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重走当年军马场路</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相约马场旧址</p> <p class="ql-block"> 清晨,一缕金色的阳光透过云层撒满大地。我漫步在赛汗塔拉大街上,感受着四十七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好心情;感受着改革开放、科技发展带给我们伟大祖国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从赛汗塔拉启程前往红格勒军马场旧址,展现在眼前的早已不是四十多年前两道车辙压出来的土路,而是宽阔平坦的G303国道。这里毕竟人烟稀少,一路上几乎沒有别的车。战友张茂生曾是红马场的汽车司机,载货拉人、运送物质,六个寒冬暑往,数不清在这条路上跑了有多少次。如今虽已年近七十,但当他重新握着方向盘,开车走在了第二故乡的大道上,心情就像放飞了的大鹏。只見他的车像插上了翅膀,150迈、160迈飞驰在草原上,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踪影。女儿把车速调到了130迈,走在一路畅通无阻的大道上,看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心情那叫一个爽!平生第一次体会到了在草原开车的乐趣,那是在城市里永远都感受不到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赛汗塔拉一一阿巴嘎旗开阔平坦的G303国道</p> <p class="ql-block">女儿驾车奔驰在草原上</p> <p class="ql-block">路上很少见到车</p> <p class="ql-block">沿着大道向着红格勒军马场行驶</p> <p class="ql-block"> 昨晚,和先我们早去几日灰腾河的沈阳战友唐福祥夫妇、张家口战友李德生父子和北京战友王铁生夫妇及大同的贾晓英、曹玉生夫妇一行九人,相约上午10点钟在去红场旧址的三岔路口见面。9点50分,我们在赛汗塔拉已经汇合的两路战友三辆车提前到达了约会地点,看到了李德生战友半个月前系下的蓝色哈达作为的路标。</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战友李德生大哥,他与儿子小虎为了给我们回访马场旧址的战友带路,这次又专门开车前来。这份情谊令我们此次前夹拜谒纪念碑的各地战友分外感动。尤其是我,因女儿开的是普通轿车,如果遇上雨天,我们的车根本就进不去这条充满泥拧水坑的路。为此很是犹豫苦恼,许久下不了回马场的决心。当李德生大哥听到我说的这个担心,马上鼓励我:“来吧,小兰。如果是下雨的话,你把车停在路边,坐我的车进去,出来再开你的车”。一番话说的我心里热乎乎的,也彻底消除了我的顾虑。</p><p class="ql-block"> 上午10点整,唐福祥和李德生战友的两辆四轮驱动越野车如约赶到了汇合地点。战友相见,分外亲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王铁生、刘和平夫妇二人,为了和回马场的红场战友相聚,特意拜别了同来草原的白场战友,转乘李德生大哥的车前来。和平因腿疼,为回草原会战友特地打了半个月的针。虽说走路稍好些,但上下车还是很不方便,当我看到她这个样子,心里特别难受,非常心痛。和2017年在沈阳相见时完全是两种情况,既为她腿关节不好而心疼,又为她专程来和战友相聚,一并拜谒红场纪念碑的情结所感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来自祖国各地的战友们如约汇合在回红马场的路口</p> <p class="ql-block">为给各地回访红马场的战友带路,二次重返草原的张家口战友李德生和儿子小虎</p> <p class="ql-block">特为专程和回访红场战友们相聚的北京战友刘和平</p> <p class="ql-block"> 由于草原今年雨水多,回马场的路坑坑洼洼分外难走。要不是李德生和儿子小虎在前边带路,说实话,我们不一定能找到红场原址。女儿头一次走这样难行的土路,觉得非常吃力,加上车的底盘低,把握不好方向盘,只好请张宝文战友接替。看着宝文舅舅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躲水坑、上小坡……有时车倾斜地几乎要侧翻了,但每一次都有惊无险。女儿不由得发出一次次的感収:姜还是老的辣啊!</p><p class="ql-block"> 大约走了一大半的路程,忽然见前面的车都停下了,张长春战友朝我们的车直摆手。停下车来,这才看到前面不远处路上有一段大泥坑,而且还很深。我们的车根本就过不去。土路很窄,既不能前行,又不能掉头,还堵住了后面的车。怎么办呢?大家都犯了难。这时只见北京战友王铁生灵机一动,双手抬起了路边草场的铁絲网。说:“小兰,抬高点儿,看看车能不能钻过去”。这话提醒了大家。哎!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人多力量大,张茂生、曹玉生、马二代小虎还有我们的马三代小伙子,大家齐心协力,一使劲,竟然把铁丝网连根拔起,举过头顶。一道人间天路形成,颇为壮观。张宝文紧握方向盘,小心翼翼地钻过铁丝网,把车稳稳地停在了草地上。大家伙儿那个高兴啊,真的是无法形容。女儿激动地说:这些叔叔们真是有智慧!有军马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令后辈感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女儿第一次开车在狭窄的土路上</p> <p class="ql-block">很长很深的一段泥坑</p> <p class="ql-block">众位战友和我们的马二代、马三代举起铁丝网</p> <p class="ql-block">北京战友王铁生和张家口战友李德生儿子小虎</p> <p class="ql-block">大同战友张茂生和曹玉生</p> <p class="ql-block">张宝文小心翼翼地开着车钻过铁丝网</p> <p class="ql-block">张宝文把车稳稳停在了草场上</p> <p class="ql-block"> 大约11点半,我们终于到达了马场旧址。看到了默默矗立在红场场部的纪念碑,上面插着的五星红旗迎风摆动,像是在向我们招手,欢迎前来的战友回访。我用干凈的新毛巾擦着碑身,心里百感交集,想当初,红马场繁荣昌盛的景象历历在目一一场部食堂谭二肥师傅香喷喷的油条、汽车班里司机们的谈笑声、发电车间电机的轰鸣声、粮食加工厂机器的喧嚣声以及小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知青宿舍收工后的胡琴声、打扑克的吊蛋声;小卖部、养貂厂、卫生所、生产科、经管科、机械排和招待所后面一排排的家属房等等,等等一应俱全。而如今,只剩下房屋的地基和长出来棘棘草,滿目苍凉、一片废墟,令人心酸。红马场一一这里有我们曾经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和走过的艰滿苦历程;有我们酷暑寒冬挥洒的辛勤汗水和度过的美好青春岁月;有我们不尽的思念及难忘的回忆……在纪念碑前,战友们激动地喊着:红马场,我们回来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和老伴及张茂生两家人在纪念碑前留过影后又分别带着孩子们 寻找了当年的场部卫生所和汽车班所在地。此行还了我和张茂生三年来一直想带着孙子辈 回趟马场的愿望,此生无憾!</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格勒军马场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凝聚着红马场近100名战友心血撰写的文集《梦回红格勒》</p> <p class="ql-block">红马场,我们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梦回红格勒》战友文集的主编唐福祥和夫人</p> <p class="ql-block">当年红马场第一批拖拉机手一一武镇</p> <p class="ql-block">当年红格勒军马场宣传队队员戴天英、贾晓英</p> <p class="ql-block">张茂生夫妇和他们的孙子纪念碑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我、老伴、女儿和外孙,祖孙三代的军马情</p> <p class="ql-block">回访红场的各地战友在纪念碑前分别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张茂生当年的汽车班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在的红马场医务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