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六十年前的奖状

海誓

这张奖状的得主是我的亲伯父——张荣,奖状的诞生时间比我的出生时间还早三年,距今有61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一)</h3> <div> 这张奖状在我的家“隐藏”了三十三年之久。最近粉刷房子,整理书柜时欣喜找到,顿生装裱收藏之意,同时也勾起了我对伯父深深的怀念: 我的伯父,也是我的小学老师、小学校长。</div><div> 在我十岁之前,我的父辈们没有分家,兄弟、妯娌、姊妹们三十多人共同居住在一个大院里,吃着“大锅饭”。我父亲排行老二,伯父待我们姊妹如同亲生。</div><div> 伯父生于1921年,卒于1999年。1951年,他在我们村(会宁县韩集乡杨家坪)办起了农民识字夜校——全省第一个农民识字夜校。白天向人学,晚上教别人。1953年,伯父动员全村社员捐物(椽、檀等)、出力,用镢头、铁锹、小推车,硬是靠双手、肩膀推出一块平地,箍了两眼窑,把夜校变成了杨坪初小——全县第一所民办初小。</div><div> 学校建成后,生产队划给学校十几亩地,伯父带领学生,耕种一些经济作物(胡麻、荞麦等),所卖得钱用于购置课本、图书、作业本、铅笔等。他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制体育教具(铁环、跳绳、毛弹、毽子等)。在我的记忆中,杨坪初小所有孩子上完五年小学,从未缴过一分钱,学校全部开支来源于勤工俭学。学校还有个习俗:每一届学生毕业,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大会餐——荞面油饼加粉汤。会餐食材学校自产,厨师是村民。</div><div> 伯父以民办教师身份工作30年,让一个个孩子走出大山,功不可没。</div><div> 他无怨无悔的付出,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div><div> 1960年5月,他被甘肃省文教群英会评为“先进儿童工作者”,在兰州饭店参加了教学经验交流会(图二)。当年六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授予“先进儿童工作者”称号,并于1960年“六.一”儿童节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图三),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邓小平等接见。<br>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三)</h3> <div> 伯父,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儿童教育事业,用血汗书写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留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我永远刻骨铭心的怀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