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层次都是同一个法

天鉴🌈

<br> 释迦佛根本没有讲过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法,而是不同层次都是同一个法。因为虽然不同层次的贤圣,在断烦恼与度众生等方面有种种的差别,但是他们所依的都是同一个无为无相的法,都是相信或净信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这个宇宙中绝对的真理,从而知幻而达离相无相的。<br><br> 很多人知道,禅宗的神秀与六祖慧能分别做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偈语。神秀的偈语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照顾自己的身心不被外境所诱惑和沾染,听起来也不错,如此修行也可离欲,也有很大的功德。然而,这个偈语显然是将身心与外境执为实有,并且把身心与外境对立起来,而对立中的一切法,皆是有为有相之法。于此完全相反,六祖慧能的偈语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所谓的菩提树从根本上讲也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树,明镜台也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台,本来无一法实有,又哪里有尘埃可以沾染呢?!对比之下,六祖慧能的偈语才符合佛陀缘起无常苦无我的教法,属于见道之语。<br><br> 诸法皆无常苦无我是为法性,是诸法的共性。也就是不同层次所依的都是这同一个法<br><br> 在《阿含经》中讲,“戒成就比丘当思惟五盛阴”是无常、苦、无我的,“戒成就比丘思惟此五盛阴。便成须陀洹道”;“须陀洹比丘亦当思惟此五盛阴”是无常、苦、无我的,“若须陀洹比丘思惟此五盛阴时。便成斯陀含果”;“斯陀含比丘亦当思惟此五盛阴”是无常、苦、无我的,“斯陀含比丘当思惟此五盛阴时。便成阿那含果”;“阿那含比丘亦当思惟此五盛阴”是无常、苦、无我的,“便成阿罗汉。” <br><br> 所以只要不断地观察缘起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现象即五盛阴,都是无常苦无我的这个世间真理,就可以不断地破除造成苦的原因无明众惑,从而提高层次的。<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