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开学季,又添一个教师节。第37年教师节,是我回归离开了22年教育部门的第一个教师节,节日来临之际,思绪如潮,感慨良多。</p><p class="ql-block"> 但凡第一,总让人难以忘怀。记得1985年9月10日,首个教师节。是日上午,第一节语文课,作为班主任的我,来到教室,与往常感觉异常,一片安静。迈入教室,但见黑板上 “老师节日快乐!” 幼稚美工大字,同学们齐刷刷站立“朝江老师,教师节日快乐!”那一幕一直镌刻在脑海。此前,对自己职业的节日,作为年少的我,并无此概念。从宁化调回、与我一同进合溪中学的邓寿宝老师却兴奋不已,他告诫我们,要好好珍惜、忠诚教育、当好老师!第一个教师节,合溪乡党委、政府还给每个老师赠送一条毛巾作纪念品。我一直把印着“首个教师节留念1985.9.10”粉红色的毛巾留着不肯用,但因多次搬家,也丢了,成为一件憾事。</p> <p class="ql-block"> 父亲也是教师出身,虽然因家庭成份问题被错打成“四类分子”在家务农,但他对我的要求很高,经常叮嘱我,“当老师一定要尽心尽责,教师耽误一时、学生就会耽误一世”。现在想来,这和习近平总书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是契合的。从教十七年,还算牢记了父亲的教诲,的确没有偷懒、不敢懈怠,尽心尽责教好书、当好班主任、搞好行政工作,也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朝江先”的称呼,就是对自己的肯定。记得在合溪街盖房子浇楼板时,有人叫“朝江先”时,有位阿姨闻声走到我跟前“阿呀,你就是朝江先呀,我以为你有五六十岁了”。时年30岁。</p> <p class="ql-block">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教师时,也算是学校“名师”,辅导过不少学习困难生,但从未做过有偿家教,倒是给一些困难家庭的学生担保学杂费、代办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虽是清贫,但也收获满满:被学生尊重、爱戴是内在的精神财富;成长后的学生们也经常想起老师,有些同学铁定会在教师节打电话或发短信、微信贺信;外出创业的学生逢年过节往往会送些“伴手礼”。在厦门的一位学生听说我想给女儿买商品房,特意打电话问首付钱够不够,不但当即用网银转账借款,还发送地址请吃饭;在信用社工作的学生,则成我周转资金的“pos”机。从教十七年,最大的财富就是一批批可爱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 如今,重回教育岗位,从学校一线教师成了“执牛耳者”。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实现“两个提高”:永定的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教师的待遇和收获感、幸福感有较大提高,无愧于组织的信任、人民的重托和教师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重回教育,得“天时地利人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把保障教师工资收入作为2020年教育督导的“长牙齿”工程,区委、区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付2500万元作为教师综合绩效奖,并在全市率先兑现给中小学教师,并建立了《永定区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长效机制和联动工作机制工作方案》。几位陌生的教师特意发短信给我“从教三四十年,第一次收到区委区政府的年终奖金,太高兴了!”职称,是教师最期盼解决的。及时兑现了符合条件、没有职数的“农村22年、城区27年”教师“先评后聘”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好风凭借力。我深刻感受到,区委、区政府从未如此重视教育工作。特别区委李强书记在9月1日开学第一天检查开学工作,并亲切慰问年轻教师、优秀教师和困难教师代表,并在侨荣职校召开座谈会。区委书记检查开学工作并慰问老师,在这十几年来第一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区委、区政府建立了保障教师工资收入长效机制,成立了全区教育基金会,并积极引导遍布全区各地的各类教育协会、基金会,重点奖励为教育教学工作作出积极贡献的教师,“芳梅奖教金”、“游国权奖教奖学金”等奖金数额较大的奖教基金即将颁发,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育综合绩效奖列入财政预算,课后服务将出台规范性文件,教师收入稳步提升必将成为现实。</span></p> <p class="ql-block"> 重回教育岗位,更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艰辛。老师们全身心地投入,整天身心都在学校、都在学生。特别是参加“礼赞建党百年,师说育人情怀”为主题的永定区庆祝建党100周年教职工演讲比赛,聆听基层教师诉说着一个个教师爱岗敬业的感人故事,让我动容流泪。永定新闻网刊发《教师风采》先进事迹,集中展现了新时代永定教师的精神风貌。“讲师德、正师风,强素质、树形象”活动不仅深入人心,更付诸了行动。在龙岩市中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总获奖人数居各县(市、区)第二,高中组获一等奖人数居各县(市、区)第一,创下了历届教学技能比赛最好成绩,也将带动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提升。五育并举出硕果: 2021届永定一中学子在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学院等名校均榜上有名;城关中学高考历史性突破,考上本科线320人,录取“双一流”高等院校3人。在2021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龙岩市唯一获得一等奖的,花落永定。“重振永定教育雄风,再创永定教育辉煌”已初显端倪!</p> <p class="ql-block">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并指出:“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将其作为追求的职业境界、教书育人的“航海指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坚守树人之志。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教师职业都是平凡的,默默奉献是其基调,注定与一些时尚潮流、浮躁诱惑无缘,要在精神上耐得住寂寞,生活上不追求奢华,笃定身心耕耘育人园地,把整个心灵奉献给学生。</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涵养为师之德。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社会为什么对教师言行有更高的标准期望,其本质是对教师行业发自内心的仰视和尊重,不能简单理解为苛刻的要求。要保持健康生活情趣,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道德力量感召学生,用人格魅力墨化学生,用言传身教滋养学生,最终实现对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塑造。</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力行笃学之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渊博的学识和过硬的内功是教师的基本素养。要勤于学习,苦于钻研,精于业务,因时而异,因材施教,中外相比,古今相较,努力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取精用弘,成为精于教学、善于育人的行家能手。</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常怀大爱之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博爱,一种大爱,一种“亲亲而仁民”之爱。我们要胸怀大爱,心存仁爱,爱护学生,呵护学生,积极鼓励,循循善诱,尽其知而教,无隐无私,尽其心而爱,严慈相济,播撒善良、正直、快乐做人的种子,真正做到温暖人心、点燃希望。</p><p class="ql-block"> 教师节,属于我们的日子!在此,恭祝全区广大教师节日快乐,也祝永定教育蒸蒸日上!</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