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一直坚信,一个人的三观里,包括但不限于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遇到的人,若恰巧还遇到过一位或数位良师,那实在是三生有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偏僻的乡镇中学来了一个年轻的女老师给我们教语文。那时她中专毕业,还不到二十岁,身材娇小,骑加重自行车带我的时候我先坐上去她就不会骑,她先骑上去我就只能跟着跑好长一段路还跳不到后座上,偶尔用力过猛我们就会一起摔倒,哈哈大笑。更多的细节我已经不记得,当时的我只是隐隐约约感觉到简陋的校舍因为温和年轻会说标准普通话老师的到来突然就有了一丝活力。感谢这个我已经不记得姓名的老师,让我在一瞬间对语文学科的态度从不得不学转变成主动爱好去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因为家庭的原因艰难辗转了几个学校之后,我转到隆坊中学读初中,因为是初二才来的转学生,在班上不大说话,总是带着厚厚的眼镜片抱着厚厚的小说看,偏科严重到数理化很难及格,实在算不上好学生。也是在那个时候,遇见了白白胖胖、温柔亲切的刘老师,我现在都记得她站在讲台上一手拿书一手拿粉笔,全身心投入到讲课中的样子,声音悠扬、眉目舒展,平凡的五官好像会发光。那时我的肠胃极其不好,上课不得不鼓起勇气举手请假上厕所的时候,老师总会温声许我出去,转过头用微嗔的目光看向个别调皮捣蛋满脸都是“某某某又去拉肚子了”促狭笑容的男生。我永远记得老师偶然得知我因为肠胃不好要吃很长一段时间中药,但我住在宿舍,没有熬中药的条件时,她无视我的不好意思和扭捏,大包大揽给我熬了两个来月的中药。将近二十年前的隆坊中学条件艰苦,老师夫妻都在学校工作,还有两个比我小得多的孩子,一家四口住在学校分的一孔窑洞里,做饭取暖全依赖于煤炉。有一天早上我去老师家喝中药,走到门口就看见烟囱里浓烟滚滚,进门发现家里被煤烟笼罩着,老师笑着解释说因为煤烟堵了所以炉子一直生不着,还很歉意地说因为没来得及烧热水让我喝完中药用凉水漱口。我突然意识到早上时间比我紧张多了的老师为了不耽误给我熬药,她都没顾上烧水洗脸。我当时真的是又歉疚又感动,就是那种不学好语文都对不起老师的感觉。幸好,在上学期间基本没有给我的语文老师丢过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后来我去了离家乡一千多公里以外的城市上大学,除了从初中同学那里偶尔听到关于刘老师的只言片语再没有见过她,所以当我时隔七八年在延安街道上偶遇刘老师的时候,感觉像是做梦一样——她一如既往地温柔亲切,拉着我的手问我的近况,得知我住在宾馆第二天就要参加公务员考试,老师立刻跟我说她现在在延安一所学校任教,就在附近租房住,让我把宾馆房间退了去跟她住。那一瞬间我恍惚觉得,我们并没有分开很多年,她还是我善良热情的语文老师,我还是她那个不爱说话但喜欢学语文的学生。因为了解老师的热情里并不掺杂其他,所以我就按照她说的把房间退了去跟她住,我们晚上聊旧时光,聊各奔东西的同学。第二天早上起来,刘老师还给我做了豆豉夹馍让我吃的暖暖和和去考试,带着老师朴实又温暖的心意,我顺利通过了考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高考结束之后,17岁的我本着“要去远远的地方上大学”的非理性原则随意填报志愿。开学时我爸扛着一箱早熟苹果、我妈拉着我的大箱子,我们刚费劲巴拉挤到西安火车站我就开始后悔了,但我没敢说,后来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被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味道闻到想哭......。就这样,我带着我的满腔后悔开始了大学生活,然后遇见了治愈我的吴老师——若没有去那个学校那个班,又怎么会遇见那么好的老师!这么多年,我一直试图用文字而不是事例来描述吴老师但总是词穷,直到有一次我读到张佳伟分析《红楼梦》里的平儿,我突然发现那种带着尊重体贴的善良弥足珍贵又似曾相识,我的老师就是这样的人,既有处世智慧又谦和善良,做他的学生是一件温暖而幸福的事情。以至于在后来的人生里,我总是试图模仿和学习老师,却因为缺乏学识修养和智慧而始终不得其法,笨拙而粗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学毕业之后,我就到了现在的单位工作,十几年的光阴忽而轻缓、忽而飞驰,一路走来五味俱全,但总有良师相伴:有人在我忙中出错的时候教我“急事缓办”、有人启发性教导我如何做个好法官、也有人身体力行教会我多看多听然后独立思考、还有人使我明白终身学习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确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江湖上并不是只有虚伪、谎言和厮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人到中年恰如秋,经历了一些风霜洗礼和岁月沉淀之后,推己及人,才能真正明白良师是生命里多么珍贵的存在。秋天的夜晚,在文字里感念师恩,内心安定平和又温暖。</span></p><p class="ql-block"> 杨李静,写于2021年9月9日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