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长征路(68) 哈达铺:长征命运转折点

刘卫

<h5><font color="#9b9b9b">▲ 红军足迹与自驾路线图(可点击放大)</font></h5> <h5>出行日期:2017年7月/2019年10月(第36天)<br>自驾路线:绿叶村—哈达铺<br>行车里程:约18公里<br></h5> ———————— 出绿叶村后,向右转上占扎路。该路是兰渝线(G212)的一小段。红军一部过岷山后,曾在紧邻的占扎路村宿营,此路因村命名。<div>  过麻子川镇,跨过兰渝铁路,便进入了陇南市的宕昌县境内,须臾即到哈达铺。近得很,全程约半小时。 <div><br></div><h1> <b>红军长征第一街</b></h1></div> 甘肃名镇哈达铺,是继井冈山、延安之后,红军遗址最全面,保存原貌最完整的革命纪念地。国务院在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称:“哈达铺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 <h5>▲ 哈达铺红军街牌坊</h5> <h5>▲ 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1985年10月正式建馆,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馆名。</h5> 哈达铺位于今宕昌县西北部,时属岷县。现在的镇子分新街和老街。<div>  新街在兰渝线(212国道)的两边,新楼房多,繁华热闹,车来车往的,还有一座二等火车站。</div><div> 老街与兰渝线大体平行,长约1200多米,一头是纪念馆,另一头有老关帝庙,至今保留着长征时期的原貌民宅1209座、3391间。由于是红军走过的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条街,因此又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街”。</div> <h5>▲ 哈达铺老街一瞥</h5> <h3> 主要遗址有:邮政代办所(《大公报》等获取地),毛泽东和张闻天住地(义和昌药店),红军干部会议会址(关帝庙),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及周恩来旧居(同善社),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张家大院),红四方面军第30军军部(老派出所),哈达铺游击队司令部(小学对面),哈达铺苏维埃政府(林家大院)等。<div>  另在清真寺内,建有一座碑亭,镌刻着红军《回民地区守则》全文。</div></h3> <h5>▲ 毛泽东、张闻天旧居(原为义和昌药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5> <h5>▲ 义和昌药铺内院,毛泽东、张闻天的住室。<br></h5> <h5>▲ 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及周恩来旧居(原为同善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5年8月上旬沙窝会议后,周恩来出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h5> <h5>▲ 红二方面军指挥部旧址(原为张家大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龙、任弼时、刘伯承、萧克等曾在此居住。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时,原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随红二方面军行动。</h5> <h5>▲ 红四方面军第30军军部旧址。当时红军总部/红四方面军总部及朱德、张国焘等,驻扎在岷县三十里铺。</h5><div><br></div><h1> <b>长征路上“加油站”</b></h1> 1935年9月18日,红军先头部队占领哈达铺,主力随后跟进,并在此进行休整和补充。由于万里跋涉,特别是过草地以来饿坏了,红军指战员的身体十分虚弱,所以,总政治部发出了“大家要吃得好”的口号。毛泽东说:“大家吃好!和百姓一块吃!” 于是,全军上下,上到司令员,下到炊事员和挑夫,每人发一块大洋。杨成武在《忆长征》中写道:<br> <font color="#39b54a">  哈达铺是甘肃省的边缘,由于交通不便,物产运不到内地,东西十分便宜。一只百来斤重的肥猪,五块大洋就够了;一只肥羊,才要两块大洋;一块大洋可买五只鸡;一毛钱能买十个鸡蛋;蔬菜也只几毛钱一担。加上鲁大昌部队逃跑时丢下的大米、白面数百担,食盐数千斤,足够我们大大改善生活了。</font> <h5>▲ 今日哈达铺的特色小吃店</h5> 在哈达铺休整期间,每个连队都杀猪宰羊,红军吃上了大米饭和白面饼子,顿顿有荤有素,并喊驻地的房东一起来会餐。很多干部战士上街买东西。杨成武说:“这一下,哈达铺的商人可走运了,生意兴隆,有什么都卖光,而且利市三倍。”<br>  指战员们还理了发,极其难得地洗了热水澡。人人精神焕发,部队面貌一新。<br> 哈达铺是回汉杂居区,当时回民约占一半。为了严格执行少数民族政策,中共中央特颁发《回民地区守则》,规定不得擅入清真寺,不得任意借用回民器皿用具,不得在回民住家杀猪和吃猪肉。<br>  由于红军严格执行纪律,军民关系融洽,最后回汉群众都舍不得红军离开。<br> <h5>▲ 哈达铺清真寺内,刊刻的《回民地区守则》。这是红军长征中,第一部文字性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h5> <h5>▲ 清真寺的礼拜堂内景</h5> 1936年8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也来到哈达铺,在当地及周边活动两个多月,补充大量军需物资,还扩了红。所以,哈达铺又被称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div><br></div><h1> <b>一张报纸,决定长征落脚点</b></h1> 一个历史的偶然,使哈达铺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p class="ql-block">  哈达铺一带物产丰富,尤以盛产当归、黄芪等中药材而闻名,因此,全国各地商贾云集而来,其中有28家商号在此建立分号。因做生意需要获取信息,外地商人们订购了许多报刊,还在镇上设立了邮政代办所。</p> <h5>▲ 邮政代办所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5> 《聂荣臻回忆录》中写道: <font color="#39b54a">  九月十九日,我和林彪随二师部队进驻哈达铺。在这里我们得到了一张国民党的《山西日报》,其中载有一条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部的消息。我说,赶紧派骑兵通信员把这张报纸给毛泽东同志送去,陕北还有一个根据地哩!这真是天大的喜讯!</font> 当时毛泽东及军委纵队,尚在岷山脚下的旋窝村和鹿园里一带宿营。陈昌奉(时任毛泽东警卫员)在1976年9月重访哈达铺时说: <font color="#39b54a"> 九月二十一日,主席长征经过哈达铺。到达哈达铺时,是下午两三点钟。<br>  主席一进哈达铺街,没有直接进屋,而是到对面的邮政代办所翻报纸,边翻边把有用的报纸放到一边。我记得那些报纸是大公报、民国日报、中央日报、西安报等。把有用的报纸拿到住室后,几个中央首长都来了。大家轮流翻报纸,边翻边把有用的消息,用红铅笔勾了起来(当时跟主席一起翻报纸的有总理、博古、张闻天、王稼祥、左权等)。</font><br> <h5>▲ 1935年天津《大公报》、西安《西京日报》上有关陕北红军的活动的报道。</h5> <h5>▲ 邮政代办所内情景雕塑。当年管理这个代办所的,是一位王姓陕西人,他同时也做生意。</h5> 获悉了刘志丹、徐海东领导的陕北红军的消息后,中央领导和红军领袖们极为兴奋。这个消息,对历经磨难、几乎陷入绝境的中央红军来说,就像在茫茫荒野里看到了升起的炊烟,在沉沉夜空中找到了指路的北斗。<div>  第二天上午,毛泽东召集中央领导在其住所(义和昌药铺)开会,毅然提出:到陕北去!大家一致同意。<br></div> <h5>▲ 雕塑:到陕北去!</h5> 整个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对落脚点的选择先后发生七次变化,这是最后一次,具有决定性的深远的影响。<div><br></div><div><h1> <b>陕甘支队诞生地</b></h1></div> 哈达铺关帝庙,位于长长的红军街的东南头。<div>  为保证红军顺利进军陕北,9月22日下午,红军在此召开团以上干部大会。根据此前俄界会议的决定,毛泽东在会上正式宣布,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为陕甘支队(又称北上抗日先遣队)。主要序列为:</div><div> 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兼),副司令员林彪,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王稼祥。</div><div> 辖3个纵队:第1纵队司令员林彪、政委聂荣臻;第2纵队司令员彭德怀(后彭雪峰)、政委李富春;第3纵队司令员叶剑英、政委邓发。原来的军改称纵队,直辖团;团改称大队,直辖连。</div> <h5>▲ 关帝庙,红军团以上干部大会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5> <h5>▲ 关帝庙门楼前的匾额与对联。匾额上书:哈达铺会议旧址 陕甘支队诞生地 /关帝庙。对联是:七千铁流梦逐家国长征传薪火,一张报纸指向陕甘革命开新局。</h5> 在会上,毛泽东还作了政治动员。聂荣臻在回忆录里记述了他的讲话: <font color="#39b54a">  目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我们就是要北上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我们的路线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北上先遣队人数是少一点,但是目标也就小一点,不张扬,大家用不着悲观,我们现在比一九二九年初红四军下井冈山时的人数还多哩!我们现在改称陕甘支队……全支队由七千多人编成。</font> <h5>▲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序列</h5> <h5>▲ 关帝庙会议情景复原。观众可以穿插坐在特设的板凳上,出席“干部会议”,聆听毛主席“讲话”。这是个很有代入感的设计,历史与现场交融,仿佛穿越了时空。</h5> 为进军陕北,毛泽东还做出了东出闾井、佯攻天水的决策。9月23日,红军先遣部队出发。<br>  我们即前往闾井,当晚在此宿营。<br><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font color="#39b54a">《自驾长征路》已发部分篇目:</font><br></div>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wbcolg?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7)岷山脚下 《七律 • 长征》诞生地</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sbcclt?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6)二过腊子口 • 岷山重飞渡</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qlv5ar?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5)北进甘南 • 俄界会议旧址</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m6ncja?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4)巴西山谷 • 红军的至暗时刻</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ke9tg5?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3)草地尽头 • 班佑河的诉说</a></h5>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hpjxbj?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2)松潘草地 • 变身美丽大草原</a></h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