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牵挂

林思出尘

<p class="ql-block">主题:渐行渐远的牵挂</p><p class="ql-block">编辑:林思出尘</p><p class="ql-block">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p> <p class="ql-block">9月6日,孩子从家搬到了学校。于是,心便不再只属于家······&nbsp;</p><p class="ql-block">回到家中,少了孩子的呼唤(妈妈前妈妈后)。甜甜在家喜欢到处放的是书(乱)战争就此开始,甜甜住校了连那些争吵和烦恼的日子也渐行渐远了,书桌上渐渐落了灰尘。突然间,年纪轻轻的家长就成了“空巢老人”,下班之后才发现往日有规律的回家做饭,现在都改成早中吃食堂饭,晚餐随意解决了。两个大人坐在沙发上开始唠叨孩子现在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吃的饱不饱,穿的暖不暖,军训的累不累,学习认不认真……</p><p class="ql-block">同事说我天天关注学校各种信息,旁观者或许不明白,家长为什么会执着地爱上一个陌生的学校,为什么白天黑夜惦记着那个陌生的地方。不是因为那里物华天宝,只是因为那里有自己最心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群里看到一位妈妈的文字,感同身受,分享一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于是就拼命地加群,加各种和学校和孩子有关的群,没事的时候都是母亲在里面说话,父亲偶尔搭话。在家对着家人唠叨,生活在东西南北的家长爱对着群唠叨。</p><p class="ql-block">每天最喜欢看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相关平台发的一些排队用餐、训练时的照片,虽然一眼望去几乎分不清谁是谁,但是家长依然喜欢一遍遍地在发出来的照片中慢慢查找。</p><p class="ql-block">如果有家长去探望,群里照片、视频就会多了起来,像一片片雪花,像一处处风景,像一缕阳光。不同场景,不同姿态,家长们会看着、讨论着,看到照片就像亲眼看到了孩子,亲眼看到了孩子周围的环境。</p><p class="ql-block">现在真的是人以群分,学生有学生的群,与之匹配的是家长群。群里的家长已然没有了自己的姓名,都自觉地改成某某爸爸或者某某妈妈,在这样的群里,大家没有尊卑贵贱,也没有富有寒酸,大家只有一个身份——学生家长。</p><p class="ql-block">群里有潜水的,也有偶尔冒泡的,最惹人喜爱的还是那些话痨,多半是孩子的妈妈,人数不多,三四、四五个,她们总是能从各种途径获得孩子的各种信息,然后在群里热烈地交流,透过手机屏幕,都能看见她们眉飞色舞、兴趣盎然的模样。</p><p class="ql-block">看到群里分享的照片,即使没有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班级的照片,甚至学校的新闻,乃至那个学校的任何消息,都会打起精神来认真品读。</p><p class="ql-block">儿行千里母担忧,“空巢”之下的中年人更是牵挂着不在身边的孩子,随时都想知孩子的冷暖,懂孩子的喜悲。</p><p class="ql-block">孩子在的地方,就是家长们日夜牵挂的地方,不管是天涯还是海角。不论那个学校在哪个角落,只要是孩子在那,那个学校在家长的心中就是优秀的,就是最好的场所。</p><p class="ql-block">西风落叶,秋意正浓;</p><p class="ql-block">心有所属,无问西东"。</p><p class="ql-block">简简单单的文字表达了内心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路漫漫其修远兮,愿犬女将上下而求索 。</p> <p class="ql-block">9月9日竞选班干部,看着甜甜灿烂的笑容,我的心都化了</p> <p class="ql-block">9月8日我去学校看甜甜,<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学校的走廊和操场上等甜甜下晩自习课等了近三个小时,</span>见面的拥抱,甜甜严肃的批评我怎么不吃晚饭,又暖心的帮我买面包拿牛奶,感觉孩子瞬间长大了</p> <p class="ql-block">9月7日甜甜借同学妈妈手机给我打电话,隔着手机屏幕也能被孩子们的笑声感染了,孩子们像认识多年的朋友相处融洽。<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妈妈:"甜甜怎么穿睡衣去军训,你不是带了四套衣服吗?"甜甜:"同学们,你们说我的衣服像睡衣吗?"同学们:"一点点像"。甜甜:"一点点像没关系"。甜甜大大咧咧,</span>不拘小节的性格像女孩子吗?</p> <p class="ql-block">怀念和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此时凌晨了无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