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个假期,有幸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朝花夕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花夕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五篇写于北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五篇写于厦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这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span>园中淘气天真的小孩子,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看黄蜂、玩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到在书屋读书习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课上偷偷画画,到书屋的小园玩耍。无一不体现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也表现了社会对孩子们的束缚。</p> <p class="ql-block">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让人鄙夷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极为厌恶,于是他去了仙台,在那里认识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虽衣着模糊,但对科学严谨求实,对学生的作业一丝不苟,在鲁迅的作业上用红笔圈出来。而且他平等公正,毫无民族偏见,有着高尚的人格。</p> <p class="ql-block"> 它(《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人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和的传记材料;它不是历史书,却使人从中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动形象的侧面;它当然更不是民俗学著作,但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习。</p><p class="ql-block">——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景山</p> <p class="ql-block"> 《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鲁迅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