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学平很是不想别人称他为摄影家、摄影大师、摄影大咖。“彭主席”是大家对他的常规称呼,因为他现任萍乡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他说这样也罢,但最好就叫他“彭胡子”。 他的胡须颇有些特点:连鬓带腮长长的,他习惯性的刮去耳根处及上嘴唇部位、修短鬓角至腮的,蓄留下颔的四周胡须,这是一把圣诞老人似的大胡子。的确,在我们萍乡人群里,60岁出头的人留这么一大把胡须者并不多见,敢于这样留胡须的人,必是萍乡人习惯称之的“大脚”。 说他是“大脚”,一点也不差:1956年出生的他,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推荐专家、江西省摄影家协会顾问、江西省摄影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旅游摄影协会副主席、萍乡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原江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政协萍乡市委员会第十二、十三届委员会委员。1982年开始从事业余摄影艺术创作,中国摄影函授学院首届毕业生。1987年举办萍乡首个个人摄影艺术展《彭学平摄影艺术展》, 2000年举办个人摄影艺术专题展《铁道之恋》。 (《铁道之恋》个人摄影艺术专题展作品之一)<div> 其作品《金陵血泪》入选全国第十五届影展,《古坛》入选全国第二十二届影展,《舞傩小子》入选第十二届国际影展,《远方的路》入选第九届上海国际影展,《路》获江西省第十三届摄影艺术展金奖,《渔歌》获江西省第十九届摄影艺术展金奖,《神奇的傩》获江西省第二十届影展金牌,《晨捕》获2008年江西省首届摄影艺术节金奖,《古坛飞雪》获2011年第三届古建筑摄影大赛金奖,《藏袍》获中国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大展金奖,《傩•探魅》获第三届世界华侨华人摄影大赛金奖等。2013年独立制作江西摄影百米长卷《千里赣鄱锦绣图》,被《人民日报》誉为中国最霸气、空前绝后的一幅照片,被评为江西省文化艺术成果奖第一名。《秋晨》、《秋日》、《初冬》三幅作品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收藏。其他系列的艺术作品和摄影专题均在全国专业刊物和杂志发表,成果丰硕。<br></div> 2006年、2008年分获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年度十佳,2007年获大众摄影网十佳摄影师,2008年获《大众摄影》大众之星年终十佳摄影师,2012、2013、2014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西年度十佳摄影人物,2017年被评为全国第四届“中国好风光”优秀摄影师,2018年获得中国第十二届摄影艺术节“摄影英雄”称号。 与他的第一次相识,是我担任萍乡工业学校校长期间的2002年冬季。出于业余爱好,我也拿着照相机来到了芦溪县南坑镇,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全市傩舞表演赛。显然与他们那帮子专业摄影师相比,我当时的内心是焦虑与自卑的。席间,我和他有了简短的交流,还留下了联系方式,这就算我们俩之间的第一次交集吧,我当时并没有珍惜到。 此后,在不同的场合,我们也有机会握手、聚会,尤其2009年1月以后,我分别在芦溪县及萍乡经开区分管意识形态工作,更有多次机会接触到他。2016年9月,我转任到萍乡市文联任副主席,按分工还联系市摄协工作,并同期正式扛起照相机加入摄影行例,这一下便与彭主席进一步相识、相连、相交。 一般来讲,包括摄影家在内的各门类艺术家们,都有一股子傲气,也有一股子脾气,很难与他们打上交道,彭主席也是如此。除正常的工作例会、工作部署与落实过程中的交谈、交往、交流外,2017年的初春,我参加由市文联、市摄影家协会具体承办的江西省摄影家协会“聚集最美江西”摄影创作采风团走进我市湘东区“花香韵山水• 醉美是湘东”乡村旅游节暨东桥镇第十一届油菜花节活动,才标志我和他近距离接触的开始。 <font color="#ed2308"><b>拍出代表自己灵魂的作品,这就是彭学平的内心追求。</b></font> 2017年的初夏,安顺市摄影家协会刘副主席以朋友身份及半官方的名义邀请我去交流、采风。以我的摄影能力和水平还是扛不住的,于是请出彭主席担任团长,一行五人在安顺市五天时间,深入天龙屯堡、旧州古镇、虹山湖等地自由拍摄。没想到,他竟是如此执古,不但将摄影任务排的满满的,早起晚归,还搞得朋友的宴请一推再推。事后彭主席却不忘悄悄的告诉我说:我们搞摄影的人不喜欢这一套。说实在的,只有我认为这五天挺累的,他们四位国家级摄影师拍到了好场景、好照片乐滋滋的,相互交流竟然如此痛快。我心中暗想:糟糕,上了摄影这条“贼船”,套路还蛮多的。 <div><br></div><div> <div> </div></div> 以前摄影是我的业余爱好,所创作出的几幅“作品”,还被萍乡日报以及其他刊物登载,受到周边朋友的频频夸奖,自我愉悦,还不时的偷着乐。如今要朝着加入省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发展,摄影水平、艺术水准就要高很多,看来自己定下的“小目标”比“赚一个亿”都更难。这些天看着他们四位如此的身心投入,我竟无法与他们进行摄影交流,自然也就无话多说。 彭主席似乎看出了我的一些内心波动,有意识的拉着我留在他的身边,告诉我这拍什么、那拍什么、为什么拍它、拍它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主题,并鼓励说我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思想水平,现在就是要想办法通过照相机转化成摄影水平,让照片活起来,拍出有灵魂的照片。这一次,我并没有太多的理性认识,似懂非懂,但安顺之行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h1><font color="#ed2308"> <b> </b></font></h1><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ff8a00"> </font><font color="#333333">彭学平的照片的确是有灵魂的。</font></b></h1><h1><br> 中国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金奖作品《藏袍》系彭学平2007年参加《大众摄影》杂志社组织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洲历时一个星期采风拍摄而成的,生动表现了晒佛节期间藏民的精神风貌,描述和体现了藏民的虔诚,透露出摄影者浓浓的民族情结。</h1> (作品《藏袍》) 同时,还创作另一组《祈福的人们》系列,打破了《大众摄影》只刊用纸质作品的惯例,首次刊用电子文件作品并多版面刊出。 (《祈福的人们》之一) (《祈福的人们》之一) (《祈福的人们》之一) (《祈福的人们》之一) 《军魂--建军雕塑广场(南昌)》这是一组非常震撼人心的作品。彭学平以红色为主系,强调明暗对比、角度选取,影调和色调的运用非常独特,将原本静态的雕塑物拍出动态,仪式感强,鬼斧神工,硬是把雕塑拍成了有灵魂的作品,仿佛让人听到了战争的枪声和呐喊声,看到了战争的硝烟和鲜血,用最普通的场景去诠释了摄影的光和影,把思想融入其中,表达了作者热爱党和人民军队的真实情怀,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军魂--建军雕塑广场(南昌)》之一) (《军魂--建军雕塑广场(南昌)》之一) (《军魂--建军雕塑广场(南昌)》之一) (《军魂--建军雕塑广场(南昌)》之一) 他也正是凭用这组照片获得全国 2018 “摄影英雄”选拨赛PK资格并参加“摄影英雄会”,分入东方摄神队,与其他五个队共计30名选手一起聚集三门峡,最后荣获“摄影英雄”称号,紧接着还出席了第12届中国摄影艺术节颁奖晚会并亮相。 2016年,彭学平收集自己以往多次在坝上的采风照片,编辑成一组《美丽的坝上之秋》美篇,一经发出,好评如潮,摄友们竞相转发。光影绝佳,景色绝美,画面极负立体感、层次感,给人以身临其境、呼之欲出的感觉,直沁肺腑;每帧构图都十分经典,辽阔静谧的旷野,色彩变幻的林木,悠闲自在牛马羊群,层林尽染,诗情画意,出神入化,美不胜收,真是摄影人的饕餮盛宴;天地万物,竟被彭学平用相机表现得如此纯净、如此壮阔、如此神奇,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视觉图像,仿佛角角落落每处都是美,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对美好世界的无限憧憬,让人忍不住内心感动、拍案叫绝。 后来,经过层层推选和遴选,其中的《秋晨》、《秋日》、《初冬》三幅作品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收藏。 (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收藏作品《秋日》) (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收藏作品《秋晨》) (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收藏作品《初冬》) <h1><b> <font color="#ed2308"> 每一张有灵魂的照片一定是拍摄者灵魂的折射,这是彭学平的摄影观点。</font></b></h1> 彭主席经常被全国各地邀请进行摄影讲座。他的课不做PPT,根据主办方的意图,自己列一个授课提纲,用自己的照片来讲述,并不过多的讲述理论性知识,直接就将自己的观点、情感、思想表露出来。在互动环节中,他毫不隐讳地针对听课者提供的作品进行现场讲解、分析、评议,授课生动有趣,让听课者身心投入,自然就受到好评。 有一次在宜春授课的互动环节,一位女性听课者直接提问:这张漂亮的图片,怎么就没灵魂?<br> 彭学平分析讲解: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图片是否有诗情画意?表达的境界是否具有审美艺术价值?是否有深刻的主题思想?一张照片,是你创造出来的,那就是你自己的视觉和思想的结晶。而这张照片看似漂亮,也考虑到了构图、模特、环境等被摄因素,那仅仅只是说明摄影者有一定的技术性、有一定的摄影水平,但没有体现出灵魂。<br> 我反复看这一段现场录像,体会彭主席讲解的内涵,显然我也像当时提问的那位女性摄影者一样,感觉深奥难懂。直至2020年11月,我随同他前往铜鼓县采风,才被他的挚交、原江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原宜春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游泳老师点醒:彭乃古(方言:指小伙子)就是自己做自己,也是个“顽固派”,拍代表自己灵魂的照片。他呀,走哪都能出片,是个摄影奇才,“江西一宝”,是一位有灵魂的摄影人。 (2020年11月,本人抓拍到游泳老师与彭学平在友好交流。) 如果说我当时对游老师所做的评价还认识不够深刻的话,那么同一个月中,我主动申请观摩由市文联主办、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聚焦脱贫攻坚、圆梦全面小康”萍乡市脱贫攻坚主题摄影展图片遴选、审定活动,领略彭主席担任首席评委并引领大家评片、审片、定片全过程中的一言一行,才深深的体会到彭主席关于摄影灵魂的基本思路。 摄影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考虑被摄元素,或人物动物,或山水花鸟,或古建故居,每一个或者多个被摄元素组成一个画面,这个画面被我们摄影人抓拍下来,包括后期的制作,成为一个作品,要表现出什么,这就要考验每一位拍摄者的能力、水平,折射出拍摄者的灵魂。彭主席如是说。 而拍摄者的灵魂是什么?彭主席进一步阐述:拍摄者在具体观察某种事物并随之发生拍摄行为的过程中,其精神、思想、人格、良心、感情等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会在作品、产品中流露出来,最后被评鉴者、使用者认同的价值观念,这就是拍摄者的灵魂。 这几年来,我个人在摄影中也在努力探索和追求,确有不少的困惑。我们摄影是从纷繁的世界中截取时间片段,将三维世界转变为二维平面,转化为视觉图像。那么,摄影器材就如此重要吗?摄影技巧怎样提高?摄影的主题如何追寻?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伴随着我多次与彭主席一起采风、与他交流交往而得到越来越清晰的解答。 2018年的冬季,我们应芦溪县农业农村局的邀请前往该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拍摄蔬菜种植的场景,彭主席执意等候到下大雪的那几天前往。说实在的,对方邀请我们时也没有刻意提出要求让我们一定拍出多少多少张“大片”,犯不着顶着如此恶劣的天气,大家自然有些不爽。在冰雪覆盖的的菜地里,一大早彭主席便率领大家拍摄菜农劳作的场景,原因仅仅是为了追求菜地及周边道路上的雪不被过多踩踏而影响画面的原始性和完整性。毕竟已经是60岁出头的人了,几个小时下来,他这种摄影人的精神足够感人而泣,点点滴滴如言传身教。 此时,似乎连我所拍出的照片都足以感动自己,仿佛一下子顿悟“摄影”:照相机只是工具,技巧自然要到位,镜头后面的那双手、那双腿、那双眼、那颗心才最为重要,心里有生活感受、头脑有知识积累,才可能拍出那张感动他人的照片。 “摄影对象千变万化,摄影的根本要义就是摄影人选择什么。”这就是彭学平对摄影本质的剖析。“我将我眼睛所看到的,头脑所想到的,心中认为美的静物、人物、景物、景色等拍摄下来,定格在照片上。” 彭学平用最为朴实的通俗语言对我说。不得不说,我被他的言行举止所感动。 <h1><b> <font color="#ed2308"> 摄影在于对真、善、美的深刻理解,这是彭学平对摄影之道的看法。</font></b></h1> 2019年10月,彭主席及我一行四人前往福建泉州采风。当我们来到惠安县时,当地的朋友隆重推荐我们去拍摄惠安女,并预约了村民出演相关劳动场景。对于摄影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摄影题材。当彭主席了解到存在商业且不真实行为的时候,他毅然拒绝。次日清晨,便率领我们深入大咋村拍摄当地村容村貌、风土人情、出海而归现场卖鱼交易、修补渔船等场景,以一种平常、实在的眼光和态度去抓拍,体现出当地现实生活,从中展示人们生活中的真善美。<br> 此事对我颇有些触动。我们每个人的审美观都不一样,因而每个人的摄影观也都不一样。如果按照朋友开初约定的拍摄,我们可以出资请上十来位“惠安女”着整齐艳丽的标志性制服来表演配合,所拍摄出来的照片肯定“好看”。是不是“糖水片”很难说,但这一定不是我们所要的。 在我们相对清闲的时候,我专门就此事向彭主席提问:这是不是一位摄影人的审美观察力问题。只见他委婉一笑,扯开了话匣子:我们摄影人的“观察力”实际上都是由文化艺术的修养和文化艺术底蕴来支撑的。每一位摄影师是否具备“发现美的眼睛”,必须在摄影创作中,首先做到真,以一颗平平常常的、实实在在的心去考量社会,而不能用相机去刻求做作,甚至造假;其次就是要从善,以一颗温暖善良的、利他利己的心去体惜社会人情,而不能用相机去刻失善意,甚至做恶;再次就是挖掘美,以一颗发现美、表现美、创作美的心去展现社会情感,而不能用相机去刻损美意,甚至做丑。 说到此时,彭主席显然有一些小激动,他流露出真情的话语,向我说上了这句话,激励我:依你的思想和水平,具有摄影人的审美观察力和发现美的眼睛,你可以努力创作出形式和内容完美相结合的摄影作品,从而深刻体现摄影作品的主题灵魂。我深深地牢记他对我的嘱托,并以此为动力,努力的拍摄,提高水平。 <h1> <b> <font color="#ed2308">摄影在于光和影的有机利用,这就是彭学平对摄影之术的追求。</font></b></h1> “摄影,是用光影写诗。”在摄影界这句话很有名气,我经常在不同摄影书籍、专业杂志及网络文章里看到。但对它的了解,还真是遇上彭主席之后。早期玩摄影的人是通过QQ来进行交流的,随后网络上也有不少专门的摄影网站,例如蜂鸟网、色影无忌、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彭主席的网名就叫“思光念影”,随着他的图片上传,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在圈里这个网名似乎比他的真名还更有名气。 彭主席向我亲口讲述了他的一个故事:2009年秋季,他和萍乡的几位摄友来到坝上拍秋景。在理想的拍摄点上,整个坝上大约好几公里都排满了摄影的人和旅游观光者,大炮小炮的,阵容强大。在等待拍摄时机到临的前夕,一位东北摄影人找他主动唠嗑。当对方得知他是江西人时,便询问是否认识“思光念影”。彭主席指了指自己的鼻子说:我就是。刹那间,这位东北汉子一阵惊讶,兴奋的扯开大嗓门吆喝到:大家快来,大家快来,“思光念影”在这里!“思光念影”在这里! 人群中一下子拥出来百十来号人,围着彭主席又是拍集体照,又是单独合影,把萍乡同行来的几位摄影人挤得老远老远的了。显然,彭主席成了明星,是位大“红人”。我也屡次在其他场合听摄友们讲述相互间发生的趣闻奇事,佐证了彭主席外出采风中多地多次上演类似的故事,已经成为摄影界的美谈。 听完故事,我为之开心。继而,我追问了一句“思光念影”的来由。彭主席不假思索的说:就是日夜思念光和影。一句话道破先机,足见他是如何日夜思索摄影的,仿佛他就是一位时刻为光影而活着的人。 究竟光的运用在摄影中有着怎样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不断追问,力求刨根问底。彭主席十分耐烦的讲述开了:光是穿透万物的。每一种光源代表着一种情感,光产生影,两者的关系在画面中带来变化莫测的感觉,能让照片的影调、风格乃至情绪都发生本质的变化。作为一位摄影师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二者的关系搭配来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展露自己的灵魂。 2021年3月中下旬,彭主席率领我们来到安徽黟县、歙县、徽州等地采风。在石台县姑牛降忽遇傍晚的一场大雨,被淋湿半身的我已经感觉寒冷,正欲打道回府。同样境遇的彭主席,却显得异常兴奋,招呼我守在一片古樟树林中,以一座年岁久远的古石桥为前景,等待着雨后异常光影的到来。 老天不负有心之人,傍晚果然放晴,阳光斜照整个古樟树林,由于空气冷热对流的缘故雾气在溪水上方形成,弥漫着树林,此刻,几位身着传统制服的采茶女开始度过古桥。此情此景让我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化作快门啪啪啪的声响,愉悦的心情将我融入到摄影境界之中,几乎忘却了身体的不适。此刻的光和影,岂止是用“思念”两字能形容,简直就是拥抱。看来对光影的思念,已不仅仅是彭主席的独享,我又何尝不是呢! 摄影,虽然只是一瞬间的表达,但每一张作品都是一个故事。在彭主席的客厅中整齐有序的摆放着三十多册摄影美篇作品打印集,一本本翻阅,细细品味,看到他镜头中的影像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令我感到荡气回肠。透过张张作品,仿佛再次看到彭主席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眼,看到他那瞬间记录的永恒,看到他那集成在照片里的灵魂。 彭学平就是这样一位有灵魂的摄影人。 文:黄薄双;感谢彭学平主席提供个人作品。 (2021年3月,本人与彭学平主席在安徽石台县采风时合影留念。) <b> </b>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