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坞旧称金溪乡,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有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更有浓郁的地方色彩。<br>西坞布局很有特色。东南西北四条河流如“井”字型把镇围了起来,并且河上有多座式样不同的石桥,名为聚义桥、聚星桥、当店桥、堰桥等,一对“钥匙桥”呈直角状排列,即居敬和小居敬桥。其中船坞旁的居敬桥容貌依然如古,三孔石拱桥面上,36只栏柱顶隔朵莲花隔只狮头,十分壮观。同时河水清澈见底,夏天时孩童嬉戏于水中,颇有江南水乡之雅,河的两岸有古树(香樟、枫树)群,每逢初春细雨时节,整个古镇活似一幅烟雨江南的水墨画。<br> 时至今日,镇上仍保留着许多古宅古弄古墙门,房屋布局十分讲究。房子以木结构畚斗楼为主,清一色的黑瓦青墙,大多朝东西方向展开,层次分明。小弄皆由红石板横铺成,平直整洁。弄与弄之间大多以“马头墙”相隔,有防火墙作用,这是古人的一种智慧。整个水乡古镇有一种大气、开放蕴涵其中。临弄的窗户是造型细致雕刻讲究的石结构,漫步其间,一种怀古之情会油然而生。 在南北方向的中轴路上有一条通道,屋与屋之间都有廊檐相连,这条通道在六、七十年代时依然存在。若在倾盆大雨之中,你从镇北走向镇南,穿过10弄22个墙门,不会滴水沾衣。 西坞古镇曾有“小宁波”之称,民间一直有“小小奉化城,大大西坞镇”的说法。因为过去陆路交通不发达,多是羊肠小道,达官显贵除坐轿之外,主要靠水路远足。由于奉化江是奉化往宁波、杭州的最大水路,而奉化江的一头正连接着西坞古镇,因此交通便利。当时的大桥一带甚至象山、宁海的不少人步行到西坞,转乘船,到外地求学谋生。因此,镇上商贾云集,市面繁荣。 如今,西坞街道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打造以水乡古镇和文旅协同发展为特色的美丽城镇宏伟蓝图迎来新的征程,这里已成为一方投资热土,水乡西坞将一天比一天更朝气蓬勃。<br><br>作者:邬烈中<br><br><div>作者简介:邬烈中,盘龙公裔孙,西坞邬氏十九世,祖居聚星桥弄。青年时期应征服役海军某部,后转业到北京,历任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副秘书长、东城区司法局局长等职务,副司局级离休。<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