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再思考; 出发,再出发! <p class="ql-block"> 经验交流促发展,思想碰撞出智慧。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精神,9月7日,成外附小西宸学校数学组召开了主题为“双减”与“提质”的新学期教研会。</p>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研 <p class="ql-block"> 数学教研组长刘觅老师先对暑期工作进行小结,并针对“双减”背景下数学组的新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三点工作指向:</p><p class="ql-block">一、高效课堂,减负提质</p><p class="ql-block"> 教学质量是第一目标,认真解读教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确定目标,让每个孩子每节课都有收获。</p><p class="ql-block">二、主动学习,创新作业</p><p class="ql-block">(1)各备课组将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作为本学期教研的重点之一,评价形式多样化;</p><p class="ql-block">(2)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p><p class="ql-block">三、以研促教,教学相长</p><p class="ql-block"> 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教研解读教材,推出系列教研课。</p> 各备课组智慧分享工作计划 <p class="ql-block"> 在新政策背景下,面对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家长的“教育焦虑”,一线老师们应该怎样做?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该如何开展?数学学科该如何结合文件精神,既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提升教学质量,各备课组长就如何根据本年级/年段特点,在新学期科学推进“双减”进行了智慧分享。</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组长雷爽老师分享了新一年级在落实“双减”下的减负提质所作出的创新组内思考与计划,从常规计算训练、校内思维拓展、作业设计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改革措施,真正把在校时间抓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p><p class="ql-block"> 同时,强调对教师、学生的两方面日常培养,在四定教研、基本功训练、读书活动中帮助老师们提升自我,在设计的各种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增强学习内驱力。</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组长黄艳君老师提出本组将围绕两个方面进行探索:</p><p class="ql-block">一、如何提高课堂效率。</p><p class="ql-block"> 利用好教学主阵地——课堂,团队共同研讨每章节重难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p><p class="ql-block"> 精选课堂练习,对现有习题优化整合。</p><p class="ql-block">二、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后实践活动</p><p class="ql-block"> 一方面从学生薄弱点入手,帮助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另一方面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引导其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数学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双减后,学校就是唯一的主战场。”三年级备课组在唐艳老师的组织下,结合年级实际情况,就“减负提质”作如下思考:</p><p class="ql-block">(1)结合中段孩子的具体情况,合理布置作业,着重关注学生及时改错的习惯;</p><p class="ql-block">(2)注意进行阶段性查漏补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3)钻研教材,进行各种创新尝试,利用实践活动为教学服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p><p class="ql-block"> 同时,唐老师温馨提示到,新学期、新环境下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爸爸妈妈们多沟通,全方面关注孩子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四~六年段组长周凯老师提出,双减背景下,家长和孩子的培训负担目前并没有一下子减轻,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家庭作业。既要保证质量,更要提高效率,要通过提效的方式来达到减负的目的,而不是一味的减量和牺牲质量。</p><p class="ql-block"> 根据高段学生特点,可以充分发挥数学学习小组的合作效能,开发设计新的更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学习机制,不仅学生对学习数学问题中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p> 尹主任指导 <p class="ql-block"> 课程处主任尹老师指出,要提高站位,统一认识,把综合素质核心素养放到突出地位,数学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量的一个分数单位,几分之一,要回归基本功,真诚地面对课标、课程。具体要明确五个要点:</p><p class="ql-block"> 一、“双减”并非短期措施,本质上是对整个国家战略规划人才需求的呼应之一,解决“钱学森之问”;</p><p class="ql-block"> 二、当下和未来的教育,是希望更多普通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所在,因材施教地帮助他们成为“自己”,既能抓住事业的起点,也能实现个人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三、“双减”是把学科教育回归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要通过加强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作业辅导、课后活动,从源头上遏制参加校外培训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四、继续落实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这个过程离不开外力,会经历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五、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复杂、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能否解决、如何解决,取决于核心素养。减负只是通往未来和理想的答案的一半,另一半,是核心素养的培育。</p> <p class="ql-block"> 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秩序,培育孩子核心素养,引入专业的教育研究和资源,课堂、作业、活动,都将发生变化,不断给孩子们提供不一样的东西,今天一杯牛奶,明天一杯果汁,后天一杯茶……由孩子自己去发现喜欢的、适合自己的。</p> <p class="ql-block"> 尹老师相信:数学教师的“善良和良知”是“双减”最大推动力。同时,大家也坚信:新学期在数学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共教共学共研共进,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努力做出成外西宸“减负提质”的教学样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