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8月31日因事去嫩江一次。原本打算开车去的,但考虑太过劳累。临时改坐火车去了。计划当天返回,所以坐了早班车。早晨5点57分的2602次。是从大连到加格达奇的普通客车,俗称绿皮车,是目前最低等级客车。但此时绿皮车,非彼时绿皮车。全车有十几节的车厢,只有三节硬座车,其余的全是卧铺包厢。硬座车也是空调车,窗户是不能打开的,车开起来还算安静。旅客很少,稀稀拉拉的,可以在三人座上躺下。坐多了高铁的我,感觉火车开得真慢。富裕这边是双向复线,不用避让会车,过了富裕就是单线了,火车需要会车避让。有的小站一停就是十几分钟。这可能也是车慢的一种原因。53年前我也是坐这条线路火车离开了家乡,到达九三农场当知青。那个时候也不曾觉得火车开的慢。晚上十发车,第二天早晨五点多钟到达了当时的双山火车站。200公里走了7个多小时,那还是知青专列呢!</p><p class="ql-block"> 火车依次驶过了一些曾经去过熟悉的车站,几十年未变的站牌掠过,讷河站、拉哈站、老莱站、伊拉哈站、九三站和鹤山站。九三火车站原来叫双山车站。据说上世纪末前后改的名子,九三农垦局为此花了很多银子。</p><p class="ql-block"> 四个多小时后。火车到达了此行目的地嫩江。现己经是嫩江市了(县级市)。我在农场时那个县城没少去,最后一次大概是在1976年。开胶轮拖拉机去那里拉煤拉化肥。路面距离不到40公里,但对那时的胶轮拖拉机就算长途了,冬天大雪封路异常艰难。嫩江火车站对比我50多年前的印象变化不太大,只是重新装修了一下,客流量也不大。</p><p class="ql-block"> 下了火车时候才发现,这是老式的矮站台。走下最后那级火车阶梯,离地面三四十公分高度,列车员扶了我一把,从火车台阶上下来。忽然间,脑海中有往事浮现。下到火车后,回头看看那高高的车厢门口,想起当年我们那些知青们,如何在同样的车门前推推搡搡你拥我挤,如何奋力将那一袋又一袋的白面和猪肉和旅行袋,扛上车厢,带回家去过年。不禁感慨万千思绪飞扬。</p><p class="ql-block"> 火车上查验(防疫?)很紧,一遍一遍的查验旅客身份(或是新的验票方式?)我的身份证没在身边,我用护照买的火车票,列车员查验我的时候,对于护照的验证显得很生疏,翻来覆去的弄不明白。我说了一句,“你们领导没教过你护照怎么查验吗”?列车员也不回嘴直接把护照递给我,不查了!</p><p class="ql-block"> 回来的路上。又把来的时候,没仔细看的田野村庄又仔细看了一遍。老实说有不小的变化,但是对比南方农村的变化,以小见大可以忽略不计。火车两侧的农田仍然可以看到水灾过后的痕迹。有一部分庄稼地过水后已经没了秧苗,亦或冲走亦或死尽,光秃秃的。只有玉米仍然还在立在那里。看似田间泥泞,收割将很困难。</p><p class="ql-block"> 思绪之间打了一个盹儿,火车进站了,到家了。(2021.09.01齐齐哈尔随记)</p> <p class="ql-block">嫩江火车站装修的还算干净利索,车站外面打扫的也很清洁。</p> <p class="ql-block">沿路的站牌儿都这样儿。几十年前就这样。</p> <p class="ql-block">低站台0.5米,高站台1.25米,看上去很高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