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家校共育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也是就读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取得家长的配合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有效的家校联系,教育将难以持续,乃至收效甚微。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需要相辅相成,加强它们之间的沟通互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 二、与家长沟通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 1.以礼待人坦诚相待</p><p class="ql-block"> 人与人之间首先要坦诚。这对老师和家长尤其重要。当教师和家长沟通之时,应有一个坦诚的心态,不保留,不言过其实,不捏造不实之事,将事情的原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知家长。家长和教师之间应建立真诚互信的情怀。互信是家长和教师沟通的基础,展现诚心诚意、抱着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的原则。沟通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沟通时能给予对方适当的反应,使意见的交流顺畅。</p><p class="ql-block"> 2.礼节周到热情</p><p class="ql-block"> 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来学校交换意见,我们应该立即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这个家长的朋友,与家长说话千万不要板起面孔去教育家长或指示家长怎么样,否则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家访时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而家长来访时,我们要起身欢迎,端椅递茶,家长走时要起身相送。在交谈中要使用文明用语,如“请坐”、“请喝茶"等等。这样就会使家长明白你是一个很有道德修养的老师,为彼此间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都必须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衣着整洁,精神焕发会给家长留下美好的印象,也是对家长的尊重。</p><p class="ql-block"> 3.选择良好时机和家长沟通</p><p class="ql-block"> 在家长太忙或自己抽不出时间接待,都不是适宜的时机。有的教师面对学生发生的矛盾而无法解决时,请家长协助,而家长一时抽不出身,而仍然要求家长赶来,结果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使矛盾激化。有的家长来访,而自己又没时间接待,把家长晾一边,结果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使矛盾激化。有的家长来访,而自己又没时间接待,把家长晾一边,只会导致家长牢骚满腹。教师应事先有计划,把双方时间安排好,并事先列出具体谈话内容,然后逐条和家长沟通。</p><p class="ql-block"> 4.职业化的表情一一面带微笑</p><p class="ql-block"> 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教师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p> <p class="ql-block"> 三、不同家长,不同的沟通方式</p> <p class="ql-block">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时我们甚至会遇到一些粗鲁的家长,那就要求我们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p><p class="ql-block"> 1.对于知识型的家长:</p><p class="ql-block"> 一般如实向家长反映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处理的意见,认真倾听。这些家长一般来讲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经常比我们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作为教师应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当然,在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力,要冷静地分析。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一批家长,他们有一定的知识、修养,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这类学生家长交谈后通常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p><p class="ql-block"> 一般见面都要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再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都会有一些闪光点,抓住他们身上的积极品质,那些灏爱型的家长更是希望听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肯定。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老师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学生存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家长,教师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教师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从而主动地与老师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p><p class="ql-block"> 3.对于脾气暴躁型的家长:</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程度不高,“恨铁不成钢”,学生一出现毛病,他们也不加分析就拳脚相向。与这样的家长沟通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谨慎行事。要以柔风细雨式的交谈方式,要让家长知道:老师请家长到学校来并不是希望给自己的学生招来一顿皮肉之苦,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学生。要使家长理解所有这一切,首先就要以情服人,取得家长的信</p><p class="ql-block">任。使他们相信,请他们到学校来并不是为了给孩子以惩罚,而是争取家长的协助,共同帮助学生。对于这样的家长一定要声明:既不能打骂孩子,还要起到教育作用。</p><p class="ql-block"> 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教师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5.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以理服人。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误解和矛盾。</p> <p class="ql-block"> 四、如何让家长接受你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1.语气委婉不唐突</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有诚恳的态度,让家长感到自己倍受重视和尊重,进而乐于和教师分享看法、协助老师解决问题。教师应以诚恳的语言和家长交谈,不嬉笑怒骂、不冷嘲热讽。教师面对家长不能居高临下,我们不要使用"你应该"或“你必须"这样命令性的字眼,而应该说"我认为…”“我觉得”"我需要您的协助"或是征求家长的意见,如“您认为怎样”"您觉得如何?"您的想法是?""您的意见是?“这些婉转、协商性质的词语来拉近与家长的距离。这样家长更乐意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当然也不能过于谦虚,在确定无疑时,语气也应该十分肯定,让家长相信你的意见是不容质疑。</p><p class="ql-block"> 2.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有针对性、要专业、要科学实用</p><p class="ql-block"> 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最重要的是要有建设性、要科学实用。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成绩、个性等,不能模糊不清,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听似全有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听不懂,从而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对教师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一定要对症下药,切实可行,让家长信服。如果我们的建议不科学不合理,在家长心中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积极探索,勤于思考教师工作的艺术十分重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五、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技巧示例</span></p> <p class="ql-block"> 1.您的孩子最近表现很好,如果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下,孩子的进步就更大。</p><p class="ql-block"> 2.请家长不要着急,孩子偶尔犯错是难免的,我们一起来慢慢引导他。</p><p class="ql-block"> 3.这孩子太可爱了,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他,继续加油。</p><p class="ql-block"> 4.很抱歉,孩子受伤了,老师也很心疼,以后我会更关注他。</p><p class="ql-block"> 5.您有这样的心情我很理解,等我们冷静下来再谈好吗?</p><p class="ql-block"> 6.近期我们要举行 XX 活动,相信有您的参与支持,会使活动更精彩。</p><p class="ql-block"> 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一定要把握好尺寸,这样才有利于双方更好的沟通交流,从而解决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