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老师母亲——献上一束小花

海棠

老师母亲活在我们心中<br>——教师节谨献上一束小花<br>  <br>有的人活着,却好像死去<br>有的人死去,而依然活着<br>  <br> ——作者题记<br> <h1>编者按:</h1><br> 昨天,就在昨天,我正在整理书稿,金秋教师节临近,我想念老师母亲,她走了17年了。刚刚把《母亲》的散文发送邮箱。突然微信铃声响起……<br> <br>家乡安康小梅发来一张老照片——<div>“姐姐,我同学读了您的文章,这是您妈妈的学生咏梅发来的,她是安康学院老师。这是李老师和她们一年级全班的合影。他们是70年代的学生,学校正在开学生运动会”。<br> <br>多么珍贵的老照片<br>看着照片我热泪盈眶<br>老师母亲慈祥的笑容<br>学生们个个精神硕硕<br>灿烂的笑脸生气勃勃<br>酷似朵朵绽放的向阳花朵<br> <br>我仿佛看见老师母亲——<br>深夜在桌前批改作业<br>我仿佛看见老师母亲<br>在带领学生跑步做操<br>我仿佛看见老师母亲<br>背着弟弟去山里农舍家访<br> <br>老师母亲向我们盈盈走来,<br>耳边又响起老师朗朗的诵读声<br>我们不会忘记您的慈祥面容<br>我们永远牢记您的铮铮教诲<br>您的桃李在祖国各地盛开怒放<br>您永远活在学生和儿女的心中……<br> <br>母亲您美丽端庄,聪敏刚强<br>老师您活得伟大,活得倔强</div><div>您是教育战线的一位老园丁<br> 为培养学生、养育后代拼尽全力</div><div>借路萌公公17年前送您的挽联结语——</div><div>品德如雪雪自惭;气节胜金金亦暗</div><div><br>女儿 : 唐平</div><div>匆匆写于浙江省杭州良渚文化村<br> <br>2021.9.8 清晨<br> <br>这里还有一张老照片,今天早上收到,是明珠转来的一张母亲和同事常远娥老师珍贵的照片。为了保存,也做进美篇。</div> 听说常姨看了我写的母亲,禁不住唱了两段“美丽的晓道河”“富饶的小石沟”……那时,她还是个年轻姑娘。 <p class="ql-block">这个小女孩叫雪平。在70年代,农村缺医少药,尤其是在偏僻的香山小学,学校位置在山顶上,那是一个飘着大雪的隆冬夜晚,香山小学年轻教师徐明芳突然发作临产,撕心裂肺的疼痛呼救,身边沒有家人。偏僻的香山大雪封路,既无法请来医生,也无条件送往医院。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老师母亲铁肩担道义,冒着生命危险,顾不得患得患失,两条人命呐救人第一。她立即撸起袖子为徐明芳老师接生,母亲烧一大锅开水、燃一火盆木炭,在大雪纷飞的深夜,清脆的婴儿啼哭声响彻香山,徐明芳老师母子平安,母亲一身冷汗!明芳老师一定要母亲给新生婴儿取名,母亲说:鹅毛大雪的夜晚,女儿平安降生,是你们母女的福份。就叫她雪平吧!雪平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瞧瞧!这母女俩以后的生活平安顺利……雪平已经长大成人,有自己幸福的家庭。徐明芳老师发来照片,深切地缅怀母亲!</p> <p class="ql-block">雪平长大选择医务工作,在安康妇幼保健医院,雪平的儿子已经读研究生了。姐姐在这里祝福你们家幸福。福杯满溢!</p> 老师母亲的得意门生三宝,在首都北京航空学院读完硕士,现在北京一家企业任高管,那年,专门来海口看老师。 辛勤的园丁老师看到学生长大成才,内心有多么甘甜。他们一起在海口合影留念。 <div><br></div>怀念母亲<br><br>■冷雨<br><br>我的母亲是老师,已仙逝17年了。<div>70岁的老母亲的一生是无私奉献凄苦壮美的一生。她聪慧坚强、勤俭持家,倾尽一生的精力为事业和亲人活着,心中唯独没有她自己!<br><br>母亲把一生奉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她师范学校毕业后,四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教书育人。她品德高洁,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和尊重。她爬山涉水,辛勤辗转,先后在当地数10所学校任教,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贫困山区的孩子,桃李满天下,每逢元旦、春节,学生的祝福如雪片飞至。<br><br>母亲又是一位温柔贤慧的妻子,1958年父亲被打成右派,母亲坚信父亲是个好人!母亲跟着父亲下农村种田,上煤山挖炭。历尽坎坷磨难,尝尽人情冷暖。文革期间,父亲无辜遇害。母亲擦干了悲痛的眼泪,用她那单薄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苦难的家,承担起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抚育年幼的我们兄妹四人的重担。她先后为娘家婆家的老人尽孝送终。沉重的家庭重担几乎把她压垮。她顽强地咬着牙,一步一个脚窝地挺过了艰难的岁月。<br><br>母亲常感叹:我一生没有积累财富,四个儿女就是我一生的财富。母亲坚韧地带领着我们]熬过那艰难的岁月、漫漫的长夜。母亲每年要用手工一针一线地做几十双鞋袜、十几套衣服、醃几缸咸菜。她微薄的工资支撑着孩子们的成长。为了生计,母亲永远在忙碌着。每天有洗不完的衣服做不完的事情,母亲的手指总是伸不直,上面布满了血口子,那是寒冬腊月被冰水扎的,那是熬夜拉鞋底时被麻绳勒的。<br><br>记得文革那些年,除我们兄妹四人,包括亲戚家送回的大小共计9个孩子、3位老人,母亲经常忙完工作忙家务,一天只吃一顿饭, 饿得头晕眼花。她在透支生命,却舍不得给自己吃饱一顿饭。但她对孩子们的疼爱却不一般,每逢星期天她总会变出一锅骨头汤来。母亲教育我们兄妹从小要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遇到难事要咬紧牙关克服,战胜自己的懦弱!绝不当软骨头!<br><br>后来我们兄妹先后考上大学。记得母亲收到那一张张儿女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高兴得呜呜大哭!她终于把四个儿女培养成才,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日子越过越好了。但母亲终因前半生日子太苦,积劳成疾,身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衰竭等数种疾病。2000年以来每况愈下,子女尽全力医治,想从死神手中夺回母亲的生命,可终因抢救无效,母亲于2004年5月5日上午带着微笑,安祥地走了!<br><br>突然的打击,令亲人悲痛万分!母亲给我们的太多,我们却回报母亲的太少。我们忙工作、忙事业,没有和孤单的母亲好好说说话,没把她的生活和治疗安排妥当,内心深感愧疚,永远不能原谅自己。愿她高贵的灵魂安息在天堂!<br><br>《海南日报》浓情岁月2004年6月21日刊出<br><br><br></div> 母亲退休后的晚年生活,内心平静安宁。立照为证! 90年代初,来到海南,是她心情最舒畅的时光。父亲补划右派冤案平反昭雪,孩子们长大成才,各自成立了家庭。 大弟小龙陪妈妈看海 小弟春雷从部队回来,陪妈妈散步。 小龙最开心的是接妈妈来海南一起生活。 大哥一家也来了海南岛,我们围着母亲,其乐融融。 大侄女萌萌小时候酷爱运动,继承了奶奶爱运动。打球,骑车、爬杆样样行。现在已是年轻的妈妈了! 母亲陪伴我最长,在海口住了三年…… 小外孙宁宁是她带大的。 宁宁和她感情最深 享受天伦之乐,妈妈好开心! 祝贺母亲62岁生日快乐! 大嫂和弟妹祝福妈妈身体健康! 大弟小龙和弟媳红珠和妈妈合影留念! 我四十岁生日那天,小弟送来40朵红玫瑰 姐姐十分暖心!高兴! 经济广播电台的同事常常来我家玩,母亲很是喜欢! 经济电台创业遭遇到了瓶颈,母亲鼓励大家看到光明! 母亲和主持人们谈笑风生,远离家乡的孩子们,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我们电台的小同事记者梅梅常常带母亲出去玩。可爱的安徽芜湖小姑娘,来到的电台不满18岁。依恋妈妈的爱! 老姨受聘于海口金海岸酒店的保健医生,姐妹俩常常见面聊天…… 妈妈去新疆和老姨一家人在一起。玲玲和妈妈长得像,我和老姨长得像。她们两个是天鹅,我们两个是丑小鸭。哈哈哈! 姐妹俩的晚年是幸福舒畅的! 妈妈在新疆玩的很开心!又见到伯父一家人!堂妹小芳和妈妈合影留念 妈妈和伯母——她早年的同学+闺蜜一起在南山骑马,开心交流,畅谈几十年埋藏在心里的悄悄话…… 母亲回到海口放松休息。 妈妈生活得轻松快乐。我们也开心! <p class="ql-block">四舅李雄的孙女李燕来到海口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爹志忠的儿子承翥来到海口工作,现一家人留住苏州。妻子是学校老师,育有两个女儿。老大思齐,现在在上海海军军医大读大二,小的露丹上初一。</p> 侄子小西从兰州来看望大姑小姑,妈妈特别高兴! 他们又聊到过去的苦难,怀念外婆!没过上一天好日子。 外婆我们永远怀念您! 安康老家的发小栖霞来海口看母亲,我们一起陪同。 夕阳西下,我们陪妈妈在西秀海滩看日落…… 母亲神态自若安详。 95年上半年,母亲就被大弟接去了苏州。<div><br></div><div>妈妈和两个孙子在海边留影。</div> 来到苏州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要去熟悉环境…… 母亲经常出去走走转转…… 内心默默的为孩子们祈福,求上帝看护保守孩子们!事业顺利,身体健康,心欢喜灵欢畅! 母亲万般慈爱的看着两个儿子,对他们寄予希望。 从海南转战到苏州,是我们唐氏家族第二个创业的地方。尽管做民营企业很艰难,兄弟们都尽力了。人生成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兄弟们同步经历了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人生活得丰富多彩!不枉一生! 从苦难中走出来的母亲,看到后辈的希望亮光。 大弟小弟的孩子相继出世。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奶奶倾注全部心血,两颗小苗苗茁壮成长。 两家人一台戏,苏州公司和宝宝一起成长。 人丁兴旺,福杯满溢!一家人其乐融融! 抚育后人,奶奶功不可没! 每年为孙宝贝庆生,是奶奶最大的快乐! 奶奶和亲家母和和美美,一起带宝宝玩耍。 朋友们常说:唐总是个大孝子,一家走出来三个白发老太太。(母亲、老姨、亲家母) 两个娃娃小,请来两个小阿姨(燕儿、红丽) 老家来的两个小姑娘带孩子,她们现在都留在了苏州。各有归宿。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小孙女慢慢长大,母亲和大弟一家人住在一起。 大弟小弟两家相距很近,妈妈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姨夫老姨从新疆来到苏州看望姐姐。老姨晚年也居住在苏州。 奶奶欣喜地看见两个孙宝贝长得有模有样,聪明智慧。(如今姐弟两个留美回国在上海工作)小的努力工作,奶奶在天堂祝福你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我的儿子已经在上海同济上大学了,回来看望姥姥。如今已是浙江设计院的高工,一对儿女的父亲。姥姥活着,四代同堂。</p> <p class="ql-block">大弟一家带妈妈出来逛逛苏州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2年,我到上海出差,顺路回苏州看望妈妈。在太湖边留影。</p><p class="ql-block">孩子们长大了,弟弟他们都很忙,没人陪在妈妈身边,我突然觉得母亲老了。</p> 孩子们大了,各忙各的事,母亲有些孤单…… <p class="ql-block">母亲晚年患阿尔茨海默症。记忆力衰退,记忆的全是过去的事情……她的学生、她的同事老师、她家乡的好友及帮助过我们的人清清楚楚,娓娓道来……而身边的儿女她已经不认识了。</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子女深感愧疚的地方,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好好陪伴母亲,好好和她说说话。“子欲孝亲不在”。终身遗憾!</p> 母亲一生太累了!透支了生命,早去天堂安息主怀,也是上帝恩典赐福!您疼爱的大弟也跟随照顾您去了,我们兄妹陆续都会去找你们的,人生天地间,转瞬即逝,人人都是寄宿的过客,活着轰轰烈烈干一场,不辜负生命的丰盛。人人终要去上帝那里报到。到那一天,我们在天堂再相聚!安息吧!我亲爱的老师母亲!我们永远怀念您!阿门! 作者简介:<br><br><br>唐平, 笔名:冷雨 、海棠,女,五十年代生人。轮居海口、杭州两地。资深媒体人,自由撰稿人,知名作家。一个自由浪漫现实的综合体,一个独立散淡的善良人。退休后有自由的思想,闲暇的时间,不想放弃年少时的梦想,拾笔开始我的创作生活。有心用这只笨拙的笔,默默耕耘,畅想我心,写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所观所感所悟,自由随性,真人真性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抒自然之情,一直写下去……“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人生格言: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母亲

老师

妈妈

我们

海口

苏州

学生

孩子

雪平

老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