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孩提爱春,因着万物向荣;少年爱夏,所谓热烈深情;而余多爱秋,独它清丽温婉,沉静内敛,像赵雷的民谣,悠长平缓,像杜甫的诗歌,适合在某个落雨的深夜轻吟。</p><p class="ql-block"> 秋日的下午,沿着蜿蜒的八宝河畔徐行,两岸的稻子收割将尽,农人们披着金色的夕阳,在一望无际的稻浪中,挥舞着镰刀,收割着这一年的风霜雨雪,把这三百多天里最好的阳光雨露包装封袋,运载回家,他们看着一袋袋金灿灿的谷子,一张张早已被云贵高原那狠厉的紫外线晒伤的脸上,露出疲惫而欣慰的笑容,是呀,怎能不疲惫呢!冬耕春播,夏长秋收,辛劳一年的汗水与期盼都在这里,欣慰的是,这一年的天与地,风调雨顺,结出的谷粒颗颗饱满,对于农人来说,仓廪充实,则内心踏实,尤其是从忍饥挨饿的年代走过来的老长辈们,他们对粮食有一种特别的深情。很多老农,即使早已过上了不再缺食少粮的富足生活,可只要家里堆放着满仓粮食,他们便是看着,心里就欢喜踏实。也许,这是时代疼痛的记忆造成的后遗症。</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农人们依旧在田里不停忙活着,沿河两岸,运载谷子的小三轮车你来我往,徐徐驶过,虽然沿岸道路狭窄,坑洼不平,但老农们车技不差,稳稳当当地来回穿梭着,偶尔会车时,点上一根,聊聊今年的收成。驾车的往往是年岁五六旬的壮家老人,老头老太齐上阵,论三轮车技,谁也不逊色。因为青壮年外出务工,故而照管孙儿、收种庄稼的担子便落在了他们肩上。好在,如今小镇农业机械化程度渐高,部分可以代替手工劳作,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留守老人们的劳动强度。天色渐晚,两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子,穿着水桶靴,驾着小三轮车从桥上经过,后面跟着另一辆由老奶奶驾着的三轮车,车上堆难了她这一天的收成,奶奶的两个孙子,一个九岁,一个十一岁,放学回家后,看不见奶奶,便找到田里来,“当奶奶不容易呀!”老人家笑着说,那笑容里,有着我们普通人最真实的无奈与幸福。</p><p class="ql-block"> 太阳西沉,晚霞烧红天际,也坠入河中,水天一色,尤其美丽。已经收割结束的田里,稻茬像一个个暮年壮士,从春到秋,打完一场旷日持久的硬仗,终于可以歇下来,却偏又不肯歇,他们还想留给人间最后的美好。从稻茬旁路过,细嗅,其散发出阵阵清香,这干净的香,给人以安神之感,仿佛回到小时候某个放牛的周末,在稻杆堆上睡着的秋日下午。</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凉意渐生,这秋意日胜一日,令人满心欢喜,又因不舍而生忧无限:美好的季节,美好的秋景,在时间瞬逝中,总显得太过短暂。前一天还是迎风起舞的稻浪,第二天便只剩下光秃秃的稻茬。秋天不比别的季节,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一日之内的早晚温差,几日内的气温差,总让人觉得,这秋天的日子,比其他三个季节的日子更不经过,能细微感知到时间在指尖流走,大概如此。这几日,我总喜欢在没有晚课的时候去河边,试图抓住指尖的秋,总希望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太阳落山的时间晚一点,再晚一点。</p><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河岸两边由刚才的喧闹回归宁静,在河边或劳作,或散步的人群都回了家。一抬头,半枚秋月在如水的夜色中浮出,清瘦却明亮,水鸟欢叫嬉戏,真好,这里是它们的天地,而我只是舍不得回去,为这静谧的秋夜。</p><p class="ql-block"> 微风拂过,岸边的芦苇沙沙响动,柳枝依旧柔美婀娜,这样的夜晚,竟生出些许“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意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