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之以宁

柳絮轻扬

<p class="ql-block"> 绥之以宁</p><p class="ql-block"> 文/杨剑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绥宁,一个比较陌生的地名,因飞哥招唤自驾游,五朵金花结伴,全程高速走进了这个有点神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们第一站去往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根据高速指引牌,我们从绥宁互通就下了高速。走国道到了寨市古镇,本想与前车伙伴们会合,导航却把我们带进了寨市派出所的院子,门廊上2个警察懵圈地打量着我们的车子,飞哥在车内一群人的哈哈声中赶紧调头。经电话联系,前车游人已在走红军路,我们只得紧赶慢赶,在下午3点多赶到了黄桑自然保护区内的九溪冲。</p><p class="ql-block"> 百度知识: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八十里大南山北坡与雪峰山南麓交接处,东西宽17公里,南北长27公里,总面积125.9km,森林覆盖率达93.5%。1983年,国际卫生组织从卫星图片上观测得知,黄桑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无大气污染的绿地之一,惊叹黄桑的生态植被受到了完美的保护,绥宁从此被世人誉为“没有污染的神奇绿洲”。这里年平均气温15.7℃,大气中富含负氧离子,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沟谷纵横,流水潺潺,路边崔巍嵯峨的山峦,满山蓊郁荫蔽的树木,湛蓝的天空上飘浮着几朵白云,令人恍如走进了一幅淡墨的山水画。虽然峰回路转,但路况相当好,当然,我们的“师长”飞哥技术也非常好,上车时同伴莎莎(李老师)说怕晕车,一路上啥事没有,与伙伴们欢声笑语,顺利抵达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看看时间尚早,我们专程去走“红军桥”。当年长征时,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贺龙、王震四过黄桑。1935年冬日,贺龙率领红二、六军团经过“红军桥”北上抗日,留下了许多的民间佳话。</p><p class="ql-block"> 为方便游人,如今的“红军桥”全部用水泥仿原木铺垫,盘山小道也修砌的干净整洁,沿着石板路步步向上,突然想起了曾读过的陈毅的诗句:“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当年铁马金戈的岁月里,那些青春年少的面容,瞬间鲜活地飞扬在眼前,听着林中的秋蝉声声,浸润着宜人的凉爽,不觉感慨:这盛世正如你们所愿,愿归来还是少年!</p><p class="ql-block"> 一行人溜达着回到九溪竹楼,令人感动的是,正月里借母溪自驾游相伴的“何乐而不为”,知道我来了,特意送来了礼物一一玫瑰葡萄,真是一个温暖的人。</p> <p class="ql-block">晨语蒋老师</p> <p class="ql-block">何乐而不为</p> <p class="ql-block">潮人曹老师</p> <p class="ql-block">季宜刘老师</p> <p class="ql-block">莎莎李老师</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上堡古国。世界文化遗产上堡侗寨,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村寨,曾经是明、清两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大本营。史载,明朝正统年间,农民领袖李天宝在上堡建立年号为“建元武烈”的政权中心,成为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首个苗侗王国。</p><p class="ql-block"> 上堡古国的仪门修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却远离上堡景区几十里路。当我们第一天赶赴九溪冲时,在路上偶遇这座牌坊时,还以为这里就是古国原址,幸亏有车友发来的位置图,我们清早离开九溪冲,驱车十多公里赶到景点,随着游人右转上坡,一条窄窄的石板路尽头左转,跨过一座小石桥,眼前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 走进村寨,一个仅容几台车停放的操坪上,一棵高大的风口树昂扬矗立在牌楼边,迎面一座2层楼高的木牌楼上,“上堡”两个字映入眼帘,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正坐在牌楼下,悠闲地聊着家常。操坪与对岸有小桥连接,岸边垂柳依依,我与飞哥走过去才看清,一座石块围砌的圆形土堆,是侗寨男女老少举行祭祀仪式的“萨坛”。</p><p class="ql-block"> 拾阶而上,一条青石板路蜿蜒伸向寨子深处,一条小溪贴着石板路欢快地流淌着,路两边的民房里,游人们三五成群,有的围桌打牌,有的荡着秋千,我们在寨子里东拍西拍,经问询村民才知道,上堡古国里的金銮殿,现在只剩下了几块石头,寨子里还有忠勇祠和拴马树等遗址,后山上有老龙潭瀑布。根据车友指引,我随同伴们小心翼翼地走上了杂草蔓生的田埂,站在高处放眼望,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岭,把自己千沟万壑的躯体,舒展在耀眼的阳光下,中间一片开阔的山坳里,错落有致的梯田,披着淡淡的薄雾,一层层盘绕向白云缭绕的山巅。梯田里的稻穗已经果实累累,有的青色中泛黄,有的一片金黄,夹在远方山林的碧翠之间,犹如油画家泼墨般的绚烂,那种纯净的美渗透心灵。</p><p class="ql-block"> 看同伴们在稻田中肆意摆拍,潮人(曹老师)的粉底大花裙子,衬在一片金黄之上,如蝴蝶般的飘逸。因为不习惯走田埂,我独自坐在鼓楼的大门槛上乘凉等她们,鼓楼下面的广场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座戏台,一条L形的长廊,有村民告诉我,晚上这里有篝火晚会和歌舞表演,想像着广场中央篝火熊熊,长廊里美人靠上游人如织,戏台上各色人物粉黑登场,锣鼓声、呐喊声、欢呼声,一帧帧排山倒海般闪现眼前,这样的热闹,也许要等疫情过后才能恢复,这样的欢腾,暂时只能在一张张图片中寻觅光影。</p><p class="ql-block"> 听到晨语(蒋老师)的呼唤,我收回思绪,赶紧起身,随车奔赴下一站。</p> <p class="ql-block">远离景点的牌楼</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大园古苗寨。根据简介:大园古苗寨始建于宋太平年间(976-984年),寨内现保存有宋、元时期的土地庙、燕子屋、杨光裕墓、三公同心路等古建筑,还有明、清时期的100余栋古建筑窨子屋。这里也是影视作品《那山那人那狗》、《秋收起义》、《战火童星》、《痴虎》以及《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的拍摄取景地。</p><p class="ql-block"> 走进寨门,头上高悬着两块牌匾:“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村子里安安静静的,非常整洁,我正专心拍风景,听同伴叨咕林永健家,我回头问:林永健是这里人吗?他不是山东人吗?怎么扯到这里来了?恍然间想起来,这里是明星们拍摄《爸爸去哪儿》时的住家。回转身找导引牌,一路走向明星家。</p><p class="ql-block"> 经过明代鼓楼,却不知门朝哪边开,溜达着来到小巷里,上午的阳光正好,湛蓝的天空像碧玉般澄澈,远山含黛,浮云或一朵朵、或一簇簇,悠悠的轻倚在山脊上,置身在这样的纯净里,我们心灵瞬间放空。</p><p class="ql-block"> 途中遇到车友泡泡,他非常专业的为我们拍了几张合影。寨子里古迹众多,一堵土墙、一块土砖、一棵古树、一座小木楼,仿佛都在讲述着四季轮回的岁月,当我们坐在建于康熙九年(1671年)的盘上古屋的大门口,倚靠着这面饱经沧桑的土墙,仿佛触摸到了光阴的更深处,不知是岁月照进了古屋,还是古屋浸透了岁月。</p><p class="ql-block"> “师长”飞哥热心的为我们拍照,看到季宜(刘老师)身着休闲装走在古巷中,那种现代与古老的如此和谐,不禁令人感叹:岁月真好,年华正美,有缘相遇,期待再见!</p><p class="ql-block"> 古苗寨不大,但太阳越来越大,我们仅仅游玩了寨子里的部分景点,就与大园古苗寨依依惜别,吃完中饭后,就与车友们分别踏上回程。</p>