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榜乡地处月亮山腹地,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苗族先民们在深谷的两岸开造出了绵延十余公里的梯田,使得苗族同胞在这里生生不息、繁衍壮大。新米节是当地的一项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稻谷即将收割的前农历八月十五前后举办。节日通过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感谢先民们的丰功伟业,庆祝即将到来的丰收。当地习俗是只有在新米节过后家各家各户才能下田收割百十年来,没有人去违反祖上遗留下来的规矩。 <p class="ql-block">这么多年来之所以对黔东南民俗文化有浓厚兴趣,其实都是缘至受加榜新米节的影响。记得第一次去加榜是在2011年3月,那时还不会摄影,只会照相。带着一个卡片机,(当时还真不知道单反机是什么玩意)。与原单位的员工自驾去从江旅游,顺道进加榜看看。在这里第一次用卡片机拍下了加榜梯田的片子。</p> 这几张菜片可能很不入眼,无光无影,只是想告诉大家加榜刚开发时的情况。那时进加榜是一条土路,下雨天,轿车根本进不来。也就是这一次,认识了加榜接待站梁老师,他告诉我们秋天加榜要举办新米节,邀请我们来参加。 <p class="ql-block">为了拍摄新米节,专门上了一台尼康D700(因为这台机子,我才知道摄影是这么烧钱),于2011年9月到加榜拍摄新米节,开始了我的民俗摄影之路。因为这一次很有幸认识了省知名摄影人吴现和老师,在他的指点下,第一次拍到了有雾的梯田,第一次拍加榜的日出,第一次拍到了村民吹芦笙欢庆的场面。可能这些片子仍然有很多瑕疵,但因为是第一次用单反机拍片,说实话,确实还没玩转,再加上技艺不精,导致许多片子是糊片。不过我知道新手嘛,都有这个过程</p> 经常去加榜的的影友都知道,这是快要到加榜的一个湾,许多人把它取名叫贵州第一湾,只是这个景点现在已目视全非了。 2012年秋天,第三次到加榜拍摄新米节,从片子中可以看出已经有了一点感觉。 2012年,进加榜的路还是毛石路,但已经平整多了。 这个接待点,当时在加榜独此一家。 2013年秋天,第四次去加榜拍摄新米节。看得出已经可以拍摄一些独到的镜头。 2014年初秋,加榜举办三十几年一次的祭天节,我和吴现和老师专门去进行拍摄。每一次和老师出去采风,都会有很多感悟。 2018年,第六次去拍摄新米节。这一次感觉许多片子已经可以作为作品了。 从第一次拍摄新米节开始,在许多摄影老师的指点帮助下,经过几年的历练,摄影水平有了突破。<div>今年9月19号是加榜新米节,你准备好了吗?<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