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一生最大的不安

九九艳阳天

<h1>  1878年,绍兴城一户姓朱的商人家生了一个女孩,取名"安"。从此,世间便有了一个叫朱安的女子。想来父母取这个名字是希望她平平安安过完一生。后来种种际遇表明,他们的愿望落空了。朱安一生大部分的日子都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刻遭人嫌弃,何曾有过坦然和安宁。</h1><h1><br></h1><h1> 1899年,21岁的朱安被父母许配绍兴台门周家,祖父辈当过京官,后来因为吃了官司而锒铛入狱。周家虽并非官宦人家但仍是诗书之族。</h1><h1><br></h1><h1> 原本要在1901年底完婚,丈夫却以要去日本留学为由推迟婚礼。1902年离开中国,在日本一直逗留到1909年才回国。&nbsp;</h1><h1><br></h1><h1> 1906年,在日本的他被"母病危"骗回老家完婚。结婚那天,朱安为了讨丈夫欢喜,小脚却穿上大鞋,在鞋里塞了很多棉花,只是在下轿时,一时没踩到地面,绣花鞋掉了出来,一双真正的小脚露了出来。据说丈夫不屑一顾地走开了。还没上场就败下阵了,这颇具戏剧性的一幕恰似朱安一生的缩影:小心翼翼,窘迫难堪,越委屈求越不得全!</h1><h1><br></h1><h1> 新婚之夜,他们没有在一起。朱安告诉自己,来日方长,不急一时,可她做梦也没想到,这就是她人生的常态!第二天丈夫没有按老规矩去祠堂,晚上睡在书房,第三天重新去了日本。从此,朱安是周家名副其实的大儿媳,但周家的大儿子却不是她名副其实的丈夫。</h1><h1><br></h1><h1> 1911年,周家从绍兴搬到北平,虽然一家终于住在了一起,朱安尽心尽力侍候婆婆,料理家务,但丈夫对她形同路人,也许丈夫也考虑过离婚,但在那个年代被休的女人,遭人唾弃,情形悲惨,丈夫不是坏人,只是不爱她而已。怎么可以去强迫不爱自己的人来爱自己。</h1><h1><br></h1><h1> 1926年,丈夫和他的学生许广平在一起,朱安连生气的资格都没有。1927年,丈夫和许广平决定去上海定居。把年迈的婆婆留给朱安照顾。1929年,他们的儿子海婴出世。1936年朱安的丈夫——鲁迅,在上海自己的居所去世……</h1><h1><br></h1><h1> 消息传来朱安悲痛欲绝,原本想以正室的身份参加丧礼,但没有如愿,只能远隔万里设灵堂。朱安穿白鞋白袜,白绳绑裤腿,用白带束发髻,戴白花,泪眼婆娑。</h1><h1><br></h1><h1> 鲁迅先生逝世后,朱安和婆婆的生活一度陷入困顿,有人提议可以卖掉鲁迅先生一些藏书,一石激起千层浪,朱安的人生第一次经历波澜壮阔。此前谁识朱安,此后谁人不识朱安?她本意并不想借此出名,只是生活所迫。许广平立刻委托律师发表声明,朱安受到当时的知识分子,文化精英纷纷指责。她激动地说:"你们都说要保护鲁迅的遗物,我也是鲁迅的遗物,谁来保护我"。真是字字珠玑,谁曾了解过这个可怜的女人,谁曾在意过她的失落,不安,悲伤……</h1><h1><br></h1><h1> 1947年,朱安在北京孤独离世,前一天鲁迅的学生宋琳去看望她,当时虽不能起床,但意识清楚,泪流满面地向宋琳说道,请她转告许广平,希望死后葬在先生旁边。最后事与愿违,朱安葬在西直门外的一块私地,没有墓碑,没有题字!</h1><h1><br></h1><h1> 含着眼泪读完这篇文章,并摘抄片段记录下来,曾几度哽咽。我们是何其幸运,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至少可以对命运说"不",可以对伤害说"不"。</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