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记忆中的儿时年代基层是人民公社负责生产大队,生产大队负责生产小队,生产小队是最基础的组织单位。</p><p class="ql-block"> 那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物资比较匮乏。凭票购买:买粮有粮票、买布有布票、买肉有肉票等等。也就是限量供应,是计划经济为主导。人们吃的是粗茶淡饭但绝对绿色有机。黑灰蓝是穿衣服的主色调。一年很少吃上几回肉。但是人们朴实、勤劳、善良、阳光、知足、有信仰、精神富有。直来直去,没有多少算计。</p><p class="ql-block"> 打开记忆的闸门——儿时画面奔涌而出:我的家乡是南北通长的一条街,中间是马路,东西两侧是山。南北有两个已经没有城门的城门,即老人们口中留下的南门和北门。我家在路西南门外,门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水是引自大河)。背靠着的山人们称它为渔鼓梁,大概是因为山的近顶处有一块能够敲得响的大石而得名吧?!路东侧除却人家有田园,树林,靠近东山边还有一条四季长流水的大河——苇塘河。</p><p class="ql-block"> 至于苇塘河名字的由来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在我出生之前它有过芦苇,也或者遥远的年代中曾经有过芦苇吧?夏天的苇塘河它是个天然的大浴池,人们在此洗澡、洗刷、游泳、捉泥鳅。水面清澈,水流不急不缓。如果有幸还能偶遇野鸭子在河边飞起。雨季暴雨滂沱它会水势暴涨,波涛汹涌,气势恢宏。怒不可挡,我们称之为发大水了,如猛虎野兽夺走人畜的生命,淹没田园家舍。这种情况随说少之又少,但回忆过往时仍让人心有余悸,惊骇不已。</p><p class="ql-block"> 在我成年之后的好些年里,它还是一如既往的有水有鱼有蝌蚪,冬天河水冻得结实时孩子们溜冰,乐不可支,好不惬意,似是童年的我们。</p><p class="ql-block"> 树林两片,一片靠北边一点,我们叫它大树林,稍靠南门边的一片,我们叫它小树林。但面积都不是很大,只是这俩片树林对比而言。树林里有野草也有许多现在记不全了也不知名的野花,春夏我们常常去树林里采野花、挖野菜、玩耍。秋天树叶纷纷落下,野草枯黄时,我们要起早去搂树叶及野草当柴烧。当时的树林是我们儿时的游乐园与财富园。</p><p class="ql-block"> 山,东西两侧的山那时似乎都是光秃秃的,土石基本上是清晰可见,偶处也有一些野草与野花。记忆中我家住的稍稍往北边一点的西山和东山上都有不大不小的一片不知是栽种的还是原始的杏树林至北门外的山丘处,好像是用来收杏核的那种,在它刚刚花落结出小杏的时候,调皮的我们会偷偷的跑去山上避开护林员的寻视,摘些小杏连它软软的核一起当水果吃,尽管酸的倒牙,还是吃的快乐满足。也有时把它那软核取出来用手指肚把它揉软,当泡捏碎了玩耍。冬天的时候下大雪,白雪皑皑,山坡与田地都被厚厚的白雪覆盖住。是男孩子的乐园,他们用马尾毛做成套 ,弄出一块无雪的山地撒些秕谷做诱饵在鸟儿们寻觅食物时套鸟,麻雀,百灵鸟,傻半鸡,鹌鹑都是可见的。</p><p class="ql-block"> 留恋家乡的山山水水,田园风光,风土人情。我心中的家乡有着朴实无华之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