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教师节的问候<br> 汪砚秋<br> 50年前,1971年的9月1日,我来到邯郸十中开始高中学业。在那里,我遇到了几位亦师亦友的好老师。高中三年,他们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br> 岁月,匆匆过去了半个世纪。<br> 我离开邯郸十中已47年了,我当年的老师们也都先后离开了邯郸十中。 <br> 曾记得,我与高淑娣语文老师一起,整理过学校图书室里的图书。我是极少数被允许进入图书室的学生之一。<br> 曾记得,我与崔乃丽化学老师一起,探讨过质量与能量是否可以互相转换的问题。<br> 曾记得,我与杨跃先物理老师一起,讨论过挂有重锤的弹簧,在自由落体过程中不同阶段时的状态。<br> 曾记得,我与发明了微型电焊机、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丁存右老师一起,在校办工厂里缠绕过电焊机的线圈。<br> 曾记得,我与许世雄班主任数学老师一起,参加过邯郸市中学生排球联赛并取得名次。<br> 虽已事隔近五十年,可每当想起当年的高中学习时,这些老师的印象就会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十中三年学,一生师生情。<br> 现在,这些老师都生活在国内外不同的城市,随着通讯工具的普及,我先后与这些老师们建立了通讯联系。<br> 前些时候,我回邯郸十中,在孙副校长和刘主任的热情陪同下,我用手机拍摄了十中今天的面貌,整理成集。借教师节之际,呈现给已离开邯郸十中多年的我当年的老师们,让老师们了解一下邯郸十中今天的面貌,这里是他们几十年前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br> 十分感谢孙副校长和刘主任在百忙之中全程陪同我拍摄,谢谢!<br> 祝老师们节日快乐、晚年幸福!<br></h3> <h3> 邯郸十中学校前的先锋路</h3> <h3> 邯郸十中学校的大门</h3> <h3> 主教学楼</h3> <h3> 校园一角</h3> <h3> 校园一角</h3> <h3> 校园一角</h3> <h3> 主教学楼正门</h3> <h3> 教学楼大厅</h3> <h3> 展厅之一</h3> <h3> 展厅之一</h3> <h3> 展厅之一</h3> <h3> 展厅之一</h3> <h3> 校园过廊</h3> <h3> 校园一角</h3> <h3> 校园一角</h3> <h3> 渲泄放松室</h3> <h3> 阅览室之一</h3> <h3> 阅览室之一</h3> <h3> 图书室之一</h3> <h3> 图书室之一</h3> <h3> 图书室之一</h3> <h3> 图书室之一</h3> <h3> 阅览室之一</h3> <h3> 图书室之一</h3> <h3> 学校操场</h3> <h3> 学校礼堂</h3> <h3> 阅览室之一</h3> <h3> 校园一角</h3> <h3> 教师培训</h3> <h3> 校园一角</h3> <h3> 校园一角</h3> <h3> 校园一角</h3> <h3> 孙副校长、刘主任与本文作者</h3> <h3> 邯郸十中的老校区原本在军营路旁。1974年,随着城市的建设,一条复兴路从十中老校区拦腰穿过。当年我们教室的位置大致在照片中邯钢宾馆的位置。</h3> <h3> 剩余半个校区改建成了今天的复兴小学。</h3> <h3> 复兴小学校园</h3> <h3> 离老校区很近的胜利桥</h3> <h3> 胜利桥下的沁河</h3> <h3> 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王郎古城遗址园</h3> <h3> 曾是一排排红色砖瓦平房的胜利桥家属院,早已被高楼所取代。</h3> <h3> 47年前的毕业合影<br> 前排左二 化学老师 崔乃丽<br> 前排左三 语文老师 高淑娣<br> 前排左四 物理老师 杨跃先<br> 前排右二 数学老师 许世雄<br> 后排左三 本文作者 汪砚秋<br><br> </h3> <h3> 岁月匆匆过,挥手五十载。<br> 十中三年学,一生师生情。<br> 祝老师们节日快乐、晚年幸福!<br><br> (写于2021年9月8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