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一颗燃烧的夕阳!

香雨花溪

<p class="ql-block">(根据于波生前事迹材料改编整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4岁迁至望花,38岁打成“右派”,58岁平反昭雪,60岁匆匆离休。休则休矣,但这个“倒霉”人却又出人意料地开启了他不可思议的后半生。</p><p class="ql-block"> 这个人就是和平路小学离休教师于波。</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波遗照</h5> <p class="ql-block"><b>一、风筝缘</b></p><p class="ql-block"> 1980年,于波从和平路小学离休。凭他的精力、体力、能力和毅力,他根本就“休”不下来,回家第二天他就重新“就业”了。他谢绝了多家单位的高薪聘请,选择了工资不足三十元的区少年宫航模厂,拜师学艺,边学边做,三年中先后设计出17种纸制仿真飞机模型,刻印图纸2万余张。</p><p class="ql-block"> 他原想把航模技术教给孩子,后来发现风筝的制作成本更低,飞起来更好看,也更容易推广,于是1984年春于波离开航模厂学风筝制作。到哪里去学?他也不知道。人有善愿,天必佑之!这一年5月山东潍坊举办“中国第一届国际风筝会”,他听到了大喜过望,当即决定自费去参观。那时他的退休金只有80多元,没有高铁,没有特快,他就乘火车两天两夜风尘仆仆地来到潍坊。附近的旅店、招待所早已客满,他无处落脚,灵机一动睡在七毛钱一晚的洗澡堂里,他挺高兴自己的智慧,又省钱又安静,诺大的澡堂子晚上只有他一个人,他可以把白天的功课拿到澡堂里做,反复琢磨,记下问题,第二天再找艺人请教。</p><p class="ql-block"> 回到抚顺后他开始自行设计、扎制、试飞、改进、制图……。他古为今用,扎制的风筝充满现代感,什么“飞龙在天”,什么“一百单八将”,什么“奥运福娃”,尾巴上还挂起彩雾似的宣传标语,寓“五爱”教育于风筝活动之中。他学做风筝时,家里就像个大仓库,各种各样的宣纸,长短不一、粗细不等的竹签,酒精灯,画笔,颜料,六十平米的房子装的全是他的工料。大大小小的成品箱一摞一摞的,柜子里、床底下、阳台上,到处都是他的作品,幸亏能折叠,不然这些薄如蝉翼的“精灵”们能直接从窗口飞出去。他把老伴也动员起来了,老伴会点刺绣,沾点美术边儿,于波就请她画画、改画,经老伴“画龙点睛”后,风筝更加神乎其神了,飞在天空中还能看到孙悟空两只狡猾的大眼睛。</p><p class="ql-block"> 扎风筝是艺术更是技术,多大的直径抗多大的风,用多厚的纸、多粗的竹签,放多高的天空,用多长的尼龙线,用多少人助放,还有安全问题,要避开高压线,避免被树杈挂住……,一样一样都有很多学问在其中。1985年望花区小学生运动会上,于波的大作首次亮相,开幕式后比赛之前,正是放风筝的黄金时间,于波在几个大队辅导员的帮助下,将100多米长的风筝展开,奔跑,滑翔,起飞,风筝在运动场上空腾云驾雾,扶摇直上,追风逐月,翻云覆雨,主席台上一片骚动,四围观众一片欢腾。那一次于波给全区带来了惊喜,给本已隆重的运动会又加上一道从未品尝过的大餐。此后每逢大型赛事,于波就率领他的团队出场,场场都是新作,场场震撼爆棚,偶尔失败了也乐不可支。一次由于风力太猛,筝节太多,风筝在空中突然断线,人们呼啦一下站起来,四面八方寻找风筝残骸,赛前的紧张气氛一下子被冲得七扭八歪。</p><p class="ql-block"> 1986年于波亲自编写了《风筝制作》一书送交抚顺市科学技术协会,他没要版权,也没要稿费,唯一的愿望就是通过市科协把风筝教学带入课堂,给孩子们一片快乐天空,让他们爱上科技,爱上未来。1985年辽宁省举办中小学第一届风筝赛会,在十三个参赛城市中,于波率领的抚顺团队初露锋芒,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第二年又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第一届风筝邀请赛,获得金牌3块、银牌3块、铜牌2块,名列第三。</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波在独自创作的风筝图案前留影</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二、科普路</b></p><p class="ql-block"> 在他大功告成之时,他想到了学校,想到了学生。“如果能把风筝带入第二课堂,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于是他申请义务教学,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三百所学校一个不漏。从1991到1993年,于波走遍了抚顺县和顺城区的25个乡,外加望花区、露天区和新抚区的部分学校,听课人数三万多,徒步行程三千余华里,新鞋跑破了三双。</p><p class="ql-block"> 送教下乡时于波干劲十足,像个年轻的小伙子。他一天去两所学校,早晨坐第一班公交车,到校后立即讲课,讲完装好教具箱,立即徒步赶往下一个目标。学校多数不在路边,各校之间的距离少者五华里,多者十华里以上,有的偏僻学校在山沟里,根本不通车,于波本着为人民服务完全彻底的精神,就绕道过去。有一次他去会元乡三道沟小学讲课,打听到有一捷径可走,他就顺着--个山沟翻爬,结果越走越没路,眼看钻进了莽莽丛林,方向难辨,天又下起小雨。于波有韧劲,他提着一米多长的教具箱,拨开一人高的荆棘,钻来钻去,等他好不容易挪到学校门口时,上课的铃声清脆地响起,他一口气没歇,拖着酸软的双腿走进教室。讲完课,他又翻山越岭去了碾盘小学。</p><p class="ql-block"> 为了省时高效,他采取人少集中听,人多分场听的办法,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听到学到。石文中心小学一千多人全都报名,他不怕麻烦连去两天讲了五场;安家乡吴家堡小学只有11名小学生报名,他也不胡弄,一切按计划进行。对于少数民族学校,因语言障碍,于波就尽量用文字表述;给聋哑弱智班讲课,他就实物加文字,两者并用,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一片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 于波下校严格执行约法三章:第一不要报酬,第二不收纪念品, 第三不用招待(中午不吃饮,晚饭回家吃),他只要求报销路费。一次他在会元乡为十所小学讲课,讲到第五所学校时, 交通员送来一张纸条:“主任说车费无法报销,请您自做主张,安排后事。”于波看完条子,平静地继续讲课,等他讲完第十所学校时,马金大岭翻修不通车了,他就借了一台自行车,坚持把上砖台等五所小学的课讲完。</p><p class="ql-block"> 于波为285所中小学讲课,没要一分钱,没收一份纪念品,没吃一顿饭,没喝一瓶汽水,他说身教重于言教,他要给下一代带个好头。</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波和孩子们在一起</h5> <p class="ql-block"><b>三、菩提心</b></p><p class="ql-block"> 1985年,于波搬进丹东路灯塔社区教师楼,楼道庭院就自然而然成了他的卫生责任区。于波为各家编排值日表,挨家挨户提醒“今天该你家值日了”,若是“值日生”反应慢,他就亲自打扫。他只要下楼,手里就本能地攥一块抹布,从顶层一直抹到一楼。轮到他值日的时候就是全楼大扫除的时候,楼梯他用刷子刷,用清水洗,再用干抹布吸干,水泥的本色清晰可见,邻居们出来都不忍心踩上一脚。</p><p class="ql-block"> 他对自己朝夕相处的学校充满感情。每次路过和平路小学,他都习惯性地往楼顶看一看,发现有碎瓦,就马上搭梯上房,把破碎的瓦片换下来,因为他知道到了雨季,破碎处就是“灌汤”处。学校的楼门口,由于地势低洼,雨后泥泞难行,于波就动员家长用废砖砌出宽宽的甬道。他忘了自己已经退休,像主人一样地捡石头,找死角,除隐患,一边干还一边指挥,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也都老老实实地听从他的调遣。</p><p class="ql-block"> 1991年秋季望花区举办中小学运动会,于波参加风筝表演。他见体育场厕所门口挤了一堆人,就拨开人群,原来里面粪尿成湖,秽物一尺多深,没人敢进。他二话不说,立即跑到跳远场地借来平锹,他忘了自己穿着雪白的衬衫,三下五除二将四处流淌的粪尿推到便坑里,又用杂草把地面擦干。然后告诉外面的人“可以进来了!要自觉保持卫生啊,不要再弄脏了啊!”说完就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1986年夏天,于波发现教师楼的六个下水井一直无人清理,他担心到了寒冬下水堵塞,就借来工具把沉积物全部打捞出来。午间,区教委副主任秦连翔回来,看到井盖边一堆堆发臭的黑色泥巴,就说“于老师,明天是星期天,各个楼门自己运吧,您不用管了!”于波想:“为人民服务要完全彻底”,于是他借来带车子一个人推运。邻居们见状不忍,也过来帮忙,共运出满满五车。 </p><p class="ql-block"> 于波就是这样,别人的事都是自己的事,别人的难处都是自己的难处。下水井冻冰了,他找来铁钻子打通;垃圾道堵塞了,他帮助环卫工人掏挖;电路门被砸坏了,他请焊工打眼,再用八号线拧紧锁好。居民们都称于波是楼院里的“守护神”。</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波在修理门窗。右派二十年,他由中心小学教导主任降为和平路小学后勤人员,学会了修补改换、切剪拼接各种本领。</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四、草木魂</b></p><p class="ql-block"> 校园的绿篱,于波年年去剪修,只要长得不成形,他就张开大剪刀“咔嚓咔嚓”,直到形态优美为止。一家,两家,三家,他索性把中心小学、光明小学、海城小学、四十二中学等全都承包下来,一干就是四年。他在前面剪,儿子在后面磨剪刀,一年要磨上好几次,磨不出来就去买新的。</p><p class="ql-block"> 海城小区有一百多个绿化区,但管理工作跟不上,有的小树被踩坏,有的该剪没剪长成大蓬头,有的枝杈互相遮挡,绿荫深处成为破瓶乱罐的堆积地和藏污纳垢之处。于波从园林处借来大耙子,会同居委会干部把几个最脏的绿化区彻底清理干净,搂出杂物五吨多。1987年于波主动承担九个绿化区的花木修剪,1990年又把新民街道和朴屯街道共100多个绿化区纳入自己的修剪圈。他早起晚归,大显身手,望花区医院、和平派出所、朴屯第七粮站、营口土产商店、营口副食商店、面包厂、铝厂退管所等他都主动承包下来,并且分文不取。</p><p class="ql-block"> 经过连续几年的奋战,死树拔除了,枯枝据掉了,大蓬头修整了,绿篱平齐了,水腊球也成型了,所有绿化区都整整齐齐,井然有序。他还在自己居住的十四委楼群内,开辟四个大花坛,供居民休息观赏。几年下来,他共为150多个绿化区修剪绿篱1500延长米,水腊球700多个,灌木1300多棵。</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以为于波是园艺工人,或者小区绿化负责人什么的。也有很多人问他每月挣多少钱,当知道他是义务奉献时,有的赞扬,有的讥诮他傻老头。于波说:“谁说我傻?我干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呢!街道、社区就是我的家,我为自家做事还能要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于波在修剪花木</span></p> <p class="ql-block"><b>五、歌谣迷 </b></p><p class="ql-block"> 2004年,于波已经84岁了。随着年纪增长,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编童谣、作报告上,看到暴力电影、色情网站、恐怖迷信小说在青少年中泛滥,他先后自编自创了200多首童谣,与低俗刊物、不良媒体争夺教育阵地。</p><p class="ql-block"> 他的童谣贯穿着理想前途、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抗战故事、英雄模范,有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有学雷锋做好事,有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有尊长爱幼,遵纪守法,方方面面无所不及。于波不会用电脑,全部童谣一律手写,教育局办公室的同志为老人一片丹心所感动,帮助他打字油印,他便到各校亲自发送。在于波的四处鼓动宣传下,抚顺市大官小学、望花区盖平小学等多所小学开展校园歌谣大比拼活动,他们把于波创作的歌谣做为比赛的脚本,课间、晨会、自习时,孩子们手持诗篇齐声朗诵,校园里弥漫着书香和正气。这些绿色、红色歌谣有效制止了校园灰色文化的泛滥,《抚顺日报》2004年11月26日对此作了重点报道。</p><p class="ql-block"> 于老的歌谣不仅内容健康,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文辞丽句也相当精彩。在《青松赞》中他唱道:“南山顶上一青松,永不变色四季青。春夏温暖忙生长,秋冬霜雪御寒风。直立向上不偏倚,正气不阿令人敬。人生一世当如此,清正浩气贯长虹。”在《毕生有作为》中他这样抒怀:“光阴如流水,一去永不回,分秒当珍惜,虚度终生悔。”他的《夕阳彩霞飞 人生永不老》如史诗一样地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才能和新中国诞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舍,全诗豪迈壮阔,气吞山河,一个爱党、爱国、爱事业、爱生活的快乐知识分子形象跃然纸上。他对文革中所受的迫害只字不提,似乎他从来就没有被冤枉,被损害过。</p><p class="ql-block"> 于波的歌谣朴实无华,读起来朗朗上口,教育局的同志每次打印后都情不自禁地读上几遍,大家对于波的人品、文品赞不绝口!读过他歌谣的人,都被他的精神和情怀所感动,说他真正活出了性格,活出了品位,活出了人生价值。</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波与离退休老同志在北京度假</h5> <p class="ql-block"><b>六、故事汇</b></p><p class="ql-block"> 2001年开始,于波以抚顺市关工委委员的身份,义务为全市中小学和沈阳多所学校做德育报告,由于于波常年为城乡各校推广科普,教学风筝,各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们深慕他的品格,故而不止一次、两次地邀请他,有的干脆写进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学生们对于波甚至比本校教师还熟悉,都亲切地叫他“于爷爷”。</p><p class="ql-block"> 2002-2010年九年间,于波共作德育报告776场,平均每年86场,听他报告的师生最多时接近3000人,最少时30人,无论人多人少,他都认真准备,像上公开课一样。他的德育报告主题有:人生“十要”、珍爱生命、勿忘国耻九一八、公民道德。于波的报告之所以倍受青少年欢迎,是因为他很少讲大道理,他讲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的家史,他的故乡农村,自己苦难的童年,他看到的战争,他理解的幸福,学生们越听越爱听,越听越想听,常常忘了下课。当于波讲到自己学雷锋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时,学生们都一次又一次地鼓掌叫好,有的学生放学时还好奇地去看看于波爷爷亲手修剪的绿篱和花木,有的学生利用午间给于爷爷的花圃浇水、松土。</p><p class="ql-block"> 除了望花区,他还多次到抚顺前古小学、后古小学、前二道小学、山城子小学、小四小学、大四小学、大瓦小学、小瓦小学、刘尔小学、邓尔小学、万新小学、东安小学、茨沟小学、萝卜坎小学、会远乡小学、黄旗乡小学、沈阳上伯官小学等等,有的学校名字许多人听都没听过,也不知道在哪里,但于波都去过,他是抚顺市走进学校最多的人,超世稀有,空前绝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于波2001年在中心小学向师生宣讲公民道德</span></p> <p class="ql-block">  后来于波年龄接近九十岁,请他作报告的少了,替他担心的人多了!他每进一所学校,就有人小心翼翼地服侍他,再三再四地叮嘱他,他觉得他不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接受别人的服务,是给人找麻烦了,于是2011年91岁的他停下报告,不再出门,只做些楼院里的事。这一年,于波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望花区历史上最年长的新党员。</p><p class="ql-block"> 2013年,闲下两年的于波突发脑梗住进医院,醒来后他清楚自己时日不多,于是抓紧时间整理平生所写的讲用稿、诗稿、发言材料、奖品证书、日记、留言簿以及各种纪念章、纪念照、记录本等等。他交待儿子接管照顾后楼的一户贫困邻居;他嘱咐儿女勤俭持家,楼道、庭院要主动打扫;他鼓励重孙不怕吃亏,世世代代学做雷锋……。</p><p class="ql-block">  2015年4月16日12 时 08 分,95岁的于波——一颗燃烧的夕阳终于化作半天彩霞,向西而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于波在任教过的桓仁县雅河学校留影</span></p> 附:于波《夕阳彩霞飞 人生永不老》全诗<br>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夕阳彩霞飞 人生永不老</div> <br>光阴催不老 花甲正年少 古稀是青春 耄耋风华茂 <br>赶上新时代 心潮逐浪高 忆昔旧社会 苦难实难熬<br>烧杀奸抢抓 胆战心惊跳 国破任凌辱 国耻恨难消<br>感谢共产党 救国不动摇 小米加步枪 大刀和长矛<br>南征又北战 热血头颅抛 打败日本鬼 蒋贼台湾逃<br>建立新中国 三座大山倒 当家做主人 盛世真自豪<br>几代领导人 日夜多辛劳 全心为人民 劳苦又功高<br>全国奔小康 改变穷困貌 温饱十三亿 三农政策好<br>国防现代化 列强不小瞧 体育连夺冠 甩掉病夫貌<br>港澳迎回归 扬眉吐气豪 载人航天飞 世人姆指翘<br>特色新中国 社会主义好 常思常对比 感恩把国报<br>离退或二线 壮志冲云霄 立誓献余热 六有要做到<br>一要有所学 勤奋争分秒 电视看新闻 每天必读报<br>国内外大事 及时应知道 阅读百科书 写写常动脑<br>知识要更新 科技多探讨 国画和书法 常练自然俏<br>弹拉吹奏唱 人生多爱好 京剧是国粹 继承很必要<br>学习无止境 越学越精巧 二要有作为 人生价值高<br>坚持学雷锋 服务要周到 手脚要勤快 实践重实效<br>社区多出力 主动种花草 环境要清新 绿化多操劳<br>常换要常新 办好黑板报 关注身边事 矛盾助协调<br>楼道常擦抹 清除黑广告 多做公益事 责任不计较 <br>三要有所教 人格无价宝 言行要规范 身教重言教 <br>育人应为本 齐抓基础劳 关心下一代 咱要重担挑<br>大手拉小手 培养在年少 全面要发展 德智体美劳<br>常抓主旋律 爱国第一条 讲公民道德 人人素质高<br>家校社结合 千秋大业保 四要有所养 家庭和睦好<br>开导多沟通 不为钱争吵 同堂天伦乐 爱幼知敬老<br>长辈要律己 儿孙不惯娇 自强知进取 循循善诱导<br>春华结秋实 必须重家教 邻里多关爱 诚信讲礼貌<br>艰苦要奋斗 勤俭治家宝 贵和衷共济 幸福架金桥<br>五要有所乐 祖国新面貌 天天捷报传 欣喜乐陶陶<br>知足要常乐 乐趣自己找 平时重仪表 咱要老来俏<br>男女应有别 长发是问号 文明讲卫生 陋习远远抛<br>扭起大秧歌 童心哈哈笑 高歌颂祖国 唱段红灯照<br>四季放风筝 情趣更美妙 六要有所医 健康听忠告<br>力戒烟酒麻 赌风不上套 三餐要清淡 油盐糖要少<br>心态要开朗 一笑十年少 万不可轻信 招贴小广告<br>搭钱又搭命 愚昧人耻笑 科学求真理 陈规要改造<br>有病去医院 切勿乱吃药 坚持常运动 体健百病消<br>老应当益壮 老要不说老 老马要识途 老要不服老<br>老骥要伏枥 老牛要耐劳 三观常检查 坚定不动摇<br>四德常背诵 实践为首要 三讲永不忘 要走光明道<br>学八荣八耻 展示好风貌 温五讲四美 人品要提高<br>科学发展观 接力创新高 永远做公仆 实践三代表<br>贡献加奉献 不为名利谋 夕阳彩霞飞 人生永不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