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姐与“映山红”(下)

七月白荷74339290

<h3>  这几年,我们己从朝阳走到了夕阳,到了退休年就意味着人生的舞台徐徐落幕。人这一生能力有限,活着就是一种幸福。<br>  世上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离退休了心态仍要阳光,生活有节奏,活着有滋味。用正能量激发自己,也感染身边的朋友,你阳光,世界也会因你更精彩。<br> 一一题记</h3> <h3>  上图是今年8月3号,韩姐和672班老同学聚会时合影。<br>  这次聚会主要是给从北京回来的刘永明接风。永明和韩姐同窗,上山下乡在凤县三岔公社杜家河一队插队,刚好位于韩姐他们大队和我们大队之间。在饭局上,议论起刚发表的“韩姐与映山红”(上),永明说,“云霞映山红唱的很好,在用气、用力的把握上很到位,有专业歌手的范儿,七十多岁还有这么好的嗓子,实在叫人惊叹。”<br>  刘永明话音刚落,在座的七位老同学开玩笑地说,韩云霞嗓音好是从小练下的童子功。韩姐当年就读于西安市东木头市小学。那时还不兴造星,也没什么小童星,小荧星,各个学校的演出队大都叫“小红花合唱队&quot;,韩云霞就是朵小红花。</h3> <h3>  上学时,韩姐家住印花布园,南头左拐就是尚友社,北头挨着春光剧场有一条窄窄的巷道,拐出去朝东就是蔡家茶馆,每到傍晚,常有一个精瘦中年男人领着一个胖小孩清唱京剧,虽是童声但唱腔雄浑酣畅,很有穿透力。<br>  再往前走就是西安越剧团、曲艺团剧场,横跨骡马市就是三意社,韩家就在剧场窝窝里。春光剧场还是席棚时,豫剧大师常香玉在此演过两三年戏,后来才搬到民乐园去的。西安评剧团接着在席棚里演过“三只绣鞋”,”半把剪刀”等戏,每天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合。<br>  春光剧场翻盖为青砖建筑后,以接待外地演出团体为主,有唱老戏的,也有演新剧的。我就在这个剧场看过歌舞剧“小红军”。六十年代中期,西安市商业系统、二轻系统等租春光剧场搞汇演,天天有不同单位演出,碰上好看的节目,住在附近的同学混进去看个“巴巴戏”。夏天的时候,韩姐不用进剧场,在自己院里就能听到乐曲声。<br>  晨钟暮鼓,鼓楼的鼓清末就不响了,报话大楼当时在建,报时的钟声还未响起。住在解放市场、印花布园的居民根据剧场的声响就能揣摩出是啥时辰。晚十一点,尚友社那震天轰响的散场大铜锣声划过夜空,喧闹的街市如潮水退去才慢慢安静下来。</h3> <h3>  从小生活的环境就成为韩姐在音乐上的启蒙老师,她在那种天然环境下,受到了早期民间音乐的最初教育。秦腔、眉户、京剧、豫剧听上几遍便会唱,而且唱得有板有眼。可惜那时没有“星光大道”,要有的话,她可能从小就走上从艺的道路了。<br>  相比戏曲,韩姐更爱的还是唱歌,音乐课教的儿童歌曲,学校合唱队唱的队列歌曲,已经满足不了她的渴望了,有段时间她迷上了电影歌曲,学歌全靠听唱模仿,歌词记不全,便四下里找歌页。<br>  当时东大街小孔雀理发馆西隔壁是新华书店少儿读物门市部,常有印刷精美的纸质活页歌片,一张几分钱,但时效性差,流行歌曲一阵风刮过去了,歌页还没问市。<br>  离韩姐家最近的解放市场降子巷有私人卖的歌片,就是巴掌大翻拍下来的黑白照片,一首歌连谱带词一张,歌名前印有明星剧照,用夹子夹在绳子上,挂在路边卖。《刘三姐》火的时候,五分钱一张歌片涨到八分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刚出来很抢手,一张歌片一角,相当一顿早餐钱,韩姐宁肯饿肚子,咬咬牙还是买下了。</h3> <h3>  人这一生,皆是注定。儿时的兴趣,坚持下来便成了终身的爱好。有人说,耳朵大的人容易长寿。其实从科学的角度讲,从小有爱好的人,多年精神上松弛适度,更容易长寿。有位好友上辈子可能是个八饼,这辈子爱好就是打麻将,老了老了整天张罗人“码长城&quot;。有这个爱好常常动脑筋,起码不得老年痴呆症。<br>  韩姐爱唱歌,当一首首歌凝结并镌刻上生命的音符时,歌声便有了永久的生命气息和散发不尽的青春活力。老了老了,韩姐因爱唱歌有时也忙得两脚不着地,2021年一直没闲过。从西安知青牛年迎春晚会,到奏响劳动乐章迎五一文艺演出,六月份参加中铁西安集团第八届职工艺术节大合唱比赛。七一前夕,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演出更是一场接一场。<br>  做为一名被社会广泛认可的草根歌手,要分时段参加不同团队的演出,业余人要唱出专业水平,韩姐时时还要面对新的挑战!</h3>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韩姐和西安知青艺术团同伴在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汇演时演唱“十送红军”。</p><p class="ql-block"> “老三届”境遇相似,同时毕业,同时插队,到农村又是集体户,同吃同住,老了也喜欢抱团,爱搞团体活动。都说世上知音难觅,老知青却幸运地相遇,在夕阳映红霞时交集汇合,靠缘分凝结成立了西安知青艺术团。</p><p class="ql-block">  韩姐没进过专业的艺术院校,在知青艺术团是独唱演员,上台演唱时,都是个人下载的配曲,没有乐队参与,她就能够随意的发挥,自我的成分比较多。选择什么样的演唱方案,完全由一般歌手的自己声音条件自己选定。韩姐的声音是纯天然的,没有经过人为修饰,音域宽,音调高,西安知青牛年迎春晚会上就是独唱。</p><p class="ql-block">  今年西安知青七一文艺演出中,筹备组安排韩姐和原35中蔡丽荣歌舞演唱“映山红”,这首歌韩姐演唱早过百遍了,但从末和蔡丽荣配会过,自知要达到演出还有差距,为了让蒋丽荣的舞蹈更具表现力,达到理想的效果,韩姐主动和乐队多次合练,力争唱出最佳水平。</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韩云霞.蔡丽荣歌舞演唱《映山红》的剧照。 </p><p class="ql-block">  当映山红的乐曲响起,韩姐引吭高歌,蔡丽荣妙曼的舞姿翩翩而起,两位的年龄己近古稀,表演却充满激情和活力。岁月留下了耳熟能详的这些红歌,歌声舞步蕴含着老知青终身不忘的苦乐华章。一曲映山红,唱出了难忘岁月的酸甜苦辣,舞尽了永不凋谢的青春年华。知青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只有他们才能对红歌有这样深刻的理解,才能用这种形式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春晚办得很成功,但时下知青搞活动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像西安知青牛年春晚,在菊花国富森酒店排练,五次场地费没钱付,都是靠老脸蹭下来的。正如人们评价的那样,知青几十年就赚了两个亿:一个回忆,一个不容易!</p> <h3>  蹉跎岁月己经很久远,但苍郁跌宕的插队生活谁都无法忘记,老三届的知青,不经意间就到了随心所欲的年龄。知青人老了,激情依然在心中澎湃滚烫。上图就是西安知青艺术团歌唱演员的合影,,右边三位是我们21中校友,杨琴、赵新民、韩云霞。<br>  在西安知青牛年春晚排练最紧张的当口,韩姐的丈夫患病住院了,她一天要两头跑。参加庚出的有16个知青团队,各校选送的演员约150人,晚会各类总监有七八位,有些节目一审二审再三审,排练时间拖的很长。结束后没有公交车了,只能自己掏腰包打的。<br>  有天晚上11点多了,韩姐发来一条短信:“刚到家,今累死了,晚上连医院都没去!”好在姐夫是位知情达理之人,知道唱歌就是韩姐的第二生命,在住院期间尽量自己照顾自己,还总是催韩姐按时去排练。</h3>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今年3月下旬,韩姐同老伴江南游时合影。</p><p class="ql-block">  知青春晚演出很成功,大家纷纷向韩姐等人表示祝贺时,我关心的是她老伴什么时候能出院。3月下旬,韩姐俩口子春游第一站到扬州,她马上在朋友圈里发了照片,看到姐夫恢复的蛮好,我也很高兴地写了首小诗表示祝贺。</p><p class="ql-block">  韩姐每次演出能受到关注,因为许多人跟她不仅是校友还是工友。学哥张西峰留评中说:“爱唱歌的人,大都是乐观主义者,韩云霞爱唱歌,不论身处困境和顺境,总能鼓舞人,激励人。少者对末来充满希望,老者对夕阳更加珍惜,一辈子充满活力。我也是个老铁路,为校友为同行骄傲!”</p> <p class="ql-block">  上面这张照片距今整整五十年了,这是韩姐1971年在西铁一段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演出时剧照。韩姐本职工作尽责,业余文艺活动十分卖力,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后被评为西铁局“新长征突击手”。</p><p class="ql-block">  西铁一段当初在三岔招工,21中同学多才多艺,最后都变换工种了。我邻居秦秋上了西南交大;韩根成打乒乓球一战成名,从分局集训队下来直接进了车务段;河口二队王小六被抽调到马营铁小当美术教师,他心灵手巧,编织品还得过奖。</p><p class="ql-block">  我写《八角楼下同窗情》“从北山到南山”一章时,曾说我校知青被招到宁西林业局的有170多人,被人戏称为“21中宁西林业分校”。大招工中,我校知青被西铁局、中铁一局招走的更多,铁路工人比林业工人还多。在临潼插队的我班同学蔡志建、陈德利先后被招进了西韩铁路机修厂、西铁三段,在户县插队的同班同学庞述和被招到中铁一局咸阳大修厂。</p> <p class="ql-block">  在大荔插队的六八级同学被招到铁路系统工作的更多了。684班赵靖我记得在学校叫赵淑琴,后在铁四小当音乐老师;6810班王西英从南京铁道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西安铁路医院工作。还有住在我们柏树林的同学郭安新、潘玲玲等在客运段工作,有一次到上海中途碰上查票的,我一看列车长竟是同学。</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有三名女生被招到了西铁建筑段,惠晓莉嫁给了校友张宝同。我去年回陕西,才知宝同是局工务处副处长,退休后最大的爱好就是钓鱼。还有没下过乡的学哥,当兵转业时也进了西铁局机关工作。我们校友中的铁路工人,出过两个省级劳模、两个西安市劳模,还有几位局级劳模,老同学都比较谦虚,说你写文章不要写我们名字,否则今后就不转你的美篇了。</p><p class="ql-block">  同林业工人比起来,当铁路工人最大好处是中年没有失业,老同学焦长顺、姬连生等人被招进工务段后,一股道跑到站,一直干到退休。这铁饭碗就是铁,够硬!</p> <p class="ql-block">  上集留评说自己也是老铁路的学哥张西峰,他应是在货场工作的,我记得有同学给我讲过西峰兄在敞篷列车边,捡过几条冰冻带鱼差点“着祸”的事。</p><p class="ql-block">  1780万老三届是三干万知青中的老大哥老大姐。今天,在历史和人生的舞台,正陆续谢幕,但仍关心同龄人的活动。“韩姐与映山红”(上)发表后,有几位同学还私信给我,“我们西铁局是火车头合唱团,你咋写成老铁路合唱团了?”我回复说,没错。老铁路合唱团归国铁西安局机关工会管。</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弘扬二七精神,配合各种政治活动,在重大节日给职工送去欢乐,老铁路合唱团搞的有声有色。一个业余的演出团队乐队配置、服装道具不亚于一个县级的专业剧团。合唱团的每一个目标,每一个时代点,每一个动作都是统一的,所以在各种比赛中屡次获奖。</p> <p class="ql-block">  同知青艺术团不一样,老铁路合唱团有在职的机关干部,也有许多“花甲青年",这些人当年都是各分局的文艺骨干,不少人是各工区各工段文艺宣传队的顶梁柱,“当年结伴踏歌行,今日携手夕阳红。”现在大家聚集在一起,不分主角配角,就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合唱团的每个人的成长,团队的成长,都离不开相互的学习,互相的帮助,真诚的提醒,所有的成功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韩姐在合唱团中只是普通一兵,但练习合唱仍和练独唱一样认真。6月28日晚9点半了,她发来一条短信。“排练刚回来,明天进入决赛!"但第二天,没有一点消息。我后来从原铁中的同学那里获悉,直属机关“老铁路"合唱团以优异成绩荣获一等奖,演唱的歌曲是“再唱东方红”和“向往”。</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老铁路"演员潢出前正在化妝。</p><p class="ql-block">  直到6月30日下午五点多,我突然接到韩姐电话,告诉我他们昨晚得奖了!听她嗓音有点嘶哑,我说妳要注意休息,韩姐说,昨晚获奖后大伙有点小兴奋,她是凌晨汰浴毕倒头便睡,一直睡到下午五点钟,并说是该好好休息几天了!</p><p class="ql-block">  可是,老天习惯眷顾有特长的人,庆祝建党百年活动中,她又被邀请参加了几场党的光辉照我心庆祝活动。7月2日下午三点,从朋友圈看到,当晚她要给朋友帮忙,还要去参加一个小演出。</p> <p class="ql-block">  上山下乡时,知青习惯说我们公社;返城进厂后,大伙习惯讲我们单位;岁月催人老,年龄不绕人,现在,老同学们一提就是我们社区。半个世纪,己经过去,我们历历在目还如此清晰,如果骄傲,只能说,知青的阅历丰富,曾经的历史,抹不去的记忆,都在浓浓的岁月里。</p><p class="ql-block">  在社区里,还住着几位合唱团的姐妹,大家经常在一起练歌练声,老年生活有滋有味。老知青的不忘初心,就是不忘人之善心,韩姐的朋友都是懂得感恩之人,大家常聚在一起,用感恩的心态面对每一天,经常搞些公益活动,用动听的歌声,用轻盈的舞步赞美新时代。套用一句老的掉牙的话,真是越活越年轻了!</p> <p class="ql-block">  这次写“韩姐与《映山红》”,拖拖拉拉两个来月。听说上篇刊发后,韩姐儿子单位的同事也看了。同事对当年在白茫茫的雪地里,韩姐她们唱"北风吹"这段很有感触,他们对韩姐的儿子说,“你妈他们这代人真了不起!</p><p class="ql-block">  是了不起!“青春化作干杯酒,岁月凝成万首歌,”知青,这本是一个“被创造”的历史名词,你现在还活在这世上,就是幸运的;能健康的活着,就是幸福的;能唱歌,会跳舞,常旅游,你还能像韩姐一样能登台表演,你就是神仙。</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