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凤林寺

清风徐来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刹--凤林禅寺,俗称“观音阁”,位于襄阳城南四公里,毗邻汉江,习家池东侧。史料记载:凤林寺在襄阳城南,原称“大兴国寺”,南北朝南朝梁武帝或雍州(治所襄阳)刺史韦睿建,是襄阳市市区三大佛教圣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凤林禅寺(观音阁)东临汉水,与鹿门寺隔江相望,南接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故居涧南园,西靠铁帽山谷隐寺,北连习家池岘首亭,有凤凰池、来将军去思碑、凤林古渡、孟浩然涧南园、龙王洞等景点。</p><p class="ql-block"> 凤林禅寺始建于东晋年间,从古至今就是游人信众礼拜、祈祷之圣地,环境优雅、山清水秀,特别是道场灵性,是整个古襄阳城旅游观光、修身进德、祈祷追荐的不二风水宝地。凤林禅寺在历史长河中虽屡遭战乱和自然风雨侵蚀,但却得到屡毁屡修。清顺治十四年观音阁大修后,经历三百三十八年的风风雨雨,终于1995年冬塌毁。1996年夏,由台北松山寺返穗居住的达法法师倡导,各方僧众、居士努力,经襄樊市及襄城区人民政府批准重修。2001年10月,经上级宗教部门批准为正式宗教活动场所。并先后建成大雄宝殿(1999年)、寮房和斋房(2003年)、地藏殿和天王殿(2008年)、五福殿(2011年)等。重修后的观音阁于农历壬午年二月初十(公历2002年3月23日),举行了开光大典。现任住持为释惟新法师。</p><p class="ql-block"> 传说观世音菩萨南行曾在此歇脚修炼数日,见此地佛光显现,便在此修炼数日而去。观音菩萨修炼之地,从此夏无蚊虫,冬无积雪,信众在此修建“凤凰亭”以示纪念,后又建“观音阁”,故而得名。院内有两棵古树见证历史的变迁。一棵是本地不多见的朴树,另一棵是皂角树,均高大茂盛,有些古拙神奇。</p><p class="ql-block"> 传说有两位僧人,乘一只满载金银的船顺水汉江而下,欲往南方寻一圣地建寺修行,行至襄阳城南转弯处遇一险滩,船翻金散,其金银化做凤凰腾空而去,飞往山上的林中,二僧人大惊,见此地山水相依,紫气冲天,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便打消南去的念头,在此地建寺,名曰“凤林寺”,广收僧徒,普度众生。数年后,香火日旺,传说亦奇。众僧便将此山叫作凤凰山,遇险之滩唤作凤凰滩,沉金之处为凤凰池。</p><p class="ql-block"> 凤林禅寺历史悠久,周边人文璀璨。这里也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老家,与习家池、谷隐寺、岘首亭为邻。历代文人墨客,如李白、王维、杜甫、孟浩然等也都屡登观音阁,留下许多诗文佳话。据《舆地纪要》记载,梁昭明太子萧统曾在此居住,并编辑了《文选》和《金刚经》,后移至城内,建昭明台。凤凰池东边留有唐代“来将军去思碑”。因为年代久远,下半部分已湮灭无考。据考证,来将军是唐代山南东道节度来瑱(tiàn)。《襄阳府志》里收录的来氏仅此一人。来瑱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来曜是持节碛西副大使。来瑱从小胸怀大志,随父征战,后被推荐做了颍川太守,推荐评语是“能断大事,有御侮才”。他在安史之乱中有过出色的表现。盛唐大诗人皮日休,每每更是“夜宿习家池,朝登观音阁”,留下“竹屏风下登山展,十宿高阳忘却回”的诗句。《全唐诗》收录有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吕洞宾(成仙之前俗名吕岩)的一首诗:“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襄阳城里人不知,襄阳城外江山好”。据说就是吕洞宾偏爱这里山水,剑画此诗于岘山雪中。宋代欧阳修在《送友人至襄阳》中描述当时是“掩映谷日藏山厅,楼台金瓦碧鳞鳞”。中国佛教泰斗释道安与襄阳名士习凿齿曾留下“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的名对。</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襄阳市积极创建文明城市,市区两级高度重视,2018年对凤林寺周边环境进行了大力整治,清理堆积如山的渣土垃圾,开展美化绿化,完善基础设施。2019年,结合城南景观大道项目,一并考虑了凤林古渡、孟浩然涧南园等景观配套建设,凤林寺片区风貌得以彻底改观,成为信众礼佛、游人亲近自然的好去处,从此凤林禅寺(观音阁)以她千年的历史宗教文化沉淀和独特的自然风景,迎接着八方来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