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21年9月7日——8日 作者:科恩 家庭教育专家,哈佛教育研究者,对哈佛家庭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有丰富的研究,同时为世界各地的家庭提供教育解决方案。 简介:孩子的专注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而且越早训练越好!注意孩子的兴趣训练,让他们从感兴趣的事情开始,逐渐增强他们对每一件事集中精神的能力。善于创新、善于思考的孩子,则比其他孩子更能在探索中得到满足,也更加专注。想要塑造孩子的专注力,让他们更加专心地学习和思考,就得对孩子进行目标训练、兴趣训练、探索训练、耐心训练、专注训练、效率训练、竞争训练、思考训练和创新训练,家长也应该关注细节,帮助不专注的孩子成长。 一、目标训练——让孩子拥有更强大的成长动力<br>1有梦想有目标的孩子,才更易成功:切断孩子的逃路和退路;要让孩子马上行动起来;鼓励孩子坚持自己的目标,不受别人的干扰。<br>2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及时向孩子提出理想要求;和孩子一起描绘未来的自己;引导孩子多读名人传记;告诉孩子理想不是空想。<br>3与孩子畅谈“我长大以后……”<br>4父母禁语,“别想了,这是不可能的事”<br>5引导孩子拥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好奇心(或者叫做兴趣)和学习的快乐<br>6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孩子自我激励:父母要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孩子有什么优点和不足?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然后,再加上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选择榜样。<br>7帮孩子学会制订明确切实的目标:给孩子分析一下其自身的特点,以及各方面的发展潜力;先不要忙着给孩子提要求,听听他们怎么说;适当地引导孩子调整自己的目标;帮助孩子把整体的长远目标分解成一个个易记的目标;别给孩子的目标增加无谓负担。<br>二、兴趣训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内在潜能<br>1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br>2学会赏识孩子的兴趣:欣赏孩子在学的东西;父母的“欣赏”要大声地“夸奖”出来;父母的赏识要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故意装出来的。<br>3别把孩子当成父母的圆梦工具<br>4孩子的兴趣是可以引导的<br>5帮孩子培养出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用目标激发兴趣;用成功激励兴趣;用优势引导兴趣;用意志强化兴趣。<br>6像珍爱金子一样珍爱孩子的好奇心<br>7“宝贝,猜猜这是什么?”<br>8好奇心在追求真理中得到满足:多给孩子一些鼓励的话语;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他的探索精神而骄傲。<br>三、探索训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实践精神<br>1求知欲往往在“玩”中被激发出来:在玩乐中引导孩子将玩与学融合在一起;让孩子亲近大自然;玩具的选择并不是越高科技越好。<br>2尊重和爱护孩子探索世界的本能:让孩子获得珍贵的直接经验;认真对待孩子每一个为什么。<br>3高度重视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家长容易犯的错误--对孩子的提问漫不经心;随便说一个答案;“我很忙,没时间回答你的问题”。<br>4不要用编造的真理欺骗孩子<br>5摸清孩子脾气,用双手与顽皮的孩子沟通:学和玩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快乐中不断学习知识。<br>6分析孩子的求知欲,对症下药:及早了解自己孩子的求知领域;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引导孩子由简到难地探索问题;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给孩子创造展示自己探索成果的舞台。<br>7抛弃“填鸭式”教育,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四、耐心训练——让孩子告别浮躁和顽皮<br>1三心二意的小猫钓不到鱼:给孩子一些压力;言传不如身教;适当给孩子设置障碍;带孩子摆摆积木。<br>2跟“小马虎”说再见:教会孩子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委以重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做孩子的拐棍;给孩子准备一个“错题集”;佳慧孩子正确使用草稿纸。<br>3看重学习习惯,看轻学习成绩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br>4孩子学不会?只是不会学:摸索出一套属于孩子自己的学习方法;训练孩子学会科学用脑。 5粗心大意,顽皮孩子成绩不理想的症结:让孩子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将容易犯的错误写在笔记本上;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br>6与孩子订立契约,用承诺系住孩子的耐性<br>7好胜心,刺激毅力不足的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好胜心;避免孩子产生嫉妒心理;告诉孩子好胜是对事而不对人。 五、专注训练——培养孩子专注能力的细节<br>1强化目的性,给孩子布置既定任务:列出当日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让孩子不折不扣地完成当日计划;孩子完成了任务要有适当的奖励;孩子未完成任务要明确告诫他。<br>2调动孩子的激情,冲淡厌烦情绪:时时留心,多听听孩子的话;不吝鼓励,适时奖赏。<br>3利用环境效应与群体影响<br>4自控能力,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导者:给孩子制订一些规则;把长远的目标具体化,增强他们的激励性;通过游戏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要做出自我控制的好榜样;要有足够的耐心。<br>5有效监督,莫让孩子放任自流: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父母不要成为孩子正常活动的干扰源;给孩子选项,不要给他想要的全部。<br>6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目标:让孩子把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写下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br>7帮贪玩的孩子静下心来读读书:“贪玩”并不全是坏事,不要过分忧虑;陪孩子一起玩,寓教于乐;给孩子立规矩;为孩子找一个爱学习的伙伴;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br>8孩子学习时间,请把电视关掉<br>9用鞭策的方法帮顽皮的孩子战胜惰性:不给懒惰任何乘虚而入的机会;为孩子制订每日的作息表;适当地鞭策孩子。<br>六、效率训练——让孩子拥有强大的时间观念<br>1珍惜现在,实现人生的价值<br>2随时催促孩子,让他甩掉拖拉的习惯:给孩子做1分钟专项训练(口算、写字等);利用同伴刺激作用,改掉拖拉毛病;帮孩子理清做事的头绪;让自然后果教育孩子,把方法教给孩子。<br>3提高效率,用秒表为孩子计时<br>4培养守时意识,时间观念是成功的支点:做守时的父母;让孩子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和孩子谈守时的重要性。<br>5实践今天的创意,等到明天就凉了<br>6怎样才能让一天有26个小时:利用最佳时间;用好业余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分解支配时间。<br>7磨洋工的习惯要不得:<br>原因 建议<br>没有学习兴趣型 提高学习兴趣<br>注意力不集中型 分段写作业,以20分钟为一段,休息5~10分钟<br>没有方法型 教会孩子做题的方法,利用符号做标记<br>被逼无奈型 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br>不会管理时间型 孩子自己制定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计划,白纸黑字的写下来<br>8要事第一,别眉毛胡子一把抓:讲究针对性;注意短时性;注意平衡深广度;讲究因人施教。<br>9分步走,化解半途而废的最好方法 七、竞争训练——给孩子危机感,让他自觉专注<br>1没有竞争意识,是不可能赢的:弄清孩子擅长的是什么;教孩子调整好心态;不要给孩子乱施加压力。<br>2鼓励竞争,让孩子不遗余力施展才能:创造竞争的环境;转变观念,鼓励竞争;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鼓励孩子相信自己;<br>3今早帮孩子找一个“对手”<br>4给孩子“争”的勇气,改变中庸心态:抓住培养孩子竞争力的最佳时期;和孩子制定一个计划;不要过度照顾孩子;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br>5挫折教育,让孩子重燃奋斗激情:培养孩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注重引导,多肯定、多鼓励;善待他人对孩子的批评意见;利用和创设困难情景,提高孩子挫折承受力。<br>6生存教育,孩子走向社会的必修课<br>7激将法,唤醒情绪低落的孩子:巧用激将法唤醒孩子;不强求、不追悔,凡事试着顺其自然;变换角度想问题;情绪放松法;学会忘记。<br>八、思考训练——让孩子去寻找不一样的答案<br>1只有思考才能与智慧擦除火花:让孩子在生活中捕捉一些问题;多给孩子创造一些亲身体验的机会;在游戏中寓教于乐。<br>2让孩子脑子里充满问号<br>3求知欲,孩子思考的强大动力——如何保护孩子的求知欲?珍惜孩子的每一次发文;不妨向孩子“求教”;鼓励孩子的各种探索活动。<br>4用课外知识扩充孩子的头脑<br>5授之以渔,让孩子自己捕获知识<br>6尽量不要给孩子标准的答案<br>7开启智慧之门,让孩子主动思考<br>8学会独立思考,这才是第一流的学生: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勇敢地面对问题;不要太在意孩子的考试结果;要永远相信你的孩子非常优秀。<br>九、创新训练——让孩子在专注的过程中深度思考<br>1创造性思维,决定孩子为来的成就:向孩子提“有什么用”和“怎么办”之类的问题;珍惜孩子的“为什么”。<br>2聪明的父母从不给孩子灌入权威意识:尽到父母应尽的责任;是权威还是朋友,要平衡;给孩子信任,给他们自主权。<br>3大发明家常从拆卸小东西开始:从设计原理入手为孩子解惑;告诉孩子商品的价值;让孩子多动手。<br>4观察的程度决定创意的高度: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开阔孩子的视野;鼓励孩子多提问;和孩子一起观察。<br>5让孩子“异想天开”,增加思维的发散性:利用生活对孩子进行创造性教育;引导孩子进行故事续编;引导孩子去探索;<br>6启动逆向思维,使孩子不同凡“想”:运用一些“逆向”小游戏;对孩子进行逆向思维教育。<br>7智力游戏,闪着银光的魔棒<br>8“剥开核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发散性思维<br>9读读科普文献,做个小发明家:给孩子讲讲科普故事,观看科普电影;带孩子去大自然,了解真实的“科普”;带孩子去一些与科普有关的地方。 十、特别叮嘱:父母要帮助不专注的孩子成长<br>1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对象<br>2引导孩子,让他的潜能尽情绽放:观察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空间排序能力、时间排序能力、运动天赋、抽象思维、社交能力。<br>3教育如煲汤,不同孩子要用不同的火候<br>4诊断孩子的性格,进行个案分析:对性格开朗、活泼、爱说爱动的孩子不要过分溺爱;对腼腆型孩子不要过于心急;对乖巧型孩子不要过高要求;对问题型孩子不要过多责难;对实诚型的孩子不要批评;对性格调皮、专横的孩子不要一味批评;对性格温柔、听话、沉稳的孩子不要当面批评。<br>5坚持立场,别被孩子的哭闹把戏降服:要跟孩子讲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要坚持狠心不理会他的无理哭闹;孩子停止哭泣后,要趁热打铁,做现场教育和交流。<br>6站在孩子的角度,让他自己发现错误<br>7拒绝打骂,父母可以选择更好的方法:了解孩子、与孩子多交流;冲动是魔鬼,改掉冲动的坏习惯;建立平等心态,尊重孩子;尝试“1分钟惩罚”法;<br>8说教有度,孩子讨厌唠叨的父母:家长不要自我矛盾;说要与教相结合;说教要注意时间与场合;说教归说教,不要翻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