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自由蓬勃之路

晚航

<p class="ql-block">济宁学院附中分校区2019级七班:想想</p> 青春意味着什么? <br>  在中国建党百年之际,一部以建立共产党为主旋律的影片《觉醒年代》悄然走红。它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改名《新青年》,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为起点,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我们领略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br> <p class="ql-block">  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的《青春》一文,令我感慨颇深。它寄托着李大钊先生在那个风雨漂泊的年代,对当代青年们承担历史使命提出的期望,与自己甘愿为民族和国家献身的热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守常先生的青春就像一支绚丽舞曲,跳动着红色的音符。青年时期,他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他出国留洋后,义不容辞地回到祖国,来到兼并包容的北京大学,与陈独秀等人寻找爱国救国之路。他劝解青年: “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他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那就像一盏明灯点亮了前方坎坷的道路。他在《新青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鼓动青年发动五四运动维护真理,誓死与强权抗争到底。在新文化运动的带动下,一大批青年人罢课罢工、游行示威,走到历史的前台,吹响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号角,开启了新民主革命的征程。以张作霖为首的丰系军阀发动武装政变,全城笼罩着白色恐怖,在这种情况下,他冷静沉稳地转移其他同志,自己坚持留在北京工作。被军阀逮捕后,他从容不迫,临死前坚定地留下一句:“我的肉体虽死,精神永不灭”的壮志豪言。他因信念而坚定不移,因信念而勇往直前,为党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青春意味着什么?“宇宙无尽,即青春无尽,即自我无尽。”在他看来,在宇宙无穷进化与无限延展的链条中,每一个当下都是青春。青春不单单指年龄,更强调的是一种“生死肉骨、回天再造之精神”,一种“慷慨悲壮、拔山盖世之气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奋斗者,李大钊先生用一生的追求诠释了最美的热血青春,即使肉体覆灭,精神永存。<br>于普通人而言,或许青春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意气风发的少年可以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被岁月侵蚀面容的耄耋老者也不乏浪漫与坚守。<br> 我以为青春之美,不在于懒散闲适的安逸,而在于始终秉持初心,为理想而奋斗。不同的时代,青年肩上背负的责任不同。新时代的我们要敢于打破陋习,勇于突破,攀登更高峰,做一个为国家和民族效力的“新青年”。只有这样,我们的青春才最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