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镇,多依水而建,居民枕水而居,世代相传。现今社会发展太快,古镇也在变化。许多年轻人走出小镇老街,或远走他乡寻求发展机会,或在镇外新楼定居,离土不离乡。古镇老街上留下旧宅,亦是老者居多,或是外来经商者租用。初秋的周末到地处吴根越角的上海枫泾镇踏访,满街听到的也是普通话偶尔夹杂当地方言。<div><br></div> 古镇的早晨,是从一杯茶开始的。 6点不到,穿行小巷,除了清洁工的身影,还有不知哪个屋子里传来说话声。循声望去,两间排门敞开、没有店招的茶室里已有十几位老人在饮茶闲聊。 店主四十来岁还算年轻,守着电水壶,正在摁着计算器算账。眼前两个茶叶罐上分别标着红茶、绿茶,环视茶客们桌上也只有热水壶和茶杯,可见这里的茶客只饮茶,并无零食茶点。 茶室对面,一位老者也是一大早就坐在屋前独自喝茶。 从茶室出来,早晨的太阳还是红彤彤的,三桥小广场上已有人在晨练。 米国商人还是很会找地方,占了古镇三桥最中心的位置。 没有游人、没有游船、没有店家的吆喝,古镇的早晨宁静安逸,水面如镜。 顺着市河往北,突然一座别致精美的石桥映入眼帘。走近观察,此桥中央有四个石柱支撑一个四方的桥面,其功能就不仅仅作为普通的桥梁供人过河了。桥下没找到标志,也没路人可以打听桥名。 走上桥面才见此桥乃“施王桥”,桥面正中还有精美浮雕。“施王”为哪方神仙?带着疑问,穿过对岸一小巷,便是一广场,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庙堂坐落于此。仔细一看,乃一道观,上书“施王庙”,方知“施王桥”皆因“施王庙”而名。 早晨六点已有信众在庙堂外焚香礼拜。 <p class="ql-block">原来斯庙以供奉宋代名将施全而著称。相传施全因刺奸相秦桧未果,而被磔(车裂)于市。后人为铭记其义烈昭世而设像垂供。施王庙,自明代开辉以未,已有数百年之历史。其主奉施王之神明,灵感昭著,香火鼎盛,远近斯方,影响尤为深远(摘自《重建施王庙记略》碑文)。哦,原来此庙香火甚旺,是有历史渊源的。</p> 六点多的古镇老街上,绝大部分店铺都大门紧闭,但北大街上的这家裁缝铺却已敞开店门,女店主也已开始新一天的活计。窗口这台兄弟牌缝纫机是电动的,里面那一台蜜蜂牌的是脚踏的,看得出都很有年头了。女店主说,她和老伴已经在这里经营了几十年。从挂着的成衣和半成品,以及桌上的家式,看得出他们大到制服棉衣,小到锁边改衣样样都做,为小镇街坊邻居提供方便。女店主说,现在整个镇上找不到几家裁缝铺了,等他们老了做不动了,这些铺子估计也就消失了。 回到三桥,这只猫咪正蹲守在栏杆上迎接我,机警的眼神、淡定的姿态仿佛是对我这个陌生人既警觉又不屑。 这张是头天傍晚看到的另一只猫,它正全神贯注盯着屋檐上的猎物,随后就一跃而起跳上房顶,全然不顾脚下的游客。这些猫咪其实也是小镇上的另类居民。 偶尔也有周边农户带上自种的蔬菜在售卖。 哪里有广场哪里就有晨练的人。 趁着大批游客尚未到来,这个老先生坐在商家的桌前悠闲地喝着早茶。 这身袋口绣着花纹的中式对襟短衫和钢带手表,以及那枚精致的打火机,看得出这是一位讲究生活品味的人。我说老哥你可称得上是小镇上的老克勒了,把老爷子和旁边的茶客一起逗笑了。 古镇的早晨,没有游客的熙熙攘攘,是宁静祥和的。再晚一些,这些店铺就会开门迎客,老街又会瞬间被游客占领。 最后说说枫泾古镇为什么是“吴根越角”。上面这张照片中一深一浅两块石头分别刻着“越界”和“吴界”。下面这张隐约可见“界河桥”。原来这条河古时候正处在吴国和越国的分界线上。以后又曾是江苏和浙江的分界了。 下面这个石碑把这事都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