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大源小学已落成,于2021年秋季学期启用。</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大源小学落成是大喜之年的一份礼物。</p><p class="ql-block"> 8月1日,举行了学校乔迁仪式。大源街道办副主任区驻村第一书记彭志良、太和镇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唐兴军、大源村委书记贺东桂、大源小学校长温秋银以及村退休干部代表师生代表50人出席乔迁仪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对大源小学有深厚的感情,三进大源小学,退休以后还多次参与学校的活动。在此,我对大源小学作简单的回忆。 </p> <p class="ql-block"> 目前要搬迁的旧大源小学是1983年3月从田心自然村南边的老大源小学迁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当时,新建的学校是大源小学的一个新转节点。结束了以前破烂不堪的状况。当时崭新的教学楼,舒适的教工宿舍,有一个醒目的校门。校门上书写”大源學校”校名。当时校旗上就是这四个字,我仿照校旗的字体书写并和张桂萍老师一起在批搪的水泥未凝固时亲手把这四个字刻在校门上。</p><p class="ql-block"> 由于当时大源小学设了中学部,不但有初中还办高中,所以称为“大源学校”。</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大源小学的建成不但改变了以前破破烂烂的局面,而且还在太和地区显得特别靓丽,有点名气。 </p> <p class="ql-block"> 但是,社会不断发展,当时的大源小学从校园面积和教学场室都不符合《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标准》,白云区教育局早几年就有迁建大源小学的意向,现在终于实现了。</p> <p class="ql-block"> 新的大源小学用地2620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060平方米,建3栋教学楼和1座体育馆。4栋建筑在二楼层之间有平台层连接,作为行人的风雨连廊。运动设施建有足球场,标准的跑道,还有室内游泳池和室内篮球场。总投资1.14亿元人民币。基本符合《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标准》。</p> <p class="ql-block"> 新大源小学校园内足球场绿草如茵,标准跑道鲜艳夺目;花坛造型别致,鲜花常开,如同一个花园。教室宽敞明亮,配上电子黑板,学生格外专心学习。</p> <p class="ql-block"> 大源小学始建于1948年9月。正校在现在的田心自然村的南边。泥砖瓦房,自归一所。操场很小,校长何焕基,教导主任周新泰。</p><p class="ql-block"> 此外还另有一个教学点。</p><p class="ql-block"> 当年,张屋与何屋之间即现在张屋公园的东端有一座庙,叫“三山国王庙”。当地人称“王爷宫”。当时就在王爷宫办了一个教学点,岐山谢屋、张屋和大源洞的小孩就到这里读书。1949年我大姐金兰也在王爷宫上学,我也跟着去过好几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50年,把王爷宫这个教学点迁到何屋何氏祠堂。在何氏祠堂设三个年级,教师有徐贤方,唐佩仪,徐国仁等。</p><p class="ql-block"> 我是1950年9月在何氏祠堂教学点上一年级的。</p><p class="ql-block"> 有一件趣事在我的记忆中:老师徐国仁是本大源村南边自然村的人。他在何屋教学点当老师。他结婚时,我们一群小学生在一位老师带领下从学校排队一直到徐老师的家参加婚宴。怎样组织去的,要不要送礼我现在都不清楚,赴宴的同学个个都欢天喜地。这是一件趣事,后来徐老师儿子又 是我的学生,我把那趣事告诉了他们,大家感到很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升四年级就到正校上学了。我读四年级时,就有读六年级的学兄。</p><p class="ql-block"> 有一件使我最遗憾的事情:校长何焕基和他的儿子我的同学何卓模还有我和另一位老师在学校门前照了一张照片,照片的背景有“大源小學”校名,操场内有秋千架子和校舍。后来何卓模说他的那张照片丢失了,向我借用一下准备翻晒一张以作留念。我就把这张照片给了何卓模。但何卓模迟迟没有返还给我,我向他索要时,他说又丢了。至今还没有找回。这是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丢失了,真是十分遗憾!</p><p class="ql-block"> 1956年7月,我们小学毕业,是第三届毕业生,古南林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报考当年太和中学共30多应届毕业生,结果被录取的只有8人:我、王坤林、谢英福、何卓模、徐润娣、范运荷、徐润娇和徐金莲。另外有3位历届生谢玉稻、何金耀和汤杰坤也被录取。</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太和中学1959年开设高中部</p><p class="ql-block">,这个高中部只办了一年就停办了。把两个班高中一年级学生分流到江村中学(现在的65中)和竹料中学(现在的大同中学)。</p><p class="ql-block"> 1960年7月,我以家庭经济困难和身体健康问题为借口,谢仲文校长给我写了休学一年休学证。</p> <p class="ql-block">1956年考上太和中学的部分同学</p> <p class="ql-block"> 1960年9月,大源小学缺老师。王风老师,曾经做过我小学班主任,了解我的情况,介绍我在大源小学当代课老师。当时招代课老师的条件必须是居民户口,初中毕业。这两个条件我都符合。这样,我第二次进了大源小学,这次进来是当老师的。</p><p class="ql-block"> 当时校长徐沃标,由于徐校长要去进修,校长改为陈焕炳。</p><p class="ql-block"> 校舍同样是泥砖瓦房,好在外面干扰很少,学校秩序还可以。</p><p class="ql-block"> 我教二年级一个班。第一次当老师,管理有点乱,但努力向老教师学习,慢慢地掌握管理学生和课本教学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1961年9月。学校要我和覃鉴柔两人到黄庄开设黄庄教学点。校址在现在的桐林别墅的山岗上。房子原是石矿场废弃的办公场所,红砖瓦房。两个较大的和一个很小房间。</p><p class="ql-block"> 要设一、二、三个年级,只有两个教室和两个老师,只好办个复式班。覃老师教一年级,我教二三年级。上半节时间讲二年级的课,下半节时间讲三年级的课,二年级就做作业,如此轮换。小房间权做我的休息处。覃老师在黄庄一农家住宿,我就在四周500米没有人烟的“学校”住。</p><p class="ql-block"> 教学点附近是新庄村老庄村,还有一个下放干部农场一个团级部队。他们的小孩要到同和读书,路途太远很不方便。</p><p class="ql-block"> 一天,农场一位同志到我们教学点,和我商量合作办校事宜。他们出一位老师和一座房屋做校舍,联合办学。我把这件事与校长商量马上答应,这样教学点就迁到老庄顶一座有六个房间的房屋,从此,贤庄分校就落成了。</p><p class="ql-block"> 我在贤庄分校的学生徐经华、笵旺娣、笵润娣等同学。前几年,他们小学同学有时聚会时还邀请我参加,真的太感谢他们了。</p><p class="ql-block"> 1962年9月,学校又安排我到大源洞办个教学点。因为我是代课老师,又是年轻人,没理由推辞,没讨价还价的资本,说去就去。</p><p class="ql-block"> 这次,我又回到我读一年级时的地方:何氏祠堂。祠堂旁边有一个房子(现在已经拆了)。就在这个房子办学。</p><p class="ql-block"> 招收一年级学生20多人,学生要自带桌子凳子到学校,不然无法解决桌子凳子问题。有了学生有了桌子凳子,墙上挂一个黑板,学校配给一个闹钟,清洁工具也是学生带来的。这样教学设备就齐了。我一个人,一间房子,一块黑板,一个时钟,一个课程表,20来个学生,中约教学点成立了。作息时间很灵活,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完了,下课。休息差不多了,上课。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全面开设一科不落。</p><p class="ql-block"> 一年后,1963年9月太和公社文教办调我到穗丰小学。暂时告别大源小学。</p> <p class="ql-block"> 1974年9月,公社文教办又把我从兴丰小学调回大源小学。</p><p class="ql-block"> 这次是我第三次进大源小学。这次是到大源小学任教导主任的。校长周满财,原教导主任廖刚梅。校园环境虽然差一点,但校长周满财和我这位教导主任合作得较融合,后来又调来周觉民主任,大家合作的还是愉快。</p><p class="ql-block"> 这时,中约分校已经另劈地方建有几个教室,设五个年级。何锦南、何金耀、陈瑞珍、何月池、刘春华、李永久、何卓模等老师曾在中约分校任教过。</p><p class="ql-block"> 贤庄分校也办得很正规。王风、洪毓芬、覃鉴柔、笵秋银等老师在贤庄分校任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廖刚梅主任在老大源小学留影</p> <p class="ql-block">当年学校老师在教学之余还要做社会工作。大源大队在廖刚梅主任的领导下组织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图为廖刚梅主任徐煌娇老师等部分老宣传队员回到学校参观留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校的环境就差劲了。</p><p class="ql-block"> 校园 中间是运动场,四周建了教学用房。有些房子虽然是红砖瓦房,但窗户破烂,有些调皮学生在窗户跳进跳出,有些教室门无法关锁。问题最大的是校园有四个“门”,行人,牲畜,可以随便进出校园;一条大路穿过校园操场中间,汽车拖拉机随时从校园内通过。上体育课,整齐的队伍或有序的活动,遇上汽车或拖拉机突突突地开进来,就得停下来让路。</p><p class="ql-block"> 1980年年9月,周满财校长和周觉民主任调离了大源小学。另调杨校长和陈主任补上。杨校长和陈主任了解大源小学的现状,拒不赴任,两人都称病在家。</p><p class="ql-block"> 这个学期1980学年第一学期,没有校长,只有我这位教导主任。公社文教办主任关少溪对我说,没办法了,这个学期由你临时代行校长事务。就这样当了一个学期的独头司令,既当校长又当主任。</p><p class="ql-block"> 这个学期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我把情况向大队报告,大队给了一点钱,把校园“后门”用石头砌了一堵墙,在学校旁边开了一条路供8队的社员出入。虽然车辆不再进出校园,但是问题还不能彻底解决,除了“正门”,还有两个侧门,行人,牲畜同样进入校园,干扰学校秩序。</p><p class="ql-block"> 1981年3月,杨校长陈主任终于前来上任了。</p><p class="ql-block"> 两位领导到来,我的负担当然减轻了。我把这个学期的工作设想(计划),向他俩报告,并把工作计划书面送给了他俩。这个工作计划也已经印发给了每位老师。</p><p class="ql-block"> 但是,他俩把我定的工作计划置之不理。大搞“勤工俭学”,搞“校办工厂”:</p><p class="ql-block"> 搞一个雪条厂,腾空一个教室,搞来了一台制冷机,用淀粉煮成糊状,放进一点白糖、糖精和色素,倒进冰棍模型,冰冻后形成冰棍就卖给学生,每条1角钱。兼做冰水,一下课学生就蜂拥冰室,争先恐后买冰棍,喝冰水。</p><p class="ql-block"> 此外,还办扎棚带厂,向老庄部队购买报废汽车,拟做运输生意。经费来源我不清楚,问学校财务,他也说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因这些事,我与这两位领导闹僵了。我是负责教学的教导主任,这个勤工俭学搞乱教学秩序,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校长竟然对我说:考试成绩是由你写的。从此我与两位领导貌合神离。</p><p class="ql-block"> 很多社员对学校现状不满,大源大队的干部也意识到大源小学不迁移也不行。决定迁建大源小学。</p><p class="ql-block"> 1982年,在田心自然村的北面,原大队礼堂(后改为木薯粉厂)这块地修建学校。1983年3月建成,一所比较正规的三层楼房的校舍,结束了满目疮痍的砖瓦房旧学校。学校自归一所校园封闭,校外人员、牲畜再也不会闯入校园了。</p><p class="ql-block"> 原来的校办工厂自然没有了。教学质量自然上去了。1984年我把学校的各种册籍资料和学校档案资料全部整理,建立健全册籍资料和档案管理的管理制度,得到文教办的肯定和表扬。</p><p class="ql-block"> 后来杨宝林校长调离了学校,由陈锦章当校长。</p><p class="ql-block"> 1988年,太和镇又办了一所也叫太和中学的正规初中,又调我到这所中学任工会主席,教务员。离开了大源小学。</p> <p class="ql-block"> 转眼到了2003年,我退休回来老家。我的家距大源小学不远,在我家楼顶天面也看得到大源小学升的国旗。</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的两个孙也在大源小学读书,当爷爷的免不了接送孙儿上学和放学,天天都看到大源小学的容貌。</p><p class="ql-block"> 我离开大源小学以后,学校又添建了一座教学大楼。</p><p class="ql-block"> 撤销了贤庄分校和中约分校。</p><p class="ql-block"> 在黄庄和大源卫生站后面修建了两座教师楼,是村委牵头教师集资修建的教师宿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时也会到学校参加一些活动。</p><p class="ql-block"> 一次,当时读四年级的孙儿开家长会,他爸爸要上班叫我代替他去参加家长会。在会上我发现教室的黑板已经是电子黑板。方便了板书,大大方便直观教学。我在米龙小学当校长时,12个教室已经把10个教室建设了有电脑、视频仪、投影仪三位一体的教学设备,已经领先很多学校了。退休几年后,看到大源小学教室设有电脑和如同黑板三分之一大小的显示屏。</p><p class="ql-block"> 大源小学很重视素质教育,经常组织各种文体活动。2010年元旦,学校举行庆祝元旦的文艺汇演。五年级有个节目情景剧《爷爷的生日》,需要一位长者饰演爷爷。校长谢秀萍想到了我,要求我参加学校活动,饰演爷爷这个角色。我想大源小学是我的母校,我的孙也在这学校上学,答应了。哦,原来饰演孙子的不是别人,原来真的是我的孙子廖嘉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个慈善机构广州励青助学促进会,每个学期结束,都给优秀学生进行奖励,也给贫困家庭学生送给慰问金。</p><p class="ql-block">我的孙儿廖嘉乐学习成绩不错,连续几个学期都得到励青助学促进会的奖励。有一次颁奖会上,我也参加了,感到学校能引起该助学促进会的重视,说明学校影响力不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9年夏,白云区退休教师协会由会长苏国成带队,我等几位常务理事一起到大源小学调研,校长温秋银热情接待了我们,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工作,取得的成绩,还告诉我们迁建学校即将开工,这是一件大喜事。由于大源小学面积太小,教学场室远远达不到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标准,必须要迁建。迁建意向已经讲了好几年,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没有动工。现在动工在即,皆大欢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新?的大源小学终于落成了。2021年9月1日,举行新大源小学落成暨2021学年开学典礼。校园内锣鼓喧天,醒狮起舞。参加庆典的每位嘉宾、老师、学生和家长代表个个笑逐颜开,喜气洋洋。大源街、太和镇教育指导中心、大源村领导、家长代表等嘉宾参加了典礼活动。</p><p class="ql-block"> 庆典首先由礼宾升国旗,全场高唱国歌。一年级新生点志明理。各级领导致贺词。</p><p class="ql-block"> 大源小学从今开始又进入新的时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老师的精心培育,家长和村民的配合,学校一定越办越好,蒸蒸日上,人才辈出,为国添彩。</p> <p class="ql-block"> 廖桂华 2021年教师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