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作业管理 聚焦质量提升——平城区四十校开展作业管理教研活动

丹丹

<p class="ql-block">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规范作业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立足教学实际,加强学科专业引领,全面提升学科作业质量的实践研究,着力做好减负、增效、提质,开学伊始,平城区四十校组织语文、数学、英语等教研组开展了学习课标、基于“五项管理”和“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研讨教研活动,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活动中教导处就“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热烈讨论。</p> 语文组 <p class="ql-block">语文教研组通过讨论认为,在“双减”背景下,语文学科的作业分段可以设计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低段而言,学生在校内时, 课堂上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抄写生字,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放学回家后,可以安排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阅读课外书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中高段而言,可以利用课堂布置学生适量抄写生字词,利用课后时间提高阅读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作业可分阶段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作业辅导面向全体学生,提倡面批面改,及时反馈,有针对性,有时效性。语文教师应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p> 数学组 <p class="ql-block">通过各备课组教师积极讨论,老师们一致认为“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背景下数学作业应该这样设计。以“作业少精,难度适中,分层设计,形式多样,及时反馈”为原则,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一年级作业先进行听说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先会听、说,再会写;二年级作业形式以多说、多操作、多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先说得清楚算理再进行适量练习。三、四年级立足于教材课后练习及同步指导习题,尝试分层布置作业,把握好作业量和难度,尝试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设计合适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五、六年级数学作业控制在20分钟以内,组内教师分工精选练习,当天的作业当天反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反思教学并做出调整。</p> 英语组 <p class="ql-block">英语教研组通过讨论认为,在“双减”背景下,学科作业的形式不应再是统一、机械、重复的抄写、背诵,应该注重作业的层次性、趣味性、实践性。因此,英语学科的作业可以设计为:作业单、英语小报、学具制作(单词卡,绘本制作,自然拼读学具……)、也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唱歌曲、调查统计表、单词分类收集等等。让学生在唱、画、游戏、制作、收集的过程中产生兴趣,树立自信,把知识技能的训练和能力培养联系起来,体现作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p> 科任组 <p class="ql-block">综合教研组通过讨论,一致认为在“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下,学生可以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去发展其他特长和培养多元的兴趣爱好。科学作业可以设计为安排学生观察蜗牛、观察天象和养蚕;道德与法治学科可以布置学生结合传统节日进行写话,并结合课本收集知识性的资料;美术学科可以布置同学们制作树叶贴画、练习剪纸;音乐学科可以布置同学们学唱歌曲、研究乐器和乐理等等。</p> <p class="ql-block">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记忆性和机械性作业已不再适应社会对于人才发展的需要,良好的作业设计是学生成才和发展的必要。作业设计只有符合基础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原则,才能落实到阶梯作业的内容与层次。在课程标准之下,作业设计要具有巩固新知、开发智力、实践应用、培养创新的作用,教师在作业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地域化、情境化、生活化和趣味化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有效达成深度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校教师已经较好地意识到,作业设计要从传统机械的“训练场”转变为学生素养提升的“大舞台”。下一步,我们将呼吁和鼓励更多的学科教师潜心研究作业设计,进一步思考和探讨作业管理的方案,使各学科作业均衡布置,明确要求作业时间,统筹和优化作业设置,实现校内经验和智慧共享,通过作业的育人功能,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审核:麻莉娜</p><p class="ql-block">撰稿:李丹丹</p><p class="ql-block">供图:力亚青 王建霞</p>

作业

学生

作业管理

设计

双减

学科

教研组

教师

语文

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