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南京外,唯一悬挂“青天白日旗”的地方

左大小姐

<p class="ql-block">如果你以为腾冲只是个适合花前月下、休闲放松的地方,那说明你还没有真正走入它的精神深处,品味到它独特的神韵。<br>腾冲的魅力,还体现在它是一个有风骨的城市。且不说它有漫长如江河的历史,单单是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战史,便足以让人体会到这座边地小城的与众不同。所以要品味腾冲的神韵不能不去——腾冲国殇墓园。</p> 【国殇墓园正门】 腾冲国殇墓园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西南1千米的叠水河畔小团坡下,为了纪念1944年收复腾冲的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而修建。这里记载了腾冲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br>8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便是从腾冲打响了胜利的第一枪。当您伫立在国殇墓园的门口,便会感受到这种神圣与庄严,步入国殇墓园,爬上小团坡,站在烈士塔下,才能感受到“国有殇,不可忘!” 【烈士纪念塔】 <p class="ql-block">1944年夏,为了收复滇西失土,打通西南国际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使盟国的援华物资顺利进入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含远征军直属部队)向占据腾冲达两年之久的侵华日军发起反攻,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血战南、北斋公房,接着又在盟军配合下,围攻腾冲城,经历大小战斗80余次,于9月14日收复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座城池—腾冲,全歼日寇6000余人,我军亦阵亡将士8000余人,地方武装阵亡官兵1000余人,盟军(美)阵亡将士19名。</p><p class="ql-block">正是他们的牺性泰献,共同构筑了一部伟大的滇西抗战历史。<br></p> <p class="ql-block">【小团坡】</p> 【纪念碑】 <p class="ql-block">国殇墓园占地80余亩,1945年7月7日落成,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宏大的国军抗日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像】</p> <p class="ql-block">【祠堂楹联】</p> 国殇墓园落成的时间和名称都颇引人深思。<br>1945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八周年纪念日,国殇墓园正式修建落成,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先生取楚辞“国殇”篇名,将这座烈士陵园命名为“国殇墓园”。 【李根源】 <p class="ql-block">【小团坡】</p> 里面掩埋了近万名名滇西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将士和死难民众。<br>要知道那时战争刚刚结束,腾冲还是一座焦土之城,每一块瓦片上都有弹孔,每一片树叶都被洞穿,民众经历了历史上最大的痛苦与灾难。<br>但是,战争结束之后,腾冲人民从没有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勇士们,也没有选择先重建自己的小家,而是很快便选择了小团坡下的这片土地作为为烈士们的长眠之地,并且为之出资出力。<br>小团坡离县城不远,风景秀丽。建造者的初衷正是为了让英烈们依然可以近距离地守护着这座他们为之献出生命的城市,可以遥望人间永远的和平与安宁。<div>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似乎就是为了奉献。而他们当年期望的,正是今天我们拥有的。<br></div> 【战后的腾冲】 【战后的腾冲】 【战后的腾冲】 【战后的腾冲】 <div>之所以说腾冲人民高大,就在于他们懂得感恩,有长远的目光和广阔的胸怀。<br></div>在国殇墓园里面走一走,默诵着屈原的诗句“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让思绪进入历史的通道,为精神增添些钙质,这是腾冲之行最深沉的收获。<br>铭记历史,才会更好地热爱外面那个火热的世界。当我们为现实中的问题和欲望而心绪烦乱之时,想想那些年轻的灵魂,也会平静许多。<br> 墓园按中轴对称进行布局,西南角的小团坡是全园最高处,依次建有墓园大门、甬道、纪念雕塑、忠烈祠、倭冢、烈士墓、烈士纪念塔等建筑。<div>主体建筑忠烈祠前有蒋介石题字及数通石碑,祠内有展厅。</div><div>199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div>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br></div> <br>墓园内广植松柏栗竹,一派清幽肃穆的景象。<div>壮观的纪念碑、烈士墓、祠堂、纪念馆让人们回忆起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对战士的敬意和缅怀之情油然而生,也让今人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警醒着世人历史的错误,不能重犯;民族的耻辱,不能忘记。</div> <p class="ql-block">【进园中轴线】</p> <p class="ql-block">【祠堂】</p> <p class="ql-block">【倭塚】</p> 这张图片上的“倭塚”也值得一提。“倭”顾名思义,里面埋的是日本人,您可能有疑问: 在烈士陵园里面同时埋葬日本人,这真的好吗?且听我细细说来……<br>倭塚位于入园大门右手边,图片上就可以看出,对比园内其他地方,这显得十分荒芜杂乱,杂草丛生。这是因为里面埋的是4个日本人,4个在腾冲的侵华日军148联队的军官。这4人当中,军衔最高的是“藏重康美”。颇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意味深长。 【藏重康美】 <p class="ql-block">对于日军官尸体,全部是反捆双手并呈下跪的姿势、面朝葬满中国英烈的山坡竖向埋的,这样的用意是让日本人永生永世都要在这里对着我们的抗日英雄忏悔。碑文是由李根源先生亲自题书的“倭塚”二字,代表着日本侵略军最终失败的可耻下场。</p> 对于这座倭塚,日本方面感到非常气愤,为此日本多次与我国进行过交涉,也因此日本曾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试图让我国将其拆除。后来我国发声,说可以答应日本提的要求,但前提是日本必须先做到三件事。第一,日本必须以官方的名义,给予这座烈士陵园中牺牲的烈士崇高的道歉;第二,日本需先将其国内的靖国神社拆除,同时承诺不再有类似的场所出现;第三,日本必须将本国的历史教科书更正,正视自己曾经犯过的错。结果,日本一听,果断拒绝了,而这座倭塚也会一直保留,向我们静静的诉说当年战争的残酷,提醒世人勿忘国耻。 我个人觉得,作为晚辈,我们可以喜欢日本的动漫,可以喜欢听日本的歌曲,甚至可以和日本人相爱……<div>但是我们不能也没有资格替先辈们去原谅……</div> 腾冲因为地处极边,当侵略者的铁蹄入侵国门践踏国土之时,腾越大地是第一道防线。它的胸膛注定了总是要首先承受痛苦和灾雅,要用不屈的身体抵挡住进犯的脚步。<br>无论是清代抵抗英国人入侵的,还是20世纪那场惊心动魄的“滇西抗战”,腾越大地上的人民都以自己的英勇顽强、牺牲奉献,向国家、民族表示了最崇高的敬意。<br> 有一个数据让人心情沉重:战前的腾冲有26万多人,战争结束后只剩下不到6万人。整个腾冲城无一完瓦。<br>而在战争刚刚结束、河山还待重新收拾之时,腾冲人民就在李根源先生的倡议下出人力物力建起了国殇墓园。这既是对为国捐躯者的祭奠,也是为了民族精神的重建,以警示后人不忘国耻,发奋图强。 据说,当年中国军队光复腾冲时,各村各寨的人民能上战场的都亲自上了战场,不能亲自上战场与敌人拼杀的,也都自动组成“啦啦队”,站在山坡上、田野间为咱们的军队呐喊助威。<br>这是历史的奇观,在任何一场战争中都很难见到的场景:由乡村民众组成的“战场啦啦队”,其发自心底的愤怒之声撼天动地,足以让侵略者闻之丧胆。<br>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腾冲国殇墓园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也竟然没有像其他类似陵园一样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这是一个奇迹。</p> 腾越精神,是一种值得总结发扬的精神。在国家民族的危难关头,它追求的是无私的牺牲和奉献,用行动演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r>在20世纪的那场抗日战争中,腾冲的乡村曾经沦为铁蹄践踏之地美好的家园被侵略者摧毁。国难当头的时代,乡村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大义也会让人深深感动。<br>传统文化中的家国观念、在这次关乎民族国家的战斗中,不再仅只是书页上的汉字,而是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战争不只是在军人之间展开,腾越大地上人民以无畏的精神投入保家卫国,万乡村民众投入抗日——县长张问德为前线军人运送军粮,男女老少一起上阵为部队修公支前行动中,跟随修路、修机场。<div>“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哪有家,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大道理,被那个时代的乡士民众理解得如此透彻。<br></div> 国殇墓园内的草地上散落的人物雕像不时会带给人穿越时空的感觉,让人明白历史并非虚空的云烟,而是众多人用生命谱写的沉重一页。<br> <p class="ql-block">【胜利后的小军人】(雕塑原型人物仍然健在)</p> 【抗日县长——张问德】 【修公路】 <p class="ql-block">【少数民族同胞救下盟军“飞虎队”战士】</p> 【胜利后的腾冲人民“报仇雪恨”】 【为了修公路凿石子的少数民族群众】 【美国盟军飞虎队】 雕塑人物造型显然是建设者精心选择过的。有并肩而立的盟军将军,有长衫飘飘的抗日县长,有以身殉国的乡村绅士,也有为修筑滇缅公路而献身的无名民众…… 一位身着传统服装,缠着小脚的妇女,侧卧在一袋军粮上,旁边的解说词上写着:“饿死不吃军粮。”<br>在为前线运军粮的途中,这位妇女饥寒交迫倒在路上活活饿死。而她背上的军粮袋中就装有满满一袋粮食,她宁肯自己饿死,也不肯动一颗军粮。<br> <p class="ql-block">【饿死不吃军粮】</p> 从缠着的一双小脚和简朴的衣着上看,她也许没有文化,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一个生活在乡村的妻子、母亲,但她却能用生命来演绎对国家、民族的牺牲和奉献。这位普普通通的乡村妇女没有留下姓名,却留下了一种令人感佩的精神和大义。<br>我不是诗人,不能为她献上一首赞美的诗。<br>但此时,我真的希望有天能有一位诗人在此驻足片刻,为这位不知名的普通而又伟大的女人写一首赞美诗,献给她不灭的灵魂。 <p class="ql-block">【雷打树下】</p> 一旁的另一尊雕像,也同样让人肃然起敬,心里有沉甸甸的感觉。它题名为“雷打树下”,是一位身着长衫的老人,满面悲怆双目大睁长眠于树下。雕像就是抗日名将寸性奇将军的88岁高龄老父亲。<br> 【寸性奇将军】 【寸性奇将军墓】 寸将军1941年5月在中条山抗日战场壮烈牺牲后,他的老父亲寸大进先生悲痛不已。寸老先生既为儿子的牺牲而悲伤,同时也为自己年事已高无力报国而忧愤。<br>1942年5月日军侵占腾冲后,这位曾任前清腾越守备,为守卫国家边关与英国侵略者英勇战斗过的老将军仰天长叹,国仇家恨难报,悲愤之情难抑,最后端坐于一棵老松树下绝食七天七夜以身殉国。<br> <p class="ql-block">【雕像——雷打树下】</p> 据说,老人去世后,不瞑双目,这是心里怀有极大痛苦,心有不甘的表现。老人如果晚生五十年,一定也是一位抗日英雄。寸氏父子的壮举,称得上感天地动鬼神。 腾冲抗日县长——张问德 <p class="ql-block">【张问德像】</p> 抗日战争发生时,张问德先生已经年过花甲,也已经到了安卧高堂、颐养天年的时候。他也真的已经赋闲在家,过着悠闲散淡的文人生活,读书作文。<br>但是,一切安闲的生活都将随着日本人入侵的脚步戛然而止,他的后半生不幸生活于一个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的时代,一个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被历史所选择,注定将要担当起沉重的任务。<br> <p class="ql-block">【张问德全身画像】</p> 1942年5月,292名异国侵略军的铁蹄踏破腾冲古旧的城门,腾冲沦陷了。守军和原县长都置民众于不顾,跑得比兔子还快。<br>时年62岁的张问德——一位花甲老人,在战火燃到家门前的时候毅然挺身而出。 <p class="ql-block">【电视剧《中国远征军》中的张问德县长】</p> 民国初年历任腾冲府司法科长、干崖行政委员、腾冲道署实业科长。1934年被选为腾冲参议会议长,凡参议会议及民生之事,他都当仁不让。1936年应鲁道源邀赴省任滇军五旅秘书,后五旅改编出省抗日,继任省府秘书,龙云私人秘书。1939年委任昌宁县长,1940年因病辞职回家休养。<br>此时的张问德无论对国还是对家,都已经尽职尽责完成了许多大事。<br>他的人生算得上丰富多彩,完美顺和。所以,在日本人到来之前,他是有资格在腾冲城内享受离休干部的待遇,安度晚年的。 是日本人破坏了张问德先生的好梦,也是日本人成就了他晚年的名节。<br>张问德是文人,却又不是普通文人,而是经历过风雨见过世面,胸中有经世韬略的文人。<div>他与腾冲的一帮爱国士绅暂时撤出县城,来到高黎贡山下一个名叫江苴的地方后,很快成立了临时县务委员会。一个月之后,他接到了云南省政府委任他做腾冲县长的委任。临危受命,并且他所带领的其实是个流亡政府。支撑张问德先生的是民族的力量、爱国主义的精神。<br></div> 【临时县务委员会遗址】 【临时县务委员会遗址】 让张问德先生青史留名的,还是他那篇有名的《答田岛书》。<br>随着岁月的无情流逝,腾冲的太多抗日名人大多安住在历史书页里,任后人随意翻阅。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原因,无法一一列举。 <p class="ql-block">《答田岛书》</p> <p class="ql-block">【抗日文献】</p> 国殇墓园里有块只有一个名字的盟军阵亡将士纪念碑:“民国二十二年夏,滇西战役进入反攻阶段,盟国军队来华助战,在收复腾冲战役中,美军中尉夏伯尔等十四名官兵壮烈牺牲,兹特立石以慰英灵。<div>关于盟军,也有一段故事,感兴趣的话,改天我们再细细聊聊。</div> <p class="ql-block">【盟军阵亡将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199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在腾冲国殇墓园的基础上建立“滇西抗战纪念馆”。2013年8月,在国殇墓园东侧改建滇西抗战纪念馆建成,占地22亩总建筑面积9492平方米,一段充满民族血泪的历史浓缩于这里。</p> <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纪念馆正门】</p> 馆藏抗战文物8万余件,设有2个展厅,展厅面积为650平方米,展出抗战实物141件, 陈列采用现代博物馆的布展理念,声、光、电相结合。展出的内容分为“驿路商旅翡诚”、“救亡的呐喊”、“859个日日夜夜—腾冲抗战”、“炮火中诞生的大动脉”、“历史的丰碑”五个部分。共展出版面31版,照片168张,战斗序列图2张,抗战示意图9张,被日军残酷杀害的民众统计表1份,浮雕3幅,纪念物3件,抗战实物139件。<br> <p class="ql-block">【右一怀孕女子仍健在】</p> 第一展厅的功勋柱上分别列有李颐、叶佩高、 威廉C·麦姆瑞、顾葆裕等12人的生平事迹。<div>第二展厅展出抗战书画作品42件。此外园内还新建有长60米高4米的大型浮雕石墙一座、铜雕像10组。<div>每一件都凝聚着征集者的心血,每件都让参观者血脉喷张,热泪盈眶。</div></div>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名录墙】</p> 纪念馆光是看外形便有庄严肃穆之感,进入大厅瞬间就会被深深地震撼。<br>几干顶远征军的钢盔排列出的阵形,一下子把人带入战争的氛围中,似乎每顶钢盔下面都站着一个不屈的灵魂,庄严地凝望着每一个进入纪念馆的人。<div><br></div> 此时才明白,爱国何需说教!当你进入这个大厅的那一刻,一种崇高庄严的气韵已经悄然弥漫于身心。会使人突然明白,爱国何需说教!<br>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悲壮,作为一个和平时代的人所深怀的敬仰,化作一支清悠的乐曲,自然地从心底流淌而出。 在国家危难的时刻,一群热血男儿抛家舍业,毅然投身民族救国大业,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战争神曲,也为后来者留下了永远的怀念与敬仰。<br>这是腾冲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 <p class="ql-block">同时,腾冲国殇墓园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p> 我曾听人说起一个故事,一位姓许的北京老人,到腾冲旅游参观了国殇墓园后,被抗日军人的浩然之气深深感动,竟然决定不走了。他在腾冲城里租了房,住了下来。每天到国殇墓园内义务打扫卫生为烈士守灵。他的事迹在腾冲传为佳话。这就是民族精神的魅力,它可以超越地域和时代而永存。 我的外地朋友告诉我:国殇墓园,他已经是第四次来到这里,每一次来腾冲,都要来这里祭奠英烈,才能感觉到腾冲之行的圆满。 我的外公是四川人,抗日战争的时入伍加入了川军,后面随着川军入滇,一路来到了腾冲,并且十分幸运的幸存下来,看到了腾冲光复。<br>后来,用现在的话来说,外公意外邂逅了我的外婆,也就留在了腾冲,扎根腾冲。<br>不过,种种原因外公在我母亲12岁那年长辞于世,遗憾的是,外公他没有留下一张自己的照片,唯一留下的只有外婆家里老大门上满目的弹孔疮痍,和一张根据外婆记忆画出来的画像……<br>我从小就听外婆和妈妈讲外公的事迹,妈妈说外公不高,可能只有一米六,但在我的心里,他和所有抗日英雄一样高大伟岸……<br><br> 可能我骨子里就有的“红色”血液,使我每每说起这段历史,就仿佛置身于当时的腾冲,身临其境一般的动容,激起了心底情感的千层浪。<br>此时,我已无法平复我的情绪,轻声啜泣的声音已经哽咽,泪水也早已不受控制的涌出,模糊了眼眶…… 白云苍狗,岁月悠悠,风中留下很多永恒的传说。<br>腾越,实在是不平凡的腾越。<br>不过,好在上天赐给腾越一块富饶的大地,再加上人民的勤劳善良,辛勤创造,腾越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br> 再次感谢大家,这个话题可能有些沉重,不过呢,我还是很开心,能和大家分享这一段腾冲的历史,分享一些我的故事……<br>些许仓促,文章至此戛然而止,感谢大家的捧场!!!

腾冲

墓园

国殇

日本

抗日

腾越

问德

抗战

小团坡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