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小创作1</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图</p> <p class="ql-block"> 这是白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我的第一次小小创作,尽管照片不是自己的。</p><p class="ql-block"> 老实说这张照片一开始我并不喜欢,色彩过于艳丽,尤其是背景中的青松和蓝天,有点像宣传画的感觉。看起来虽然构图简单,但是色彩关系十分复杂,斑斓的古树,斑驳的阴影,画面中的石条、砖墙和地面上的落叶,质感表现非常难。</p><p class="ql-block"> 创作不同于临摹,需要从素材中分析、归纳、总结、提炼,从而变成绘画语言来组织画面。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尽管有些迟疑,还得硬着头皮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2021.9.8-13)</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创作《树》 40x30cm 2021年9月</b></p> <p class="ql-block"> 首先对照片按照画板尺寸进行了裁剪,再根据需要对画面进行取舍,去掉了照片中的路灯。</p><p class="ql-block"> 树干用熟褐、生褐、生赭画,树叶用柠檬黄、中黄、黄绿、偶氮橙和钛白。</p><p class="ql-block"> 画作的难点在石砌的树池、斑驳的墙面及质感特别的地上落叶。</p><p class="ql-block"> 树池的石条用赭石、生赭、生褐、土黄画出,白老师修改时增加了浅黄、深红、湖蓝等颜色。白老师说赭石类颜料偏灰,要画出石头的质感需要有亮一点的颜色。树池的重点要分出明暗面,用透视关系和色彩关系推出棱柱的体积感。</p><p class="ql-block"> 房屋明度较高,最前面的屋顶被树叶遮挡,墙面是斑驳的树影,用偏绿的生褐色,露出的墙面用灰白色,下部的房基石条是需要重点刻画的,要设法表现石材表面粗糙的质感。中间的房屋顶部用生褐和钛白刻画出房脊和青瓦的质感,轻点黄绿表现落在上面的树叶。墙面要分出明暗,刻画出房檐,用橙色、黄绿画出斑驳的树影。后面的房屋明度最高,有一个漂亮的雪青色屋顶、淡橙色墙壁和灰色的石头基础,要注意画出石块的质感。</p><p class="ql-block"> 天空用钴蓝,白老师说应该用群青。</p><p class="ql-block"> 创作需要从素材中提炼出画面语言,对初学者难度较大,考验作者的表现能力,同时也<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体现了作者对作品的理解,</span>从中能感觉到创作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再临毕沙罗《彭退斯偏僻住户》</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彭退斯偏僻住户》 布面油画 151.4x200.6cm 1867年 美国纽约古金汉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 法国印象派大师毕沙罗的作品《彭退斯偏僻住户》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幅名画。地平线在画面上部三分之一处,天空是明亮的灰色调,地面上L形的道路将景物分成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山坡和房屋,阳光从右上方斜照过来,在画面中间形成一片金黄色,景物从左向右推向远处。中部为树木及阴影,下部为草地。黄绿相间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坡、橙顶白墙的房屋、绿色的树木和草地,统一在和谐明快的节奏中。</span></p><p class="ql-block"> 上次是用30x40cm画板临摹的,这次用40x50cm画板再临摹一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2021.9.17-24)</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临摹毕沙罗《彭退斯偏僻住户》 40x50cm 2021年9月</b></p> <p class="ql-block"> 按照“先后后前,先深后浅,先大后小”的原则,应先找地平线,画出暗部,找出天空的颜色,再由后往前推。</p><p class="ql-block"> 天空用钴蓝,加黄加紫,通过黑白灰比较确定天空的明度。<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天空左边的明度较高,上部钛白加钴蓝,下部加少量紫,再往下加少量黄。</span></p><p class="ql-block"> 画上部房屋。因天空和暗部的颜料未干,树的关系不好找,只能先画房子,主要颜色有柠檬黄、土黄、赭石、生赭、黄绿、橙色、土红、深红、钛白等。房子要分出明暗面,注意鲜灰的过渡,暗部窗户要画仔细。左边的房屋明暗对比较强,中间和右边的房屋明暗对比相对弱,颜色偏向灰。山坡左侧明度高,右侧偏灰,要画好左侧坡顶树的阴影,树和坡上的草要分开。树的关系不好找,要画出树的体积感,分出明暗面,还要画出树特有的层次和变化来。左边的树明度高,明暗对比强,右边的树偏暖偏灰,对比关系相对较弱。顶部的小树画得要有变化,找出冷暖对比关系来。两组房屋之间的连接部分要画出暗部、亮部、明暗分界线及高光。</p> <p class="ql-block"> 画中部钭坡、树木及阴影。钭坡前部用那坡里黄、橙色,后部用熟褐、土红。树木和阴影要先画地面的阴影,一定要过渡好,使地面看起来平整,颜色不能重了,暗部要穿插亮色。明度要高一点,画出光影的感觉。整体上斜坡和阴影正好组成一个楕圆形。</p> <p class="ql-block"> 画下部草地。大面积用中绿,加少量土红降低纯度,暗部用点赭石,亮部加浅黄,部分加深黄使色调变暖。左侧中间最亮部用点翠绿。</p><p class="ql-block"> 道路用那坡里浅黄,钭坡部分用点中黄、土黄,前部亮部加浅黄,暗部加点白。道路上的阴影也要有冷暖变化,冷色加树枝绿,暖色加土黄。</p><p class="ql-block"> 整个过程要不断关注画面黑白灰构成,不断调整。随着画面颜色的增多,照片的黑白灰关系也在不断变化,比如只画出最深的暗部和地平线时,确定的天空颜色比实际观察到的要深,随着大量颜色的运用,画面铺满后发现原先天空的颜色又变浅了。</p> <p class="ql-block"> 白老师说这幅画是我学画以来的里程碑作品,不要送人,一定要自己保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小创作2</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图</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李书记拍摄的一张李二口长城的雪景,准备画成一幅油画。我也非常喜欢这张照片,角度、构图都很不错,唯一的缺憾是光感不好,长城和周边景物对比性不强,画面缺乏重颜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2021.10.5-10)</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创作《李二口长城》 30x40cm 2021年10月</b></p> <p class="ql-block"> 我决定增加照片的对比度,使长城的形象更加突出,色彩更加丰富。</p><p class="ql-block"> 雪景创作的关键是找细节,找变化,使画面有层次感,把景深推出去。原来我想用冷暖对比和补色对比相结合的方法,把白加柠檬黄、土黄、赭石用在长城左面,白加紫色、群青、钴蓝用在长城右面。可两侧斜坡分别用土黄和群青后感觉不对,颜色较重,显得很突兀,画面发花,调子过于冷。发照片给白老师看,白老师说地面的雪反映的是天空的颜色,偏蓝或偏紫,不能出现黄颜色。我就改用蓝紫两色,近暖远冷,把景深推出去,并不断修改提高画面的明度。</p><p class="ql-block"> 由于调大了照片的对比度,长城的颜色很重,地面的暗部颜色也画成了黑色,画面对比显得对过于强烈。修改时调亮了长城的颜色,地面暗部也调整内为土黄颜色,增加了暖色的面积。</p><p class="ql-block"> 白老师说由于长城的颜色过重,没有画出土的质感,导致画面调子过冷。修改后再次调整长城的亮度,果然好了许多。具体方法是亮部土黄加白,暗部由黑色改为褐色,灰部由褐色改为褐色加土红。</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件作品的创作,我对画面中的几个对比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1.明暗对比。照片中的长城为土黄色,明度较高,与雪地的明暗对比关系较弱,我有意识的增大对比,用象牙黑、熟褐、土红、赭石来刻画长城。后来发现颜色过深,用土黄调亮。</p><p class="ql-block"> 2.冷暖对比。大面积的雪地明度很高,用一种颜色显得过于单调,也不好推出景深,我用紫色和群青来分别体现暖色和冷色,受光面偏冷背光面偏暖,远处偏冷近处偏暖。后来发现颜色有点重,画面发花,不断提高画面的明度,使冷暖部分协调起来。</p><p class="ql-block"> 3.面积对比。由于调大了照片的对比度,前景中山坡暗部的颜色用了象牙黑,发现整个画面冷调子过重,后来将前景中暗部的颜色改为土黄,使前景进一步变暖,增大了暖色的面积,使画面不至于太冷。</p><p class="ql-block"> 4.补色对比。原来在画面中想用补色对比,把长城两边的坡地分别用偏黄和偏紫的雪地来刻画,结果感觉颜色不对,画面十分突兀。请教白老师,白老师说雪地反射天空的颜色,偏蓝或偏紫,没有黄色。此处有冷暖对比,没有补色对比。把黄色刮掉后重画,前景中有一小块可能处理的不彻底,改紫色后老感觉发黄,这就是补色运用不当的一次教训。</p><p class="ql-block"> 白老师常说通过画风景要表达作者的想法,以前我不太相信。这次创作李书记和我用得是同一张照片,李书记的画面显得温暖、和谐,我的画面显得冷竣、苍凉。以我们现阶段的能力,虽然不一定是刻意为之,但画面确实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李书记的长城是“长城边上是故乡”,是“温暖的家园”,我画的长城是“边关冷月古战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再临梵高《收获景象》</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收荻景象》 布面油画 73×92cm 1890年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b></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采用较传统的写实风格,整个画面笼罩在暖色调中。梵高以精确的用色和几何图形似的构图,赋予画面以纵深感。前景呈赭石和橘黄色,中景穿插着几簇绿色矮树丛和一片金黄色的田野,远处露出青山蓝天。黄色田野中,蓝色的手推车和红色的铧犁格外醒目。为了使作品产生纵深感,给人以从高视点远望景色的印象,梵高让天空只占画幅的六分之一。蓝色手推车构成画面的焦点,位于画面正中央。</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用了很多黄色,画里正值夏天,牧草已经收割。黄色的小光晕在这幅画里扩散开来,蓝色的天空也染上了黄色,变成非常醒目的绿色!暗褐色、黄褐色、黄铜色,全在绿色天空的护翼下显得生机勃勃。梵高运用日本风景画家勾勒轮廓的画法和均匀的着色来表现景物。画的前景则是采用印象派的技法,一笔一笔清楚画出来的。画里的人力拖车、梯子、马等都想让人更深入了解这幅画。画里炫目的阳光照得人眼花缭乱,我想这应该就像梵高当时所感受到的一样。</p> <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有强烈色彩的对比和正确的远近法,画得非常坚稳。向远方伸展过去的风景,将梵高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后,安详自信的心情完全表达了出来。这种宁静安详的风景画,梵高此后再也没有画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2021.10.19-28)</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临摹梵高《收荻景象》 40x50cm 2021年10月</b></p> <p class="ql-block"> 天空用湖蓝加白,有些地方再加土黄和微量紫色。</p><p class="ql-block"> 远景中的群山暗部用群青和少量紫色,亮部用明度较高纯度较低的中绿、土黄、紫色等;田野用纯度稍低的柠檬黄和深黄,<span style="font-size:18px;">右半边上部中间有一高光点,</span>左半边麦垛上部的亮部,用纯度较高的柠檬黄,两边的亮部及左半边的树,从上往下按远小近大的透视原理把景深推出去;所有房子左侧墙为亮面,从后往前越来越亮,最左边的房子是一大两小组合,不注意很容易忽视;远景中的树一定要按照先后后前的原则,不要急于求成,要注意树的形状、比例、明暗和颜色。远景部分构成最为复杂,一定要耐心和细心,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每一笔都要交待清楚。</p> <p class="ql-block"> 中景中的人物和车马较多,左上一个农夫正在挥舞着镰刀收割牧草,一匹白马拉着车行走在田地里。用纯度较高的浅黄和纯度较低的深黄和少许橙色。下边是一块绿色的土地,用纯度较低的柠檬黄加少许群青,亮部直接用柠檬黄。右上是一块有房子的高地,房子前面有围栏,一辆棕色的马车停在房前,一个农夫站在马车上卸车,车尾还有一个人。前面的土台子用土红,后面的土台子用赭石和生赭。</p><p class="ql-block"> 中景中部最左侧是一个草垛,草垛前后分别有两个梯子,草垛左面为亮面右侧为暗面,因整体纯度较高差异并不明显,通过加深右侧草垛的边缘线和后面梯子的颜色来强调明暗关系。草垛右边也是一大块收割的牧草。田地左侧用纯度较高的浅黄和纯度稍低的橙色,右侧用纯度较高的浅黄和纯度稍低的土黄。中间有蓝色的手推车和红色的铧犁,是画面的焦点位置,要重点刻画。</p><p class="ql-block"> 中景下部左侧为栅栏围起来的矮树,右侧为灌木。围栏先用稀释的白色铺底,再用群青、赭石、中黄、中红等勾画。树木先用纯度低的中绿、赭石等铺底色,再用群青、黄绿勾画暗部及亮部。边角的空地用那坡里黄、浅黄、橙角等。</p><p class="ql-block"> 前景为花草,纯度较高,直接用各种黄色(那坡里黄、柠檬黄、浅黄、中黄、深黄)、橙色及中红。前面的影子用群青等。</p> <p class="ql-block"> 发照片给白老师看,白老师说景深推出去了,但色彩关系还需调整,柠檬黄不要单独用,与画面不统一。</p><p class="ql-block"> 继续调整画面:中景上部绿色田野用群青颜色过重,过冷,与画面整体不协调,加黄加白使画面亮起来暖起来。中景中部右侧土黄田野颜色过暗,亮部加浅黄使画面亮起来。中景下部矮树中的暖色部分过于暗了,提高明度增强明暗对比。提高围栏的纯度。前景部分地面调得再暖一些。</p> <p class="ql-block"> “近实远虚”和“近纯远灰”的原则在梵高的这幅画里成了一个例外,远山就是画得非常清晰,而且还用了纯色,但是一点也不影响平远的效果。这就是大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临摹列维坦《三月》</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三月》 布面油画 60×75厘米 1895-1897年 现藏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画廊</b></p> <p class="ql-block"> 在这幅《三月》中,描绘的景象是俄罗斯乡间很有生活气息的一个场景。露了半面墙的房屋,虚掩的房门,在门口套好马鞍的马匹。温暖的阳光打下来,让已经慢慢恢复生机的植被,在皑皑白雪中留下了阴影,画面中的墙壁显得异常的明亮。红褐色的土地在这种温暖的光线照射中也开始露出了痕迹。早春的信号最早就是通过诗一般的光线传达出来的,雪变得松软。</p><p class="ql-block"> 对于雪的描绘,列维坦赋予了雪更多的生机,不仅是纯白,而是赋予了它更多色彩,除了裸露的地面之外,还有雪渐渐消融阳光打下来时,雪面上有些许融化带来的阴影不一的明暗变化。这种情形就好像是能让我们听到在远方的已经渐渐消融的潺潺的流水声。</p><p class="ql-block"> 在这幅画作中,列维坦用了很多印象派的技法。这种色块之间的光线明暗变化,细致到毫微,较为整块儿的明亮墙壁颜色以及土地的红褐色,皑皑白雪的雪白色以及雪开始渐渐消融的阴影变化,常绿的松柏绿色以及天空的蔚蓝色,正是这种大块的色彩,都让人联系到了印象派所带给人的那种浪漫以及生机。</p><p class="ql-block"> 其实,真实地生活在早春的俄罗斯,或许你并不会太喜欢。还未褪去的寒冷与渐渐复苏的躁动,露出些许但还未见绿色的土地与坚守冬日的冰雪,温暖的阳光所带来的那种温馨与阴影中的冰冷,所有的这些感官上的触觉都是处于一种相互对立,对抗的,但是在列维坦的画作中,这种对立对抗又统一的和谐在了对初春到来时忙碌的乡间一景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2021.11.8-18)</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临摹列维坦《三月》 50x60cm 2021年11月</b></p> <p class="ql-block"> 临摹这幅列维坦的画是我一直期待良久的事情,但起稿后却打起了退堂鼓,风景画中树比较难画,雪景也不好画,这幅画里不但树的层次多,穿插关系复杂,而且大片雪景很难画出景深感,要命的是画眼上竟是一匹马拉着雪橇,对于没有素描基础的我来说真的太难了。</p><p class="ql-block"> 难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同时也作好了失败的心里准备。先从熟悉的天空和房屋画起,再画地面上的雪及树的阴影,最后简单画出树的位置,看画面的整体效果。</p><p class="ql-block"> 刻画远处的树,为了保证前面大树位置准确,采用穿插画法。远处树的明度较高,明暗对比不强,很难画出树形像,加深颜色远处的树又跳到了前面。树的暗部要深,亮部要明度高、纯度和饱和度要低。</p><p class="ql-block"> 刻画近处的松树,暗部土绿加群青,灰部中绿加赭石、中绿加中红,亮部中绿加土黄,层次愈多效果愈好。</p><p class="ql-block"> 刻画近处的桦树,树干用灰白色,暗部用群青,亮部柠檬黄加白。树顶花穗用纯度低一点的橙色。前面的树干和房子的柱子要用柠檬黄加白画出光感。</p><p class="ql-block"> 刻画地面及雪景,远处的雪地偏灰偏暗,近处的雪地偏紫偏亮,中间的土路偏灰偏深偏脏。雪地要注意细节,细节愈多效果愈好。</p><p class="ql-block"> 刻画马拉雪橇,马的形象要准确,颜色要有深有浅,纯度不能过高。</p><p class="ql-block"> 白老师说树枝边缘和背景的结合部有点虚。我观察原图就是如此,查资料白桦树是先开花后长叶,花穗有白色的茸毛,类似白杨树的花絮,就是这种虚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列维坦的这幅画中广泛运用了互补色对比,如紫色的雪地和黄色的房屋,蓝色的天空和橙色的花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