在波罗的海舰队的日丹诺夫号巡洋舰上。(父亲倒数第二排右一)</p> <p class="ql-block"> 父亲留学期间,不仅出色的完成了军事科目的学业,同时也深受苏联文化的熏陶。父亲喜欢苏联时期的文学、音乐、电影。在那里还学会了滑雪、摄影、驾驶……</p> <p class="ql-block"> 父亲虽然是一位职业军人,但他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情感细腻、柔软。美丽的白桦树下、整齐、洁白的卧具和床头柜上妈妈的照片都体现了父亲对生活和家庭的热爱。</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四章:总参军训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58年12月1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的基础上整编为军事训练部,纳入总参谋部建制。它的职责是负责全军军事训练、全军军事院校的军事教育和研究整理全军各个历史时期的作战经验。</span></p> <p class="ql-block"> 1959年回国后,父亲调到了北京。任总参军训部合同战术训练处处长。为培养优秀军事指挥人才、提高部队现代作战水平,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p><p class="ql-block"> 父亲认真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连续多年率工作组深入各大军事院校,在沈阳、武汉、南京、广州军区五个师蹲点、实践,坚持了“理论学习、战例研究、想定作业、实兵指挥”四个环节。提高了干部指挥能力和参谋人员的业务水平。</p> <p class="ql-block"> 1962年11月,中印边境反击战打响。父亲以总参谋部代表身份随总参谋部吴伟少将从北京出发。经过西安、兰州、西宁、格尔木、当雄、拉萨、错那、达旺、西山口、洛马东、得让宗到达拉洪以北巡视地形。</p> <p class="ql-block"> 那一年十二月父亲从拉萨到了达旺。他说:“达旺是一个秀丽的小镇,居民多为门巴族。昨天在西山口(麦克马洪线)还是零下二十度的严寒,这儿却是春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五章:北京卫戍区</b></p> <p class="ql-block"> 1969年1月,父亲调入北京卫戍区,任北京卫戍区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71年5月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主管作战、训练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69年“珍宝岛事件”之后,毛主席发出了“军队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才能打仗”的指示。时任北京卫戍区分管作战、训练副司令员的父亲,考虑到部队存在的问题。一是部队自北京解放进城以来,长期的和平环境,使部队的思想、作风、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难以适应战备要求;二是部队每天分散站岗、执勤,军事训练时间难以保证,训练内容难以落实;三是部队大多借用警卫单位住房,没有训练场地,很难进行集中、系统训练。</p><p class="ql-block"> 鉴于此况,父亲提出集中部队、集中时间、采取到农村长途野营拉练的办法,在艰苦环境下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提高部队吃、住、走、打、藏的野战本领和联系群众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自1969年7月至1970年8月,北京卫戍区先后分4批组织部队进行了千里、双千里战备野营拉练和驻地野营训练。有效的促进了部队革命化、战斗化建设,增强了指战员的战备观念,提高了干部组织指挥能力和部队的战斗力。</p><p class="ql-block"> 于1970年11月17日由父亲主要执笔给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及军委写了野营拉练的总结报告。</p><p class="ql-block"> 1970年11月24日,毛泽东在北京卫戍区《关于部队进行千里战备野营拉练的总结报告》上批示:“此件可阅,我看很好。”“全军是否利用冬季实行长途野营拉练一次,每个军可分两批(或不分批),每批两个月,实行官兵团结、军民团结。三支、两军者不在内”。毛泽东在最后一页批示,“如不这样训练,就会变成老爷兵”。</p><p class="ql-block"> 同年12月6日,全军转发了毛泽东的批示和北京卫戍区的报告。12月10日,全国转发了毛泽东的批示和北京卫戍区的报告,全国全军积极贯彻毛泽东的指示,迅速掀起了冬季长途野营训练的热潮。</p> <p class="ql-block"> 野营拉练成为和平时期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说,这是父亲对人民军队建设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六章:组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b></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国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83年元月,父亲受命出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首任司令员(党委书记),公安部党组成员。</p><p class="ql-block"> 作为武警部队第一任司令员,父亲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赋予的组建工作。为武警部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一、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p><p class="ql-block"> 1983年元月,父亲调任武警部队司令员。作为重新组建后的武警部队第一任司令员,他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团结带领党委“一班人”,领导组织了武警部队的组建工作。他始终牢牢把握武警部队建设的正确方向,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制度,积极探索武警部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武警部队组建初期,在各省总队没有政治委员的情况下,特别提出各级设立专职政治委员,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央军委的肯定,确保了武警部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武装力量。重新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来根据形势需要,将交通水电、黄金三支基建部队一并编为武警系列)。</p> <p class="ql-block"> 二、 为武警部队长远发展,重视部队院校建设:</p><p class="ql-block"> 父亲极为重视部队院校建设,武装警察部队担负着国家的内卫、边防、消防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四化建设的任务。执勤点多、面广,专业性、政策性很强。是一支特种部队,不仅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良好的纪律作风,而且需要掌握比较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具有较熟练的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也关系到武警部队今后的长远发展和能否更好的与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干部训练经常化、正规化、制度化的要求相适应。</p><p class="ql-block"> 所以在组建初期父亲就明确提出,武警部队的建设离不开大量的人才,没有各级干部的培养和储备就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今天的武警部队已成为一支有效维护国家稳定,在国家遇到灾害、人民受到危险时可以冲得上、打得胜的坚强力量。实践证明了部队院校建设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三、认真严谨雷厉风行是父亲一贯的工作作风</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组建是基于国家武装力量的战略布局更加合理、整体功能更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需要而组建的。但是武警部队点多、线长高度分散,整个部队担负着对监狱铁路桥梁重要仓库、国家首脑机关等值勤目标的保卫任务。配合完成各级公安、司法机关所赋予的逮捕追捕押解处决及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暴处突、自然灾害的救援等任务。</p><p class="ql-block"> 面对武警在初创时期繁杂且艰苦的工作,父亲始终以认真严谨、雷厉风行的饱满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带工作组在边防、在基层、在连队,经常是一待就是一个月;吃饭和战士一样的饭,乘车是普通的212吉普。父亲在基层,常常是在现场第一时间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1983年率工作组在黑龙江总队</p> <p class="ql-block"> 1984年建国35周年大庆。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阅兵,也是建国以来最隆重的首都庆典。武警方队是武警成立后首次受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七章:丰富多彩的离休生活</b></p> <p class="ql-block"> 父亲出生在陕西省三原县。出身贫苦,自小离家参加了革命,父母亲早亡,家中仅剩一个哥哥。离休后第一件事便是回老家看看。</p> <p class="ql-block"> 1991年10月,在武警第三秘书处的安排陪同下与武警陕西总队的领导一同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三原。</p><p class="ql-block"> 父亲和大伯在旧宅门口。这里是父亲出生的地方,现在已破败不堪,无人居住了。但是对父亲来说还是那样的亲切。身后的那块石磨曾是父亲小时经常玩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图片上留着山羊胡子的老汉是父亲的发小。他们年轻时曾争论“去延安还是去西安”。父亲义无反顾的选择去延安,投奔了革命。</p><p class="ql-block"> 第二件事就是学习。离休后的父亲,有了充足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可以做过去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情了。活到老、学到老,是父亲一生的宗旨。他参加了海淀区老年书法、绘画学习班,学习国画。父亲像小学生一样,又开始家到学校、学校到家两点一线的学生生活。</p><p class="ql-block"> 父亲天分聪慧,加上爱学习且认真,在绘画上很快掌握了要领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我们都认为父亲如果不行武,应该是位画家了。</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为纪念共和国卫士而创作——出污泥而不染,迎风暴而挺立!</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学习开花结果了!父亲的离休生活确实是丰富多彩,硕果累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八章:我们心中的父亲</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50年抗美援朝前夕爸爸、妈妈在辽宁海城相识。志同道合的战斗情谊使他们在同年中秋节结成伴侣。</p> <p class="ql-block"> 老年的爸妈相濡以沫,幸福的度过了金婚。为了庆祝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爸爸那时病重住院),妈妈写了一首诗:</p> <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十周年时儿女们对他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当春花凋零的时候 </p><p class="ql-block"> 那片片绿叶已覆盖了大地 </p><p class="ql-block"> 当父亲远去的时候 </p><p class="ql-block"> 他坚实的脚步已走近了我们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父辈——老红军老八路陆陆续续都走了,留下的是绵绵不绝的念想;今年父亲走了二十年了,想把点点滴滴的记忆诉诸成文字,于是有了这部美篇。</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父辈无论是指挥员还是战斗员,他们上过战场,为新中国流血牺牲,是这个国家的基石,即使千秋万代,百姓会记着他们。</p><p class="ql-block"> 作于父亲逝世二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李佳、三元</p><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10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