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事件记录</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5日,重庆谈判。</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5日,党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指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决定毛泽东等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谈判。</p> <p class="ql-block">中国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较量。</p> <p class="ql-block">重庆谈判历史照片</p> <p class="ql-block">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周恩来和司徒雷登会面。</p> <p class="ql-block">当年共产党领导人和将领</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p> <p class="ql-block">朱德,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任弼时,<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王若飞,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委员会书记。</p> <p class="ql-block">叶子龙,毛泽东秘书。</p> <p class="ql-block">胡乔木,毛泽东秘书。</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人员</p> <p class="ql-block">蒋中正,字介石,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p> <p class="ql-block">张治中,字文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p> <p class="ql-block">陈训恩,笔名布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二处主任。</p> <p class="ql-block">戴笠,字雨农,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底,国民党重新秘密印发反共的《剿匪手本》</p> <p class="ql-block">1945年国共两党在重庆和平谈判,10月10日,在重庆谈判一个月后,蒋介石同意了双方的意见,并在《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上签了字,史称《双十协定》。</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在《双十协定》中已经明确提出,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胜利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为第一基础,建设独立自由和平之新中国,实行三民主义。</p> <p class="ql-block">换言之,就是你承认我,我也承认你,现在日本侵略者已经被我们打败,接下来应该是和平建国,让老百姓过上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但蒋介石左想右想,总觉得自己才是胜利者,他承认毛泽东是个奇才,但他始终不相信,他认为的这个“土匪”可以战胜自己,而且还和平谈判。所以,他综合三点,发动了内战。</p> <p class="ql-block">一,自己曾是黄埔军校的校长,毛泽东曾是宣传部长,他不相信枪杆子打不过笔杆子。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430万,解放军127万,他认为自己有胜利的把握,三,当时国民党部队的武器占优。</p><p class="ql-block">内战开始后,蒋介石彻底傻眼,自己的军队越打越少,毛泽东的部队越打越多。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290万,共产党军300万;三大战役打完、渡江战役前夕,国民党军204万,共产党军368万;大陆解放后,共产党军达到550万,国民党军台湾部队50万。</p> <p class="ql-block">1949年12月13日,是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天,临走的时候一度心痛,他多次自言自语:为什么我会输给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双十协定》刚签订,蒋介石便调集百万大军在华北华东和东北大打出手,迅速控制交通要道,抢占东北各大城市。</p> <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25日起,国共在东北第一战打响。</p> <p class="ql-block">1946年3月27日,由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组成的三人小组签订了《调处东北停站的协议》</p> <p class="ql-block">但是过了三天,蒋介石就集中十一个师的兵力从沈阳地区分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向东北民主联军发起进攻。</p> <p class="ql-block">东北联军</p> <p class="ql-block">林彪,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p> <p class="ql-block">罗荣桓,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p> <p class="ql-block">刘亚楼,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p> <p class="ql-block">陈云,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p> <p class="ql-block">黄克诚,东北民主联军西编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p> <p class="ql-block">1946年5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练兵问题的指示》</p> <p class="ql-block">1946年6月26日,全面内战爆发。</p> <p class="ql-block">1946年7月,土地改革运动。</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人员</p> <p class="ql-block">郑洞国,国民党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p> <p class="ql-block">郭汝瑰,国民政府国防部第五厅副厅长。</p> <p class="ql-block">陈诚,国民党军参谋总长。</p> <p class="ql-block">1946年9月,毛泽东要秘书致电南京中共代表团与中共驻北平军调部请即刻向国民党及美方提交备忘录,如彼方攻张家口即表示最后决裂,一切后果由彼方负责并公布备忘录。</p> <p class="ql-block">1946年10月,国民党博作义进攻张家口。</p> <p class="ql-block">1946年10月11日夜,聂荣臻部主动撤出张家口,12日傅作义部全面占领张家口。</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头四个月,人民解放军执行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作战方针,共歼国民党军29.8万余人,取得了依托解放区实行内线作战歼灭优势装备之敌的初步经验。</p> <p class="ql-block">1946年11月16日,蒋介石不顾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的反对决心撕毁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在南京强行召开国民大会。11月16日,周恩来在南京梅园新村举行记者招待会,发布书面声明表示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一手包办的分裂的国大,不久周恩来携中共代表团愤然离开南京回延安。一个多月后马歇尔也从南京乘飞机返美,结束了他一年左右的调停任务。</p> <p class="ql-block">1947年12月30日,蒋介石重谈和谈老调,同时向各战区发布命令部署上半年的作战任务,试图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p> <p class="ql-block">1947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正式提出一个惊人的论断,革命高潮将要到了。</p> <p class="ql-block">1947年2月7日,蒋介石在南京发表讲话回应毛泽东的“革命高潮”。</p> <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3日,蒋介石命胡宗南率大军二十五万人,从南西北三面进攻陕北解放区,自此,国民党从全面进攻改变为向陕北山东两翼重点进攻。</p> <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在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的环境中,党中央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转战。同时陆续将部分中央机关撤离陕北。</p> <p class="ql-block">中央领导人从革命的全局出发从整个站略考虑,仍坚持留在陕北,这不仅牵制住胡宗南二十万大军,对解放区军民和全国人民尤其是处在患难之中的陕甘宁边区人民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p> <p class="ql-block">胡宗南进入延安。共产党留下字条“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不能退,奈何,奈何”。</p> <p class="ql-block">1947年5月,延安真武洞一个月打了三次大胜仗。</p> <p class="ql-block">1947年5月,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山东蒙阴良岗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基本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p> <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住力发起鲁西南战役,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防线,揭开了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1947年7月22日,陕北靖边县小河村扩大会议,是解放战争处于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为形成“中央突破两翼牵制”的战略进攻态势创造了条件。</p> <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庚、谢富治集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一个品字行战略态势,使中原地区由敌人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p> <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7日,蒋介石到延安。</p> <h2>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布</h2><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于1947年10月10日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又称《双十宣言》。由毛泽东起草,朱德、彭德怀署名。《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1948年9月16日~24日,8天时间功下济南。此战人民解放军以伤亡2.6万人为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军10万余人,俘虏王耀武等高级将领23名。</p> <p class="ql-block">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第一个攻克十万重兵据守的大城市经典战役,开创了大城市攻坚的先例,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军据守大城市进行顽抗的信心,增强了解放军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信心。</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辽沈战役</p> <p class="ql-block">1948年9月初,中央军委和东北野战军达成共识,对长春实行围困战,东野主力南下先攻锦州,伟大的三大战役的第一枪即将打响。</p> <p class="ql-block">1948年秋,锦州外围白老户屯,一连全体指战员在敌人飞机、大炮、坦克组成的立体火网,激战16小时,打退国民党军一个团兵力的15次进攻,为解放锦州创造了有利条件,战斗结束后,一连辛存的37位同志被誉为老虎连37勇士。</p> <p class="ql-block">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辽沈战役在52天激战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1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辽沈战役指挥官:</p><p class="ql-block">解放军指挥官:林彪,罗荣桓</p><p class="ql-block">国民党指挥官:廖耀湘</p> <p class="ql-block">林彪</p> <p class="ql-block">罗荣桓</p> <p class="ql-block">廖耀湘</p> <p class="ql-block">2、淮海战役。</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解放军投入官兵66万人,加地方武装40万人,国民党军兵力理论满编值80万人。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指挥官:总指挥:粟裕;司令员,刘伯承;副司令员,陈毅;前委书记,邓小平</p> <p class="ql-block">粟裕</p> <p class="ql-block">陈毅</p> <p class="ql-block">刘伯承</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p> <p class="ql-block">3、平津战役。</p> <p class="ql-block">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948年11月29日发起。从1948年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p> <p class="ql-block">北平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古城,为防止历史文化古迹遭受炮火破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中共中央决定争取和平解放北平。随着淮海战场的全面胜利和天津的顺利解放,傅作义不再犹豫,决定要走和平道路,同意《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的要求,到1月31日,驻北平的国民党军全部撤到城外。随着解放军的入城,北平解放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平津战役的特点之一,利用“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战术分隔包围,各个击破。平津战役的特点之二,“北平方式”为和平解放树立了典范。</p> <p class="ql-block">平津战役指挥官:</p><p class="ql-block">解放军指挥官:林彪(权力最大)、刘亚楼、罗荣桓</p><p class="ql-block">国民党指挥官:傅作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刘亚楼</p> <p class="ql-block">傅作义</p> <p class="ql-block">扩展资料: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组织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战略决战,使国民党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不少国外军事史学者对此反映“很难理解其中奥秘”。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挥人民解放军,通盘谋划战略、缜密部署方案,一环紧扣一环,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善于正确采纳前线指挥员的作战意图,使战役能很好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指挥员的积极性,谱写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壮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电视剧《大决战》主题曲歌词</p><p class="ql-block">你看 远方如昨</p><p class="ql-block">那些故事依然还记得</p><p class="ql-block">烽烟之下 </p><p class="ql-block">千万里数不清的长路</p><p class="ql-block">谁曾跋涉</p><p class="ql-block">你看 九州寥廓</p><p class="ql-block">那些丰碑永远都立着</p><p class="ql-block">山川之下 </p><p class="ql-block">千万人曾企盼的黎明悄然来了</p><p class="ql-block">每一寸土 都有人奔赴</p><p class="ql-block">每一寸天 都以生死来守护</p><p class="ql-block">每一寸心 都将人间正道浇铸</p><p class="ql-block">留下一页不朽千古</p><p class="ql-block">你看 锦绣江河</p><p class="ql-block">那些岁月铭记了勇者风雨之后</p><p class="ql-block"> 千万次坚信过的黎明从此来了</p><p class="ql-block">每一寸土 都有人奔赴</p><p class="ql-block">每一寸天 都以生死来守护</p><p class="ql-block">每一寸心 都将人间正道浇铸</p><p class="ql-block">留下一页不朽千古</p><p class="ql-block">每一寸步 都无畏艰楚</p><p class="ql-block">每一寸光 都以血汗来担负</p><p class="ql-block">每一寸心 都将人间正道浇铸</p><p class="ql-block">留下一页不朽千古</p><p class="ql-block">每一寸心 都将人间正道浇铸</p><p class="ql-block">留下一页不朽千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