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做智慧父母,陪孩子一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很多家长喜欢恐吓孩子,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他们会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你再这样,我就要打你了;你再这样,就给我滚出去!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你是痛快了,但你有想过,你这么说其实有效果吗?你的孩子能接受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恐吓”行为真的有效果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父母“恐吓”孩子这种情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非常常见。</p><p class="ql-block">有名的教授“虎妈”蔡美儿曾提到过自己教育女儿时,有过这样一件很尴尬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她对两个女儿要求都很严格,除了成绩要特别好,每天还要按照规定练琴。大女儿比较听话,但是小女儿就很叛逆。</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她要求小女儿练琴,小女儿不肯。她威胁女儿说,“如果你不肯练琴,我就把你扔到外面去。”当时外面天气很冷,女儿穿的又很少,她以为这样做女儿一定会服软。但是没想到,女儿倔强的脾气上来,跟她杠上了,真的自己走出门去。</p> <p class="ql-block">再严厉的母亲终究是母亲,蔡美儿不忍心看女儿受冻,只好主动跟女儿让步,“看来你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你回来吧”。</p><p class="ql-block">“恐吓”孩子即使一时收到成效,孩子也并未心服口服,只是碍于家长威严不得不屈服罢了,迟早有反弹的那一天。当然,如果你有一个跟蔡美儿女儿一样倔强的孩子,只怕根本不会有任何效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二、“恐吓”行为容易产生负面效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使孩子产生自卑感</b></p><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经常打骂孩子,再加上一些贬低性的语言,比如:“你就是不如xx家孩子……”之类的话,这么说起不到任何效果,只能让孩子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使孩子自暴自弃并产生自卑感。本来孩子能做好的事情,却故意不去做甚至去破坏。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做事畏手畏脚,胆小怕事,自卑感特别强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使孩子产生恐惧心里</b></p><p class="ql-block">这里要郑重的提醒家长,3岁之前的孩子绝对不能打,你想3岁前的小朋友对很多事情都处于懵懂的状态,他的神经尚未发育完善,打骂恐吓已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使孩子精神极度紧张,恐惧,重者会引发精神方面的疾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3.使孩子产生被遗弃感</b></p><p class="ql-block">父母经常打骂恐吓孩子,并经常对孩子说,“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等这样的话语,家长只是吓唬孩子的话语,但是孩子却会信以为真,会使他们长期处于一种紧张恐惧的心里,有随时都会被父母遗弃的感觉。这样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抑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使孩子产生叛逆心里</b></p><p class="ql-block">有一些孩子性格非常倔犟,父母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让他干什么偏不干,爱顶嘴,打在身上也不屈服,这个“犟”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打出来的,父母越是对他动武,他就越是要用犟的方式来与你对抗,叛逆心理特别强烈。有些家长认为你不听话,我就要把你打改,殊不知孩子的这种“犟”你越打越严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使孩子产生记仇的心理</b></p><p class="ql-block">经常打骂孩子,小一点的孩子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里,大一些的孩子都十几岁了如果还经常被打骂,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在心里上对父母渐渐的疏远,甚至会发展为仇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三、怎么样正确引导孩子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不要直接攻击孩子本身</b></p><p class="ql-block">“你真没礼貌!”“你就会骗人!”“你果然学不好!”……这种话就是在攻击孩子本身,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容易让孩子破罐子破摔,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认为我没礼貌,我就没礼貌一个给你看看”,“你说我不是学习的料,我就不给你往好了学”,“你觉得我最里面没一句实话是吧,那我就能骗多少骗多少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对孩子的行为给予温和的指导</b></p><p class="ql-block">这时候,我们需要换一种表达方式,对孩子说“乱翻别人东西的这种行为是很没礼貌的,妈妈告诉你,想动别人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征求一下主人的意见”,“爸爸妈妈知道你也很想把这个类型的题目答对,你再细心一点,熟悉的多了肯定就会了”,“你在课堂上这种行为是不礼貌的,老师希望你尊重课堂,也尊重在上课的同学们,有问题我们下课再沟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种表述就是告诉了孩子,我们对孩子本身是没有敌意和否定态度的,只是对他的行为提出了否定,并且告诉了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事情就容易就事论事的解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恐吓”性质的话,轻易不要说出口</b></p><p class="ql-block">父母经常说“恐吓”的话,会带给孩子童年的阴影,让孩子缺乏安全感,这个问题会伴随孩子一生,在孩子的人生路和家庭生活中也难以回避。</p><p class="ql-block">相反,经常得到父母爱抚和温言细语的孩子,会幸福感满满,为人温和宽容,充满满足感,人生也会顺遂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拾心心理一站式心理服务中心</p><p class="ql-block">专注及擅长领域:</p><p class="ql-block">针对青少年群体:</p><p class="ql-block">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网瘾、对抗、厌学、儿童及青少年的社交恐惧,改善青春期不良状态。</p><p class="ql-block">考生考前减压、改善紧张情绪、缓解考试焦虑</p><p class="ql-block">提高学习效率、专注力、记忆力</p><p class="ql-block">提升学习能力、发掘潜在学习内动力</p><p class="ql-block">针对社会群体:</p><p class="ql-block">缓解失眠、焦虑、抑郁、恐惧情绪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两性关系、朋友关系、社会关系 产后抑郁情绪人格梳理 </p><p class="ql-block">咨询电话 : 0451—51098831</p><p class="ql-block"> 13359874031</p><p class="ql-block"> 13314503131</p><p class="ql-block"> 13804533491 王老师</p> <p class="ql-block">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