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研中收获——荷花塘小学2021年下学期第二周教研活动

伟伟

<p class="ql-block">9月9日、10日,荷花塘小学第二周教研活动如期举行,授课教师分别是龚红、毛丽,有60名教师参与活动,他们是中低年级语文教师、课题组教师、综合组教师及部分行政后勤教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教研路上,我看到了教师的艰辛:一是大脑累,听课教师要边听边思考课应该怎么上,评课怎么说,上课教师更要思考课堂怎么培养学生能力;二是身体累,家务缠身,工作繁忙,课前准备大多是透支付出;三是心情累,有时教者课前煞费苦心,但课堂生成并不如人意,以致影响心情。</p> 语文课题研讨课 <p class="ql-block">毛丽老师——《不懂就要问》</p> <p class="ql-block">制作精美的课件,<span style="font-size: 18px;">漂亮的思维导图板书设计,教者</span>不知付出多少心血!</p> <p class="ql-block">教师边听边记,聚精会神!</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着,评课怎么说。</p> <p class="ql-block">课题组长刘静从思维导图上评课。她强调:字用一种颜色粉笔书写,图可用不同颜色。</p> <p class="ql-block">青蓝工程导师李姣英从教师语言评课,指出课堂教师不敢放手,学生朗读少——我们教师的通病。</p> <p class="ql-block">语文教研组长郑延佳从教学目标评课,肯定了教者围绕一条主线“新鲜感”来教,教学效果好。</p> <p class="ql-block">教师认真填写的评课记录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不懂就要问》 教学反思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是第一单元的第3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这类的课文,略读课文与以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个不同之处就是“新鲜感”,而“新鲜感”也是第一单元的重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课我以课文中的主人公——孙中山导入,继而让孩子们在课文中去找略读课文和以往课文的不同之处,从而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但是我自己在授课的时候,生怕孩子们没搞懂课文要传达的意思,从而舍不得放手让孩子们去合作讨论,过多的插手,导致孩子们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课后的泡泡里了解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在课文导读的提示下,引导孩子们在课文中寻找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孩子们也找到了很多有新鲜感的词语。在词语的理解上采用动作表演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但是在概括课文大意上,孩子们答不出来,于是我把这个问题先放下,到课文学完了再问孩子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也只有几个孩子能够说出来,可见课文还是读少了。课前课后,还要给予孩子们充足的预习时间,课堂上,也要变着花样,多设计朗读环节,让孩子们都能参与其中,从而调动全班的学习积极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课学习时,老师讲得太多,没有小组合作,不能充分展示孩子们在学习中的收获,应该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去交流,把课堂还给孩子们。</p> 体育示范课 <p class="ql-block">老教师龚红,我校体育教研员,家有老小要照顾,担当上体育示范课任务,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有遗憾才会美丽,够遗憾才会铭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管怎么艰辛,听到孩子们深情的“老师,您辛苦了!”留在我们脸上的依然是笑容。学校送给教师教师节的贺卡成了我的书签,也坚定着我们前行的步伐!</p>

课文

教师

孩子

评课

略读

新鲜感

教研

课堂

教者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