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夜的枣树</p><p class="ql-block"> 北京的树也不少,我现在看到的,觉得槐树特别多,许多行道树都是,去陶然亭的路上,高大的槐树浓荫夹道;还有柳树,这北方的干燥地,竟然有很多的垂柳,并且,垂柳那样高大,想见年代不浅。高槐深柳,大概也是古都的特色了。</p><p class="ql-block"> 然后,就是枣树。从书上留下的印象,是皇城故都多枣树,特别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两棵枣树,早就栽种在记忆的深处。</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教师节,我离开讲坛的第一个教师节,我来朝拜心目中的先生,我想看看鲁迅故居,看看那两棵枣树。</p> <p class="ql-block"> 西三条胡同这里,是鲁迅先生南去之前的居所,也是真正意义上的鲁迅先生的家。从绍兴会所,到八道湾,到砖塔胡同,鲁迅先生在这里住得并不算太长,但意义最大。卖掉绍兴的故居,举家北上,置业八道湾,但是,最终离开宽大舒适的八道湾,中间暂居砖塔胡同几个月,最终在西三条胡同定居,自己南去之后,母亲和朱安继续居住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近百年后的今天,自然看不到当时的西三条模样。但是,在故居入口处看去,真的就是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北边是主卧,南边会客室,北边厨房,东边佣人室。正屋最好的一间是东边母亲的卧室,西边是朱安的。中间作为共同的起居室,然后接了一间,“老虎尾巴”,这就成了鲁迅先生休息写作的地方了。</p> <p class="ql-block"> 北正室,可以看见鲁迅先生的卧室,东边是母亲卧室,西边是朱安卧室。俞家姐妹,许广平等学生来玩的时候,也是常在这里的。朱安就在西边这里,当然是全程关注,但只是默默地听,不识字的朱安,近在咫尺而远离“老虎尾巴”。</p> <p class="ql-block"> 从外面看去,整个正房就很小,而老虎尾巴更小。听到年青的游客说,“这么简陋啊”!</p> <p class="ql-block"> 四合院里的白丁香,是鲁迅先生亲手种下,经过近百年,先生已去,而白丁香葳蕤,如果春天来了,白丁香满树芬芳,是不是还能回忆起幼年期曾经的主人、那日日关注的眼光?</p> <p class="ql-block"> 我寻找着枣树,那两棵在“秋夜”里的枣树。当时荒园的枣树,今天如此高大,没有了孩子们的扑打,当然有累累的果实。枣子鲜红的掩映在绿叶中,它看过小粉红花的梦,它听到院子里的人来人往,当它被写进书里,百年来,也收到太多的目光。只有一棵了,领略四季的风霜雨雪,这棵枣树是独特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体味着,“我的后园里能看见两棵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北京并不缺少树种,而先生看到的,除了枣树,还是枣树,老虎尾巴里的生活,是多么枯竭单调。</p><p class="ql-block"> 既是荒园,应该草树众多,而后园只有两棵枣树,生活的园地荒寂可知。</p><p class="ql-block"> 教书写作之余,读书研究之暇,下班休憩之时,只有两棵枣树相伴,我从老虎尾巴里,似乎窥见了先生的孤独。</p><p class="ql-block"> 但既然是自家园子里的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该是枣树。只有枣树才能知道枣树,先生自认是枣树,但朱安不是。</p> <p class="ql-block"> 两棵枣树只余一棵。人世间,孤独才是永久的吧。博物馆外面,先生冷峻的目光,热切地关注着这个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