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中外经典 滋养万般人生——白银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读书分享(一)

温温呢呀🧸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陶行知文集》读书分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分享者:温佳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精神,来自于阅读,在阅读中,我们见证每个人的成长;有一种力量,源自于阅读,在阅读中,我们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有一种智慧,承载于阅读,妙悟方明;有一种理想,寄托于阅读,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  过去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今,时代发展了,“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激起受到信息浪潮冲击的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知识的“源头活水”,要不断给自己“增氧”、“充电”、“扩容” 、“刷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实践、分享。</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要向大家分享的是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陶行知文集》</p> <p class="ql-block">  里面的内容让我深有感触,很多观点和我们的教学紧密相连,而且讲述确切适用,虽然时过境迁,但这本书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创新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p> 《教学合一》 <p class="ql-block">  比如这篇《教学合一》,陶行知先生认为有三个理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span>想到自己的教学课堂,深感惭愧。“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会挣扎着不肯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主动去吃米”,教师让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的越充分,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就越大,学习效果就越好。</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span>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学生学习上“苦恼太多”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是因为不喜欢这一门学科,不喜欢教这门学科的老师。尽管我不完全苟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但老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不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不及时对自己教学做调整和改进的话,他肯定是“教不好的老师”,新课程要求我们“因材施教”,这需要我们如陶先生所言认真去思考如何“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span>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一个有着广博知识的老师,可以让课堂更加精彩、有趣。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多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甚至在某些方面,学生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学生“终身学习”,我们更要在“终身学习”方面身体力行。言而总之,教学合一就是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教学相长。只有做到教学合一,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的教学才是真教实学。</p> 《活的教育》 <p class="ql-block">  比如《活的教育》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的教育。陶先生深信小孩子是有能力的,即使差一点,也可以去锻炼,本领是锻炼出来的。为了使有特殊才能者的幼苗不致枯萎,陶先生认为“我们就要顺着他这种天然的特性,加以极相当的辅助和引导,使他一天天进步,万不能从中有所阻碍或停滞,不使进步,把它束缚起来。”</p><p class="ql-block"> 而“活的教育”的要求则是:<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要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3)“要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  陶先生说:“<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span>” 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焕发师生的活力,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首先要焕发师生的学习活力。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只有同时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其次,“师生”和谐,充分参与。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和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师生”和谐的关键是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融,而情感因素正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因此,活的教育应当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再次,自主、合作、探究结合。</p><p class="ql-block"> 心理学家奥托指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人的创造潜能,仅仅是每个人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活的教育就必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思想主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让课堂学习成为孩子们自主展现自己自尊、自信、自强、自创的人格精神的平台。</p> 读后感言 <p class="ql-block">  陶先生说:“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要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 那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积极挖掘教材“活的因素”,教材本身容纳着无穷无尽的人类智慧,我们要复活教材中原先就是“活的东西”,挖掘教材“活的因素”,把枯燥的文字表达为一种活生生的、形象具体化的东西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所接受。</p><p class="ql-block"> 因此在备课中,就要研究如何把教材中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无声的变为有声的,静态的变为动态的,把教材中能够反映“变化”的内容,用生动的画面去勾勒。其次要了解学生实际,分层次备课。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教育儿童,就要以儿童的力量为转移。有的儿童天资很高,他的需要就大些;有的儿童天资很钝,他的需要就小些。因此备课中首先需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查他们学习上的差异,在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后备课,并且要按学生能力差异分层次备课。</p><p class="ql-block"> 分层备课不仅体现了活的教育思想,而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了每个具体的教育对象。分层备课,要研究不同认识层次,不同个性特点儿童的“个性差异”,按他们的需要备课,这是“活的教育”对我们备课的更高要求。细细体会和理解陶先生关于“活的教育”的要求的论述,我们更要做到相信自己的教育对象是有生命、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进行填鸭式、注入式教育。</p> <p class="ql-block">  读了《陶行知文集》,我们深深感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留给后人极其宝贵的经验财富。在我国教育和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愈来愈显示着它永恒的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创新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  读书,是一种浸润,洗去一身疲惫,留下满腹书香,读书,是一种享受,享受阳光的明媚,享受深邃的磨砺。以书相伴,是心灵上的洗礼,以书相知,是精神上的慰藉。让我们的校园弥漫阵阵书香,让书香伴我们一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审稿:王亮</p><p class="ql-block">分享:温佳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语文教师,白银区常洁瑶名师工作室种子教师,连续三届十一中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20-2021校级教坛新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

学生

教育

教学

陶行知

备课

学习

我们

先生

师生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