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声曼语】第三季“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党史主题(九)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蚌埠高新教育集团团委

<font color="#ed2308">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怎样在百年中从苦难走向辉煌?在这艰辛曲折、波澜壮阔的百年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我们又可以从中汲取哪些奋发向上的力量?</fon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以青年口吻</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学百年党史</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感百年力量</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今天</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由蚌埠实验中学青年教师</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郑晋锋•</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为大家带来党史小故事~</font></div> 抒发青声,曼溯党史,“青声曼语”栏目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蚌埠实验中学的青年教师郑晋锋,我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是: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r> 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展开了一幅春潮涌动的历史画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幅画卷的主题、旗帜和方向。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中国共产党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探索了。<br>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中国面临的选择。毛泽东毅然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搬苏联模式,要走自己的路。毛泽东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党的八大的召开以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都给予共产党人很多有益的启示。 <h5>  <b>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讲话。</b></h5>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同时,他还强调: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可以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雏形。<br>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呼之欲出。 <h5>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印发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h5> 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但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该怎么建设,并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自己去探索。 <h5>  <b>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b></h5>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对我国基本国情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这是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这个判断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专门讲到了“阶段”这个问题。他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个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如果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那么党的十三大全面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轮廓,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拓展开来。<br> 党的十六大首次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进一步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形态和独立意义;党的十七大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201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中国共产党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概念之下。自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制度”3个方面的内容。<br>  党的十八大将这3个方面的关系作了进一步阐述,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4个方面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所在,大大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认识。 <h5>  <b>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b></h5> 经过长期的努力,自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还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结构之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br>  回望历史,从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始,它始终是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一条主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的一面伟大旗帜。<br> 读党史 长智慧 <font color="#ed230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致开幕词时第一次提出这一崭新的命题,由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新的局面。<br></font> <font color="#ed230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极为不易。这条道路是对过去走过的弯路和曲折经历深刻反思后的选择,是对“苏联模式”的大胆突破,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深入思考后的决定,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的经验总结。<br>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科学回答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r>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确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革命前辈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接过来并坚持下去;要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本领,增长才干,让自己足够强大,以胜任民族复兴的伟业;还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奋勇前进。</font><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百年党史是一部血与泪的奋斗史</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是一部百炼成钢的民族史</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是一部饱经风霜的磨难史</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读史可以明鉴</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知古可以鉴今</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希望大家在学习与感悟中</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学有所成、学有所获</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不断传承红色基因</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汲取奋斗力量</font></div>

社会主义

特色

中国

建设

道路

中国共产党

党史

命题

邓小平

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